第457章 從哈爾濱延壽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能源礦業專家劉合_院士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院士之路 > 第457章 從哈爾濱延壽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能源礦業專家劉合

第457章 從哈爾濱延壽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能源礦業專家劉合(1 / 2)

院士出生地

劉合院士,1961年3月2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

延壽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轄縣,它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哈爾濱市東部。

延壽縣南、東南和西南與尚誌縣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

延壽縣曆史悠久,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人類活動。

商、周時為肅慎族屬地,此後曆經多個朝代,先後隸屬扶餘、玄菟郡、肅慎族、挹婁族、勿吉等。

隋朝時,這裡為靺鞨屬境,唐初屬高麗鄚頡府,後屬唐廷忽汗州都督府。

遼初,這裡屬渤海上京鄚頡府,金為上京會寧府曲江縣轄境,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原路。

明屬奴爾乾都司,後改屬遼東都司。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長壽縣,1914年更名同賓縣,1929年改稱延壽縣。

1996年隨鬆花江地區劃入哈爾濱市,隸屬哈爾濱市管轄。

延壽縣人文底蘊深厚,這裡是國家級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素有“中國養生延壽之都”的美譽,長壽文化深入人心。

境內有遼金時代的遺址和近代的抗聯遺址,曾是鬆江省委、省政府駐地,北滿根據地的政治中心,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延壽縣名人輩出,完顏烏古乃,金景祖,女真族,金昭祖完顏石魯的長子,生女真完顏部的首領,他在位期間平服了女真諸部,奠定了女真強盛的基礎,其活動範圍包括今黑龍江一帶。

薩布素,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出生於寧古塔南馬場,清朝康熙年間愛國名將,民族英雄,首任黑龍江將軍,在抗擊沙俄侵略等方麵作出重要貢獻,保衛了包括延壽縣所在區域的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

出生地解碼

劉合院士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出生地的自然環境、人文氛圍及地域特質等,可能從多個層麵為他的成長及後來成為院士埋下了潛在影響。

延壽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自然環境相對嚴苛。

這種氣候條件下,當地人在生產生活中需長期麵對低溫、凍土等挑戰,易形成堅韌、務實的性格特質。

劉合院士從事的石油工程領域,尤其是油氣藏開發與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常需深入野外油田現場,麵對複雜地質條件和工程難題。

出生地賦予的“耐寒”與“實乾”基因,或許讓他在科研中更能耐受艱苦環境,養成紮根現場、注重實踐的工作作風。

例如,他曾長期致力於油田開發中的化學驅油技術研究,這類工作需頻繁深入油田基地,與實際生產結合,而地域環境塑造的吃苦精神,可能成為他持續深耕一線的內在動力。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石油、煤炭等資源豐富,工業文化底蘊深厚。

延壽縣雖以農業為主,但地處東北工業集群輻射範圍,當地對“技術創新”“資源開發”的認知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成長。

20世紀60年代,正值我國石油工業快速發展期如大慶油田的開發),東北作為能源重鎮,對科技推動產業發展的需求尤為迫切。

這種大背景下,出生地的“資源開發意識”與“工業報國情懷”,可能在他早年埋下投身能源領域的種子。

劉合院士後來聚焦石油工程技術創新,致力於提高油氣采收率,解決國家能源開發中的關鍵技術難題,某種程度上也與東北“資源大省”的地域使命相呼應。

從地域資源需求出發,將個人科研方向與國家能源戰略結合,這或許是出生地工業文化與資源背景帶來的深層影響。

延壽縣雖無確切記載的古代名人,但近代以來形成了重視教育、務實進取的人文氛圍,如前文提到的近代名人中,有致力於農業技術、文化創作的代表。

這種“務實求進、重視知識”的地域文化,可能促使他在求學階段更注重基礎知識積累與應用能力培養。

此外,東北人直爽、開放的性格特點,也可能讓他在科研合作中更善於溝通協作。

院士的成長離不開團隊支持,而地域性格中的包容性,或許有助於他在學術團隊中凝聚力量,推動複雜項目的攻關。

延壽縣所在的黑龍江省,長期麵臨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尤其是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領域,對高效開發、綠色技術的需求迫切。

這種地域發展的現實問題,可能在他從事科研工作後,促使其更關注“如何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他的研究方向涉及油氣藏開發中的提高采收率技術、智能油田建設等。

這些領域直接服務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能源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出生地的地域需求,某種意義上為他的科研方向提供了“問題導向”的實踐場景,讓理論研究更貼近產業現實,從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積累成果,邁向院士之路。

總的來說,出生地對劉合院士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潛移默化的性格塑造、價值取向與實踐意識層麵。

寒地環境賦予的堅韌與務實,東北工業文化催生的能源情懷,地域人文中的教育重視與協作精神,以及資源型地區對技術創新的現實需求。

這些因素並非直接決定科研成就,卻如同“隱性土壤”,為他在石油工程領域的長期深耕、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問題提供了內在支撐,最終助力其在學術與工程實踐中達到院士級的高度。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劉合進入大慶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學習石油礦場機械,畢業後取得工學學士學位。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劉合繼續在大慶石油學院學習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畢業後取得工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劉合進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畢業後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劉合擔任卡爾加裡大學石油工程管理訪問學者。

求學之路解碼

劉合院士的求學之路貫穿石油工程、機械工程與控製理論等多學科領域,從本科到博士的專業遞進及國際訪學經曆,為其成為院士奠定了係統性的知識基礎與科研思維。

劉合在大慶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先後攻讀石油礦場機械本科與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碩士。

這一階段正值我國石油工業快速發展期,如大慶油田持續高產。

專業設置緊密圍繞油田現場需求,側重機械裝備設計、礦場生產工藝等實踐型知識。

例如,石油礦場機械專業需學習鑽機、采油設備等機械原理,而碩士階段的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更聚焦於油氣開采中的機械係統優化。

這種“從機械到油氣”的專業遞進,讓他深度掌握石油工程的核心裝備與生產流程,為日後研究提高采收率技術,如化學驅油設備與工藝結合,打下紮實的工程基礎。

他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攻讀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博士學位,完成從“機械工程”到“控製科學”的跨學科突破。

控製理論涉及係統建模、智能控製算法等,與石油工程結合後,可用於解決油田開發中的自動化控製、生產參數優化等問題。

例如,他後來研究的“智能油田建設”“油氣藏動態調控技術”,本質上是將控製理論中的優化算法與石油工程的地質模型結合,實現開采過程的智能化管理。

這種跨學科學習打破了傳統石油工程的技術邊界,使他具備用“控製思維”解決能源開發難題的能力,為後續科研創新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大慶石油學院的“在地化”培養:理論與現場深度結合。

大慶石油學院地處大慶油田核心區域,其教學體係天然與油田生產實踐綁定。

劉合在本科與碩士階段可能參與過油田實習、現場課題研究,例如跟隨導師調研采油機械的故障診斷、參與油田設備的技術改造等。

這種“邊學邊用”的模式,讓他早早建立“科研服務生產”的意識。

日後他致力於提高采收率技術,正是針對大慶等老油田“采收率低”的現實問題,而求學期間積累的現場經驗,使他能精準把握產業痛點,讓研究更具實用性。

他在卡爾加裡大學擔任石油工程管理訪問學者。

卡爾加裡大學位於加拿大石油工業重鎮,其石油工程專業側重高效開發技術與管理科學結合。

訪學期間,他可能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油田開發理念,如水平井技術、數字化油田管理模式,以及科研與產業對接的成熟機製。

例如,西方石油公司常將控製理論應用於油藏動態模擬,這種實踐模式對他後來推動“智能油田”研究產生了啟發。

同時,國際視野也讓他意識到能源領域的全球性挑戰,如提高采收率與環境保護的平衡,為其科研方向注入國際化視角。

碩士期間,他研究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通常需要針對現有設備或工藝進行技術改進。

例如優化抽油機的機械效率、設計更適應複雜地質的采油工具。

這種研究模式培養了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程思維。


最新小说: 從僵屍先生到僵約的僵屍 下山後成了高冷校花的貼身高手 都穿越了誰還當渣男啊! 我紂王都成聖了,你跟我講天命? 煞氣罡然 地府牌局從鬥地主打到六衝 重生八零:假少爺下鄉入贅軟飯香 牛牛道士在都市 穿越60年代,不留遺憾 穿越回曾經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