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路徑使其科研成果既能解決國家能源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如高效采油化學劑),又能推動學科交叉創新,最終成為油氣工程與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孫金聲院士的求學經曆深刻詮釋了“學科融合”與“服務實踐”對頂尖人才成長的重要性。
院士從業之路
1989年—1994年,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塔裡木鑽井液公司基地經理。
1995年—1999年,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鑽井工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2000年—2006年,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鑽井工藝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2006年—2014年,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集團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鑽井液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科研處副處長。
2016年8月,孫金聲被全職聘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士生導師。
31
2017年11月,孫金聲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2021年6月,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2021年7月—2023年4月,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2023年5月至今,孫金聲擔任中國石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董事、院長。
從業之路解碼
孫金聲院士的從業之路呈現出從基層實踐到技術管理、從行業深耕到學術引領的遞進軌跡,各階段的職業經曆對其院士成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孫金聲院士在擔任塔裡木鑽井液公司基地經理期間,他深入石油鑽井現場,直接麵對塔裡木油田高溫、高壓、高鹽等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鑽井液技術難題,如鑽井液性能穩定性、井壁保護等。
這種基層實踐讓他深刻理解行業實際需求,為後續研發針對性技術,如抗鹽鑽井液體係,積累了第一手數據。
基層管理工作要求將理論技術轉化為現場解決方案。
例如通過優化鑽井液配方解決井漏、卡鑽等問題,使他的科研始終聚焦國家能源開發的痛點,為日後成果落地奠定了實踐基礎。
作為高級工程師和研究室主任,他主導了鑽井液材料與工藝的研發。
例如針對低滲油氣田開發中的儲層保護問題,開發出環保型鑽井液體係。這一階段的技術成果直接服務於國家重大油氣田開發項目如西部油田、頁岩氣田,體現了“技術服務國家需求”的院士特質。
孫金聲在擔任研究室主任期間,他開始統籌科研項目規劃、團隊協作與成果轉化。
例如,他組織跨學科團隊攻克鑽井液抗高溫難題。
這種管理經驗為後來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如“973計劃”)、帶領院士團隊奠定了組織協調基礎。
孫金聲在擔任鑽井液所副所長期間,他推動了鑽井液技術的標準化與產業化。
例如,他牽頭製定行業規範《油基鑽井液應用技術指南》,提升了我國鑽井液技術的國際話語權。
這種對行業規則的影響力,是院士評選中“學術領導力”的重要體現。
孫金聲院士全職加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後,實現了從企業科研到高校學術的跨界。
他將企業實踐中的技術難題帶入高校研究,推動“油田化學”學科建設,如開設特色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借助高校理論優勢深化技術創新,如納米材料在鑽井液中的應用研究,形成“產業需求—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的閉環。
從業期間主導的鑽井液技術,如抗鹽抗高溫體係、環保型鑽井液,他直接服務於塔裡木、四川等重大油氣田開發,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這符合院士評選中“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核心標準。
孫金聲通過科研管理與高校學術平台轉化為理論成果,如發表sci論文、申請國家專利。
他基於現場數據提出的“鑽井液界麵化學調控理論”,為行業提供了係統性理論支撐,提升了學術影響力。
從研究室主任到高校博導,他培養了一批油田化學領域的技術骨乾,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團隊。
同時,通過行業標準製定、產學研合作,推動了我國鑽井液技術的整體進步,體現了“行業引領者”的角色。
總的來說,孫金聲院士的從業之路以“實踐—創新—引領”為主線,從油田基層的技術實踐者逐步成長為統籌國家能源技術攻關的學術權威。
其職業經曆的核心價值在於,將一線工程需求轉化為科研方向。
他通過技術創新解決行業難題,再以學術影響力推動產業升級。
這種“紮根行業、服務國家、引領創新”的路徑,正是院士評選中對“工程科技領軍人才”的本質要求,也使其成果兼具技術實用性與學術前瞻性,最終獲得行業與學術界的雙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