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投入也並非沒有收獲,探測係統居然在幾百公裡外的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找到了微弱的負反饋信號。
信號在一棵高度約為50米的巨大植株的正下方。
通過掃描思旭看到,這個家夥的根係網絡居然遍布方圓二十公裡。
同時它的根係居然也與周圍其他的植物全部連接在一起,甚至這種聯係已經超出植物本身的種類。
這就好比21世紀的地球,不僅隻有人類在使用聲音進行溝通與交流。
其它的動物也可以使用這種能力,甚至一些家養動物或與人類接觸較多的動物,可以憑借一些簡單的叫聲與人類進行簡單的交流。
“這種結構與地衣係統十分相似,隻不過我們的地衣係統隻能作為一個巨大的傳感器,或連接與自身一樣的物質。
可這個家夥,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了。”二號感慨著生命的多樣性,不過他沒有忘記正事。
畫麵繼續向地下延伸,一個信號點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這裡應該是這棵大樹的營養儲存區,分身的信號就在這裡發出的。”
思旭指著坐標閃爍的位置問道:“我隻是知道它們會調度水分以及養分,可沒聽說它們能夠將那麼大一個金屬身體也可以輸送到那麼深的地下。
還是兩百多公裡外的地下。
它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麵對思旭的提問,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三號說道:“目前生物實驗室已經準備完畢,準備接待樣本並展開試驗。
希望測試結果能夠給出我們答案。”
拋開樣本的測試與試驗不談,其實整個綠星的大地深處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些植物與異星上那種依托於菌絲網絡,連接所有異獸意識到的母體不同。
這些植物並沒有一個獨立的意識體存在,或者它們並不需要。
這些生物彼此間不存在競爭與掠奪關係,無論植株如蒼天巨樹,還是矮小如苔蘚,它們真正做到了物質共產主義。
就比如地球上的植物,當一棵大樹的樹冠將大量的陽光遮擋以後,其樹木的周圍也就不會存在花花草草之類的植物。
因為這形成了絕對優勢的碾壓,不僅樹木本身的根係更加龐大,以至於連土壤中的水分都不會給其他植物留存下來。
亦或者竹子也是如此,當一片竹林存在的時候,內部也基本上不會有其他植物存在,以至於人類給竹林起了名為綠色沙漠的名字。
地球上的植物都存在著殘忍的競爭關係,而綠星上完全不存在。如此奇怪的自然環境究竟是如何演化過來的。
這讓每個科學家都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
而此時綠星地表下方那些盤根錯節的網絡此時蔓延出了更多更加纖細的根係。
如果將整個星球完全剝離的話,那麼思旭將收獲一個完全由根係組成的巨大籠狀結構。
而它的內部卻是綠星那高溫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