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東讓楊曼將筆記本電腦接上投影儀。
然後自己上網,搜出ebay在納斯達克上市後的股價走勢資料。
“ebay創辦於1995年,98年9月24號在納斯達克上市。
10月份,ebay股價跌到最低的25.25美元。
99年3月初,最高漲到過354美元,市值150多億美金。
之後一拆三股,總股本變成1.2975億股。
去年3月份的納斯達克泡沫高峰期。
ebay股價最高漲到255美元,市值高達330億美金。
去年5月份又一拆二股,總股本2.595億股。
今年1月2號,ebay股價一天暴跌77。
上周五的收盤價是11.56美元,總市值隻有30億美金了。”
講到這裡,林向東又搜出了亞馬遜的股價走勢資料。
“美國的電商企業中間,亞馬遜與ebay最有可比性。
亞馬遜創辦於1995年,97年5月16日在納斯達克上市。
上市後總股本4304萬股,上市首日收盤價20.75美元,總市值8.93億美金。
98年6月一拆二股,99年1月一拆三股,99年9月一拆二股。
三次拆股後,亞馬遜總股本達到5.1648億股。
亞馬遜股票最高市值出現在99年12月份。
股價最高時113美元,總市值高達583億美金。
上周五的收盤價是14.38美元,市值隻剩下74億美金。”
林向東又看著馬運和蔡宗信,問道:
“這兩家公司,你們認為哪一家更有發展前景?”
馬運想了想,答道:
“應該是ebay吧,ebay創辦以來發展很快,而且一直保持盈利。”
林向東搖頭一笑。
“我更看好亞馬遜,而且是超級看好。
ebay的ceo梅格.惠特曼被稱為‘電商之母’。
惠特曼堅持要用舊經濟規則來運營電子商務。
利潤至上,支出絕對不能超過收入。
所以,ebay的經營毛利率高達30左右。
但是,亞馬遜的營收規模相當於六七個ebay。
1999年,亞馬遜的營收超過16億美元,虧損超過7億美元。
去年的營收估計能達到27億美元,虧損會超過14億美元。
亞馬遜的商業模式當然不可能持續。
所以,ceo貝索斯麵臨著艱巨的任務,要儘快實現盈利。
從去年以來,亞馬遜已經在大力改革,推動業務轉型了。
亞馬遜早期的發展策略是快速做大。
最開始隻是自營,主要做網上書店。
98年又拓展到cd和dvd等音像製品。
後來發現自營規模不夠大。
99年又向中小賣家開放,推出了zshops和拍賣等新業務。
去年,又正式推出了第三方平台業務。
允許用戶在平台上交易二手、收藏或珍貴的稀有商品。
為了盈利,亞馬遜還為其他公司建立和運營網站。
亞馬遜和ebay最大的區彆,其實在於它是一家科技型公司。
亞馬遜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物流係統和it基礎設施。
它有能力為合作夥伴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品、便捷的搜索係統和快捷的商品送達。
同時還有個性化的服務和強大的商品推薦係統。
這些能力讓亞馬遜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這才是最關鍵的。
98年,亞馬遜的累積用戶數隻有620萬,重複購買率高達64。
99年,亞馬遜累積用戶達到1690萬,重複購買率達到73。
現在,亞馬遜累積用戶肯定超過了2000萬。
有了這樣的用戶規模,還有亞馬遜建立起來的服務口碑。
接下來,亞馬遜隻要堅持降本增效,不斷改進用戶體驗。
它的虧損幅度會越來越小,5年之內很可能實現盈利。
亞馬遜的發展模式,才是真正有潛力的b2c電商。
當然,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資本支撐它一直燒錢。”
蔡宗信又問道:
“向東,我們應該學亞馬遜的模式做b2c業務嗎?”
林向東想了想,搖頭道:
“不,華夏的電子商務應該會有自己的發展模式。
一是市場不同,二是國情不同,三是市場潛在體量不同。
美國有發達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係統。
交通和物流條件,目前華夏跟美國差距還很大。
所以,華夏的商品流通一直都是複雜的多層級代理經銷模式。
這是b2c電商能在華夏快速做大的市場背景。
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用戶規模和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