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不知。”青年搖頭。
“因為咱倆的同理心太重了。”謝勳文解釋道。
“同理心?應該是同情心吧?”青年開口道。
“兩者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謝勳文耐心解釋道。
“同情心?是指對他人遭受到的不幸或困難感到同情和憐憫,是一種基於情感的反應,通常不需要深入的思考或了解。?”
“而同理心就不一樣了,是指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與他人產生共鳴,是一種認知上的理解,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他人所處的情境和環境。”
說完這話,謝勳文見青年眼中還是疑惑之色,這就繼續道。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當你看到彆人落魄時,有同情心的人會替他感到難過,但也僅僅如此。”
“但同理心過重的人,則是會把自己代入到對方的處境,想方設法的去幫助對方,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而我們這個部門,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當年腳盆國人在華犯下罪行的卷宗。”
“長此以往,如果一直被憤怒所包裹,卻無能為力,對一個人的心理是壓抑的。”
“所以,你要訓練自己,可以去同情,去憐憫,但不能被那種情形所吞沒。”
“因為憤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隻有將憤怒轉換成動力,儘可能的曝光腳盆國人當年的惡行,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它們的所作所為,這才是我們最應該要做的。”
一旁的曹子建聽著謝勳文的話,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雖然說有同理心是不是什麼壞事。
但任何事,都講究一個‘過猶不及’。
同理心可以有,但不能過重。
“繼續吧。”謝勳文說著,便是繼續翻看起資料。
可能是看得太過投入了,導致謝勳文的手機響了好半天,他也沒有去接。
“謝館長,你手機響了。”一旁的曹子建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謝勳文聞言,這才掏出手機,按下了接聽鍵。
“老王...”
“對,我已經到隨緣居,也見到曹先生了。”
“你也來了?”
“行吧,那你直接過來就好了。”
簡單的一番通話,謝勳文手機放到一邊,繼續看起手中的文件。
約莫十分鐘後。
隨緣居迎來了兩個人。
正是故宮文化保護部的王順林和老孟。
兩人一進店,先是被店裡堆疊的文件給吸引了目光。
“這些該不會全都是吧?”老孟愕然道。
一旁的王順林則是沒有說話。
因為他看到了站在店裡的曹子建。
同樣的,曹子建也看到了對方。
兩人大眼瞪小眼。
顯然,都沒想到會在這裡跟對方相遇。
還是王順林率先反應過來,道:“小建,你怎麼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