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女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曹子建三人來到了一間辦公室前。
隨著女工作人員敲響辦公室的門,屋內便是傳出一道低沉且有力的聲音。
“進來。”
女工作人員這就推開辦公室的門,示意曹子建等人進去。
一進入辦公室,曹子建就看到其內已經有三個人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位坐在實木寫字台辦公桌前,看著估摸著六十來歲年紀,胸前掛著一副老花眼鏡,無論是穿著還是長相都十分儒雅,給人的感覺就是有大學識一般的老者。
不用介紹,曹子建就猜到,這大概率就是林衛國口中的王建新。
在王建新的身後邊上,則是站著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男子。
還有一人則是坐在王建新的對立麵。
此刻,在王建新的手上,正拿著一件黃釉瓷器。
“林先生,來了呀。”王建新朝著進門的林衛國打了個招呼,道:“我這邊先給他做個鑒定,你們先去那茶桌邊上喝杯茶,稍等片刻。”
“王先生,你先忙,我們不急的。”林衛國笑著回應道。
說完這話的林衛國就準備招呼林泰和曹子建。
隻是,他發現,這兩人已經伸著脖子,將目光落到了那件瓷器上了。
索性,他也沒在開口。
曹子建看到,在王建新手裡拿著的是一件通體施黃釉的碗。
經過王建新的一番查看,曹子建還看到在該碗的底部,落得還是‘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書款。
“黃釉仿的太差,釉麵僵滯欠活潤,修足太過規矩,底胎和款式同真正雍正官窯落款也有區彆,現代新仿雍正款黃釉碗。”
隻是幾眼,曹子建對該碗便是有了一個準確的判斷。
不多時,王建新將手中的這件黃釉碗給放下,朝著麵前的那個男子微微搖頭道:“李先生,您這碗不到代。”
“王老先生,您再給仔細瞧瞧。”那男子急聲道:“我可是按雍正時期檸檬黃釉碗收的呀。”
“滿清入主中原的數十年,先後經曆了征服南明、收複台省和平定三藩的戰爭。”王建新緩緩開口道:“直到康熙二十年,整個國家才算全麵歸於安定。”
“也是這一年,康熙開辦了禦窯廠,為宮廷大量燒造瓷器,以供陳設賞用。”
“二年後,隨著海禁的解除,使得西方工藝製品開始大量湧入國門,其中西洋琺琅器引起了康熙的極大興趣。”
“繼而,康熙宣布在內廷造辦處設立從事畫琺琅技術的研究。”
\"這時候,像胭脂紅、檸檬黃、天藍等琺琅質色料終於在技術上得到攻克,釉上彩繪的調色盤也因此得到了重新定義。”
“其中當屬檸檬黃釉器,最能體現雍正獨特的審美趣味,也使之成為清代最具代表性的一色釉品種。”
“由於它是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所以相比起傳統的黃釉在顏色上更加鮮明亮黃,釉麵也應該更加淨柔,厚潤而飽滿才對。”
“反觀你這件,色澤太過生硬,缺乏真正的檸檬黃釉那種成熟、沉穩。”
“還有,真正的雍正官窯檸檬釉,它的胎體會非常的瑩潤,就跟玉一般。”
“這種瑩潤的感覺,即便不借助放大鏡去看,但凡眼神稍微好一點,就能看到。”
“還有....”
王建新一口氣說了很多,這把對古玩完全不懂的林泰給唬得一愣一愣的。
忍不住在曹子建耳邊低語道:“曹同學,這老頭好像真的有點本事。”
曹子建聞言,沒有吭聲。
好半晌後。
在王建新的好說歹說之下,那男子才帶著自己的藏品離開了辦公室。
林衛國見狀,這就來到王建新的跟前,開口道:“王先生,這是我兩位後生,他倆對你特彆的仰慕。”
“正好,他倆手上都有東西看不準,想著請您幫忙鑒賞一下。”
王建新聞言,微微頷首道:“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說著,他指了指一直站在他身後那位相貌平平無奇的中年男子,道:“這位是我的學生,張岩。”
“在鑒賞陶瓷方麵已經深得我的真傳,就由他來替你們看看吧。”
“如果他有什麼說的不對的,我會糾正。”
“好,好,好。”林衛國應了一聲,這就朝著林泰投去了一個眼神。
林泰見狀,也是將自己帶來的盒子給放到了那張桌子上。
張岩這就上前一步,將盒子裡的瓷器給取了出來。
經過一番簡單的端詳,張岩朝著林泰問道:“這瓷器哪來的?”
“這不我最近看我爺對陶瓷如此癡迷,就學著他老人去京城琉璃廠逛了起來,最後我就相中了這一件,花了我一萬塊買回來的。”林泰說謊也是麵不改色。
“不得不說,你很適合吃古玩這碗飯。”張岩開口道:“能在如今的琉璃廠淘到這麼一件老物件,很不容易。”
“雖然該瓷盤胎質較為鬆散,質地粗鬆。”
“但青花發色沉穩,紋飾布局飽滿,時代特征鮮明。”
“是一件明萬曆時期的民窯。”
聽到對方給準確的斷了代,林泰問道:“老師,那這種瓷器,價值在多少呢?”
“一萬五左右。”張岩答道。
“也就是說,我這一出手,就賺了五千?”林泰故作驚訝道。
“所以我說你很適合吃古玩這碗飯。”張岩接口道。
“嘿嘿...”林泰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後腦勺。
隨著張岩將瓷盤放回盒中之後,這就將目光落到了曹子建的身上,道:“你這件也拿過來吧。”
“好嘞,老師。”曹子建說著,便是將盒子給放到了桌子上。
當張岩打開盒子,看著其內的瓷碗時,整個人明顯愣住了。
好似這樣的瓷器,不應該出現在這一般。
就連原本老神在在坐在那的王建新,此時眼中也是閃過了一抹難以置信之色。
因為曹子建在盒子裡放的是那件從民國世界載豐手裡花了兩萬四千大洋收購過來的清康熙粉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