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有的知識體係之中,推出一些結論和觀點,這種算不得天才,隻能說是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可以融會貫通。
所謂的天才,便是能在看似一無所有的境地之下,依舊能天馬行空,走出一條路來。
李行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但此刻的他,感覺自己好像確實已經到了一種無路可走的地步。
要從什麼地方尋找靈感,來讓自己更進一步呢?
李行空的大腦飛速運轉,所有的卦象都如同一條條觸手一般,伸向了李行空的記憶之中,似乎要將它們揉碎嚼爛一般,想要從中榨出幾分靈感來。
空間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全都被李行空翻了個遍,一字一句反複斟酌,直到再也沒法從中榨出一點兒東西為止。
但顯然,這樣翻來覆去盯著已有的東西看,並不能帶來新的突破點。
卦象的算力是很強的,它的邏輯推理能力也絕對稱得上是當世一流,如果真的能推算出什麼來,那它早就將能推出的結論擺在眼前了。
靠卦象都推不出來的結論,再怎麼翻來覆去,那也還是白費功夫。
難道就這樣放棄嗎?
當然不!
雖然已有的理論依據都已經被他用光了,但除了空間相關的知識之外,李行空還有大量的,其他領域的閱曆。
有一個詞說的好。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李行空準備嘗試一下,從這些完全不相乾的記憶之中,抽離出相似的點來,而後將它們具象化到空間相關的理論之中來。
雖然這一想法看似離譜,但實際上,人類早就在做這樣的事兒了。
所謂的哲學,便是從萬事萬物的規律和規則之中,抽離總結出來的一門理論係的指導方案。
而李行空現在要做的,就是從其他領域掌握的知識之中,抽取出等同於哲學一樣的通用思維,而後利用這種思維,將它應用在空間方麵,大膽的假設出新的猜想來。
至於說這樣的猜想要怎麼證明,李行空已經有了想法。
千山法不就是用來排錯的麼。
雖然實驗的過程漫長了一些,但這並不代表千山法就不能用了。
他完全可以利用千山法,分出千山身來進行理論的驗證,直到找到了對的理論為止。
至於說要怎麼在萬重山的監控之下,還能讓千山身開始驗證,那就更簡單了。
萬重山隻是禁止了他去見瓜皮龍,又沒軟禁他,實驗而已,有什麼做不了的。
打定了主意,李行空將自己所有的記憶都展露了出來,而後便用神識裹挾著卦象,開始了一步步的推演。
李行空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悟道。
所謂的悟,便是在不可求之處尋一條生路,借鑒的便是世間的萬物。
山,水,風,雲,誰都不知道,下一處的靈感會在怎樣的地方迸發出來。
李行空細細的回想了自己從記事開始到如今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都丟到了卦象之中去抽離,去分析。
從這些看似毫無關係的事務之中,李行空確實有了相當多的收獲。
隻不過這些收獲還隻是理論層麵的東西,沒有經過驗證,它們還沒法直接用在模型之上。
又過了接近一年,李行空完成了對自己所有記憶的抽離和分析。
期間各種猜想互相整理組合,構成了數十個需要證明的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