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家是縣中大族,在當地頗為體麵,但在南中就不算什麼了,在益州更是如砂礫一般。
要是不出意外,他這輩子也就做個郡吏的命了。他很不甘心,聽聞張霸攻入蜀郡,就打算北上投奔張霸,隻是路上耽擱了,直到張霸平定巴蜀,他才來到了閬中。
他有點沮喪,這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差彆可大了。但他沒有放棄,因為張霸有伯樂之名,善於識人。
他對自己的才乾非常自信,相信一定能獲得張霸的賞識。
他沒想到在門前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看著王平那少年稚氣的模樣,他沒有鄙視對方,反而很有感觸。
這麼小的少年,能夠鼓起勇氣直接來尋找當朝大將軍,想要從軍入伍。
既是少年勇氣可嘉,敢想敢做,也是張霸的人格魅力。
不僅李恢。連守衛也覺得有趣,為首的什長打量了王平一番,笑著說道:“雖然年輕了一點,但是身體卻是壯碩。看來你們家夥食不錯。都毛遂自薦到大將軍門下了,膽氣也不弱。識字嗎?”
“不識字。”王平老老實實的回答道。他外祖父對他挺不錯的,衣食住行沒虧待過他。但是讀書太貴了,何氏子弟又多,目前何氏隻有三個人能讀書。
雖然他也想讀書,但不敢奢望。
“可惜了,如果識字,那從軍會更有前途。”什長搖了搖頭,然後直說道:“少年人。你想從軍,卻是來錯地方了。我們大將軍本部精兵,首先要出身大將軍部曲,外人是無法加入的。”
“其次。需要精通弓馬騎射,武藝出眾,還得通水性。”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鋼鐵一般,千錘百煉。披甲上陣,至少能以一敵十。”
說到這裡,他驕傲的挺起了胸膛,其他守衛也是與有榮焉。說明了情況後,他又看向王平指了一條明路道:“你想從軍,就隻能去投奔彆的將軍。城外有張任、嚴顏二位。如果你能受到他們的賞識,便可從軍。”
王平驚訝失望,然後抬起右手撓了撓頭。卻是沒想到,想加入大將軍麾下,還有這麼多的條件。
李恢暗自點頭,心想:“傳聞大將軍有部曲二百萬,分作八部。養民兵十六萬,精兵二萬。以這家奴部曲橫行朝野。果然如此。”
他很佩服張霸的這操作,世家大族之所以厲害,主要還是互相吹捧,名氣大,門第高,走的是上層路線。
張霸走的是下層路線,自己養部曲二百萬,這些部曲耕種產出。能為張霸提供源源不斷的精兵、財力。形成了夯實的權力基礎。厲害!
王平雖然驚訝失望,但沒有胡攪蠻纏,打算默默離開。李恢則走下了馬車,手持拜帖,打算登門拜訪。與王平不一樣,他至少有門。當然,能不能見到張霸,也要看運氣。
就在這時。張霸乘車出門,來到門口。聽見說話聲,不由掀起車簾,看了一眼王平、李恢,問道:“什麼事情?”
王平年少稚氣,而李恢則是衣冠袍服,頗有氣度。他也以貌取人了一回,是因為李恢而發問。
“明公。”守衛們連忙行禮,然後什長把事情說了一遍。
王平、李恢眼睛一亮,也跟著行禮。李恢趁機自我介紹了一番。
張霸聽完後,頗為驚喜。也算是機遇。如果不是門前相遇,李恢還不知道,但王平必定失之交臂。
這兩個人,可都不是小人物。
王平乃是蜀漢中後期大將,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是馬謖的副將。馬謖屯兵在山上,他規勸。後來馬謖兵敗,所有將軍都與軍隊走散,隻有他領兵千餘人,緩緩後退,收斂其他將軍的逃散兵丁。
張合來追,他擂鼓助威。張合懷疑他有伏兵,就沒有進攻他。
街亭一戰,大部分將軍都受到了處罰。隻有他因為功勞,而被諸葛亮重用。
後來接手蜀漢四大都督中最重要的漢中都督,總領一方兵權。興勢之戰,曹爽領十萬大軍進攻漢中,他守備的很好,擊退魏軍。
官拜鎮北大將軍,與鄧芝、馬忠齊名。有趣的是,他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
至於李恢,是劉備任命,蜀漢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才乾非常出色。南中出身,所以熟悉南中。諸葛亮南征孟獲,他建立大功,因而封侯。
張霸任用張鬆為巴郡郡守,打算時機成熟就提拔為庲降都督,總領南中。對李恢這樣的人才,他可太有興趣了。
但他不能立刻任用王平、李恢,怎麼也得走個過場。想了一下後,他對李恢說道:“之前我在蜀郡,接待南中漢人大姓,並安撫他們。你認為南中會因此安定嗎?”
李恢是來求職的,早有心理準備。回答道:“南中漢人多數沒有忠義之心。南蠻更不用說。現在大將軍在巴蜀,兵鋒強盛。南中臣服。”
“一旦大將軍離開巴蜀,南中必定動亂。”
張霸又問道:“如果南中動亂,你李家將如何?”
李恢他第一反應是想回答,如果南中動亂,李家必定為朝廷奮戰到底。但那樣未免虛偽,也太自大了。李家實力可不是很強。遲疑了一番後,他一咬牙回答道:“那就要看大將軍手段了。如果南中動亂,大將軍不過問。我李家也隻能守著家門基業。如果大將軍派遣王師南下,我李家必定率領全族子弟,輔佐王師平定南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