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上一隻蠶蟲正沿著巍峨的房梁向前攀爬。
小家夥一拱一拱的在柱子間來回騰挪,沿途要避開坑窪的木穴,在探索每一處驚險刺激的痕跡時,還需要讓自己的身子牢牢吸附住俯身攀附著的道路。
它有點可憐,早在個把月前,它的兄弟姐妹們都已相繼出世,有的甚至已經當了祖奶,而唯有它,生在了這個不合時宜的季節,被風一吹,樹葉順著透明的觸須將它投送到這片貧瘠且充滿未知的黑色宮殿。
夏季的雨水總是多發,但比東南好。聽說那裡,年年發大水,風起的時候浪頭有百來人高,甚是嚇人。
沿著那隻小蟲身後綿密的路線,一直往下,有一條深邃的縫隙,風從這裡進過,貫穿屋子內外的同時,也將空氣中那令人不安的沉悶氣味給帶到了外麵。
屋子裡沒有光源,或者說唯一的光源隻有離地十數尺高的窗戶,在白天,頂上的窗戶如同一盞盞高瓦數的大燈,如有太陽則能看見類似光柱般動人的景象。
而在灰蒙蒙的傍晚,屋內則仿佛發了黴的舍房,很多當地人都知道這兒荒廢了許久,也許明年也許今年就會被拆掉。
在這之前,這裡是那些無家可歸之人唯數不多能算得上是不錯的居所。
當地流民,半數都是從這兒出發,早上準時準點起,然後沿著逼仄的巷子,受人嫌棄的從家道房前經過,彙入主路,流向四麵八方。
位於這條唯一出入口的正南方向有個防火塔樓,不過也停工了許久。當地孩童們把那改造成自己的樂園。
如今,塔樓上人煙寥寥。
離此不遠處,幾個男人正盯著那裡。
將視線從那處高樓上挪開,先前跟在東方朔身後,如今被委派與城東行動組一起進城搜尋殘餘勢力的泰山府弟子許平平對身後的同伴打了個眼色。
後者心領神會摸了摸腰上帶著的那杆弩箭,悄咪咪從旁邊視覺死角摸了過去。
泰山府是直隸屬於河東道州郡指揮的綜合性道門,更是在地府跳出天庭管轄後直接接手了不少地方上的奇鬼怪事,所以,相對的州郡開放了對泰山府的限製,更是為其特殊人員單獨配備了軍伍中才能有的一些裝備。畢竟,有時候,清理那些比魔人還可恨的邪教徒,冷兵器要更高效。
吩咐完後,許平平耐心等待著,閣樓上一共有兩個守衛,分彆會在每個時辰的交接點進行換班,而他們隻需要在兩個人同時露麵的一瞬間將其精準射殺即可解除這進出口的威脅。
旁人或許會問,你們這幫天天在山上修行的道士,當真能做到百步穿楊這種本事?
許平平同樣從腰間摸出也摸出那柄造型輕便但模樣霸氣的輕巧短弩。
弩,乃是山東豫軍標配的青花短弩,其膛線穩定,體型小巧卻有著極為優秀的射程距離,短距離能做到二三十步內破甲,中距離能三四十步不偏移,有效殺傷半徑為百步之內。
許平平估算了很久自己這邊到塔樓上那人眉心的距離,七十二步。
這個位置,雖然弩箭仍能到達,但說到底能不能中已經是運氣成分了。
不過,他們可是道門啊。
用一張黃符擦在那弓弩身上,默念口訣的同時屏息凝神。頭頂烏雲恰當的遮在了二人之間的空地上,這讓那將死之人的麵容變得越發模糊。不過,也無所謂了。
砰的一聲,兩發弩箭幾乎是同時發射,而這一異響甚至沒被任何人察覺。
隻見那從樓下換班上來的家夥還沒打完招呼,兩縷勁風已然從屋外貫穿二人軀殼。
那捂著喉嚨的男人雙手不可遏製的捂著滲血的喉嚨,而他眼睛瞪的老大,從他一瞬間失色的瞳孔裡映照出對麵那個剛踏上閣樓,便被人一箭釘穿眉心的同伴。
輕呼出一口氣,許平平將手中那張弩機放下,而他背後,一具透明般的英靈也在此刻消失不見。
這便是泰山府的獨門秘法,遣靈密要。
散去先前防止被人窺探的迷蹤陣,許平平目送那繞去另一側的隊友偷溜進閣樓後,他將一枚傳音符貼在嘴邊,剛準備彙報情況,卻背後猛地一涼,頭皮發麻間他慌忙就地一滾。
霎時間陰風掃過,無數多細小鋼針如雨點般密集掃過。
許平平方才躲閃慢了,腿上中了幾枚,不等他喊痛,不遠處,閣樓上傳來一聲驚呼!
許平平心一緊,看來,那個平日裡總跟著自己的小夥子,多半已經凶多吉少。
而來不及悲痛,他扯出一張金光閃閃的黃符,在下一輪攻擊對準他之前,食指和無名指同時彈起。
金光庇佑下,許平平隻需躺好,等待戰局結束即可。畢竟,第一隊如果失手,後麵還有其他隊伍補上,如果不是不想把事情鬨大,他們完全可以使用更暴力一點的手段。
而當那波來自陰暗角落裡的攻擊被發現時,不可避免的,來自更遠一點的地方,箭矢已經拉弓搭鉉。
坐鎮此處的乃是泰山府當興一輩的師兄們,他們除了是泰山府的當家砥柱外,還有一個身份便是地方武官們的國學師傅。
其中一位,眉頭豎起,他背後同樣有著一位毛發虛張的狠人,其麵相滂沱,若非身形須臾,必是開疆拓土的猛士。
隻聽那身後之人怒喝一聲,但有萬千斤的力量彙入那在前掌弓之人手中,一張大弓被他拉的有如滿月。
憋足了一口氣力,這百擔弓弦原本要是像他這種天資平平之人斷然是拉不開的,然而,有英靈在後,縱使一竅不通的乞丐,得其助力也能力大無窮。
那箭鋒銳利,直指百步外勾欄下的一灘幽影。
但聽得錚鳴爆裂,空中一聲噗的宛如鞭炮炸響,站在那搭箭之人前方的弟子突然一縮脖子。
他剛剛頭皮發麻,而不等他反應,那箭矢已經擦過十多道箭鋒,順著光影,狠命紮進幽冥之中。
旁邊有人忙問道“中了嗎?”
將箭緩緩放下,隻一箭便好似耗儘氣力的漢子眼神依舊盯著那去到方向,他沒有點頭也不甚在意的說了句“也許吧”。
然而這種輕描淡寫的自信維持了不到片刻,就見黑漆漆的屋簷下,似有無數多幽影流竄。看樣子,對方是想跑到人更多的貧民之中。
也就在這時,地麵上,好似結冰一般,大地寸寸霜寒,冷氣肉眼可見的攀附上了房梁柱子,也將那意圖逃跑的幽影們給困住。
此般手段,泰山府一眾弟子們可在熟悉不過了。
這是記載於殿閣寶庫中的幽冥劫,其中寒冰獄一段便是有能在人間施展,猶如地上刑場,凍澈人心的同時,也有製鬼祟於牢獄中的威能。
非是長老一階的莫能參悟。
而此刻,東方長老人在城中府衙,最早也得等過了申時,而能在此的想必是宗門增援。
想通了這一點,一眾泰山府的弟子們皆是心神大振,畢竟,一次任務獎勵不算,光是能跟著長老身後,看著對方親自出手,學上一遭也不算白來。
出手那人似乎連麵都不屑的露,這讓一眾等著下文的弟子們大失所望。
隱秘的戰鬥持續時間甚至不到小半柱香的時間,屋舍內懶洋洋躺著的一些閒散人員後知後覺的打開了房門,探了探茫然無措的腦袋。
負責戰鬥的部分就這麼點,其餘小隊在動手的同時把其他隱患也一同解決了。
大部分還是選擇了活捉,畢竟他們也不屬於真正的軍隊,殺起人來還是會有所負擔。
控製整個前門區域後,有人跑過去確認傷員狀況。
許平平自己按住腿上幾處大穴,等待救援的同時,不住的張望其塔樓那邊。
“先彆管我,救人要緊!”
見幾個熟悉麵孔小跑過來,許平平趕緊吼道。
那幾人趕到,照常檢查的同時,一人解釋說“莫長老在上麵,你先彆激動,等會兒回去再說。”
許平平愣了一下,他問道“莫長老?她怎麼來了?”
扶起他的那人回了個無奈的表情。
“誰知道呢,反正,這邊已經不歸我們管了,回去等著領賞就行。哥們,你這情況估計能多領不少啊,回頭記得請喝酒奧。”
許平平一臉的不耐煩道“滾你丫的。”
那頭,不知什麼時候站在閣樓上的灰袍女子著實把剛偷襲完打算上來撿漏的泰山府弟子給嚇了一跳。然而,讓他忍不住驚呼出聲的則是那突如其來的一箭,差點就紮進他的眼球。
“莫…莫長老,貴安。”
小弟子儼然一副嚇傻了的表情,表情陰鬱的莫亦哀一隻手抓住那從某個刁鑽角度射向門口的倒黴弟子的箭矢,一邊打量著地上那兩具死狀淒慘的屍體。
她微微歎息了一聲,繼而將手裡箭矢一丟,隨即站到了窗邊。
而就在她站出去的那一刻,原本還欲動手的邪教頭目,突然身子一頓,連忙改前進為撤退。
莫亦哀眼神盯著那其中一道幽影,於她眉眼下方,一支銀釵從手中落下。
墜地的一瞬間,一聲仿佛砸在冰蓋上的響動,讓這個世界都回到了半年之前。
幽冥劫中,有風寒熱毒,湯蛇劍刺等,其中性格孤僻好獨處的莫亦哀一人便學通了其中所有,當然,這其中,最拿手也最符合她當下心境的自然也是其中以困敵囚禁為主的,寒冰地獄。
幾乎在她瞬發的同時,那幽影打定主意要一群人給它陪葬,可他到底還是低估了這位泰山府名聲不顯的女道冠,也高估了自己不惜身死的代價。
莫亦哀的瞳孔灰褐一片,在沉凝猶如寶石的眼眸注視下,那分做幾團的虛影其中,真真假假仿若一戳就破的謊言,落在莫亦哀眼中低劣的簡直可笑。
她那支落地的銀釵確確實實砸中了冰蓋似的地麵,然而卻沒有像其它落地後被自然彈起的物體那樣,而是真真切切沒進了地裡。
這好似不合理的一幕在銀釵落地的同時,一雙大手出現的很突然,如果放慢了來看,不難發現,是那雙手握著那枚銀釵,等到它落地後,猛地往下一揮,銀釵沒入地麵如同遁入虛空。
而,莫亦哀的眼睛死死盯著那團詭異至極的幽影,當她瞳孔中映照出那隻握有銀釵的手,出現在了那團幽影正上空的同時,一切已經結束。
做完這一切,她的心中並沒有一絲得意,更談不上輕鬆。
對著身旁那還傻傻不知所措的傻小子擺了擺手,莫亦哀從塔樓上往前輕輕一躍,接著,人如落葉般,輕飄飄的來到了地上。
對麵,平民窟中的小孩們都看傻了,不清楚這麼個灰色衣服的大姐姐是怎麼從樓上跳下來的。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壞很壞的示範,莫亦哀臉上露出了一絲緊張,她略微有些羞澀的小聲說了句“小孩子不要學我。”
然而,幾乎沒什麼人能聽見她說的話,更沒有人在意。
一旁的泰山府弟子們倒是恭恭敬敬的趕了過來,挨個行禮道一聲長老,師伯的。
不喜人多的莫亦哀僵硬的站在原地,她指了指前方那閉塞甬道,開口還是很小的聲音說“那裡,就是敵人的賊窩了。”
先前搭弓的那位回應道“按照調查的結果,此地魚龍混雜且多是些閒著無事的混沌兒,在此地便宜行事。”
莫亦哀沒說什麼,而是率先一步走了過去。
屋子外側牆皮剝落,泥沙被人踹的露出裡麵早就爛掉的木樁子,而房門,窗板等一些像是後來補上去的,不過有的型號不對,有的連釘都沒釘上,索性把木板一橫,當柵欄一樣使用。
這裡的人,早出晚歸,生活極為規律。但貧窮是他們一道永遠過不去的坎,在這兒的人都知道,身邊住著的家夥也許哪一天就突然回不來了,這對他們來說也正常。死在這裡好歹像個家,死在外麵,也就死了,像路旁的蒲公英,更像野外壞透了的爛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