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
農業和工業、商業是天然的冤家,所以古代社會重農抑商,一以貫之。
房價和通脹,如影隨形。
高房價,就意味著高通脹。
社會出現了農業與工商矛盾,有產和無產的矛盾,工農矛盾,城市與鄉村的矛盾,矛盾積壓,原來越繁重。
社會發展越快,反而通脹越厲害。
因為國內陷入了內銷死循環,炒房死循環。
不是大明缺乏市場活力,而是人的惰性在發揮作用,大批工廠主轉而投資房地產,社會大規模資金,進入房地產,導致大明出現高通脹。
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失業率高的難題。
景泰四十四年,中樞頒布,給房地產降溫,房地產資金有效流通進入工業,全麵促進工業發展。
中樞斥資3個億,對工業進行全方位扶持。
又拿出來3億,對農業進行全方位扶持,鼓勵農民發展副業,而不是進城當民工。
說來說去,就是讓農民彆搶城裡人飯碗。
直接影響,移民力度加強,百姓家中庶子、庶女,一概移去新地,對城市中現存過剩勞動力,給予移民補貼,移去新地創業。
尤其是被市場淘汰的工人,必須去新地工作。
並鼓勵民間資本,去新地投資。
皇企斥資10億,投資周國、商國、魏國等藩國。
走出去,不止是走向歐亞,而是走向新地,大明新土數萬裡,都是舊工業淘汰最好的接盤俠。
隨著蒸汽機在工廠中推行,老機器則陸續向新地轉移,向不發達地區轉移。
為了擴大就業,中樞預計放出來10萬金幣、100億銀幣,繁榮市場。
這錢還真不多。
因為大明廣袤,占據四大洲,南美剛剛發現,總計人口在22億上下,市場上600億貨幣,夠,但不充裕,還沒到通貨膨脹的時候。
關鍵明元是世界貨幣,是世界上的硬通貨。
各國都在少量使用明元,各國皇室、王公手上都有小部分明元,這東西購買力太強了。
但大明在北美占據礦產後,未來幾年,會源源不斷往國內運銀子。
就是說,未來幾年,銀行都會持續放水。
刺激市場,減少失業率。
景泰四十四年,一種叫塑料的東西,出現在大明,便宜、便捷、耐用等優質性能,瞬間成為工廠的新寵,旋即風靡全國。
中樞領頭,大批資金進入塑料行業。
景泰四十四年年末,皇爵牌的蒸汽機車,在人工的操縱下,完成第一次試行,試行成功。
景泰四十五年七月,大明牌蒸汽機車,時速達到8公裡,試行成功。
得到皇帝的表彰,皇帝拍板,皇家商行在大明蒸汽車的股份,均分給所有科研人員,由科研人員共同持股。
景泰四十五年,十一月,沈陽牌火車廠革新了鍋爐,優化了溫度升高對鍋爐的影響,並改變了對廢熱的有效利用方式。
景泰四十五年,十二月末,天津火車廠改革了滾動軸承,對車輪進行了革新,對火車進行一百多次提速測試。
景泰四十六年正月,17家火車廠,向皇帝獻國慶禮,一輛由17個廠聯合製造的火車頭,在德勝門前,成功完成試運行,太子親自乘坐列車,時速達到了11公裡。
重臣也跟著乘坐,感歎發展之快。
皇帝大手一揮,對17廠進行大規模表彰,廠長賜銀符,餘眾合賜銅符,將中樞的股份,全部賜給有功之人,並對17廠進行新一輪注資。
景泰四十六年二月初,皇帝斥資20億,建立大明鐵路局,統籌火車廠,開始修鐵路。
“二十年,朕給你們二十年時間,大明的鐵路,要修到每一個角落去!”
朱祁鈺心情振奮:“大明不是投資項目少嗎?這回投資項目來了,都是大型投資!”
“工部給朕算了,大明想修通全部鐵路,需要500億以上的資金!”
“還有屬國呢!”
“預計可能超過2000億的項目規模!”
“而回報率,二十年回本,一輛火車的壽命在40年到60年左右,等於說,二十年淨賺。”
“以前大規模投資項目,隻有瀝青路,現在加了個房地產。”
“鐵路來了,中樞的熱錢,放進鐵路來,房地產已經夠熱的了,不要再往裡麵添火了。”
“房地產降溫,不是一句空話。”
房地產發展如火如荼的十年,民間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恐怖的1200億。
老三十一繼藩之後,發現了幾個大型礦藏,源源不斷往國內運銀子,這就導致了,大規模投資,進入房地產,房地產也堵住了。
現在小城市的房價,都被炒起來了。
拿河南鶴壁來舉例,景泰三十八年時,城市裡的千尺大宅子,售價200塊。
景泰四十六年,鶴壁同樣地段、麵積的宅子,售價12萬,你還買不到。
景泰三十八年時,鶴壁一個工人普通工資10塊,景泰四十六年,工人工資達到了1050塊。
而房價呢,樓房一尺700塊,一百尺的房子,售價7萬,一個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也得六年能買得起。
但彆忘了,房價是漲的。
這樣的房子,去年才6萬,一年就漲了一萬塊。
而這樣一個樓房,根本滿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大家都獨門獨院慣了,誰願意住鴿子籠?
住樓不是高大上的事,反而窮人才住樓呢。
有錢人都住大宅子。
至於彆墅,和宅子一比,就是渣渣,彆墅就是一個獨門獨院的破房子,宅子是有山有水有景,講究的是一個雅。
但是,宅子早就不批了。
中樞嚴旨,任何人不許蓋宅子,導致了,現有的宅子翻倍似的漲,還有價無市。
所以,一家人隻能擠在樓房裡,一百尺看著挺大,十幾口之家根本住不下。
這年代還孝心,爹媽必須得單住一間房,孩子們男女分開住,父母反而沒房間住了。
雖然樓房便宜,但不適用。
買的太大吧,又覺得浪費,還要攢錢買宅子呢,所以多是蝸居,對付著住。
現在全是六層樓房。
開發商的黑心,任何年代都是一樣的,什麼公攤麵積、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層出不窮,這幾年滿門抄斬的開發商也不少,還是我行我素,物業問題、漏水問題、隔音問題、垃圾清理問題,年年都鬨。
想想也能理解,中樞對地產商壓製太狠了,他們隻能靠旁門左道賺錢。
隻要沒傳到皇帝耳朵裡,基本都算有驚無險,但傳到皇帝耳朵裡,那死的就不是一個人了。
住著鴿子籠的人,都盼望著有一套大宅子。
但中樞最絕,農村也不許翻蓋房屋,更不許擴建、改建,一概不許,為了促進買房,也是絕了。
等城裡房子賣不出去了,再拆農村房子,薅最後一波羊毛。
房地產,是中樞儲存巨額資金的好去處。
但對百姓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
隨著鐵路開建。
中樞大批資本,逐漸撤離房地產,轉向投資基建。
但不能立刻撤,不能大規模撤,那樣房地產就會一地雞毛,要有序撤離,慢慢撤離,還要保證房價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慢慢撤出資金。
大明本就是基建狂魔,瀝青路修了一條又一條,不說村村通路,鎮與鎮肯定是瀝青路相連。
修橋、改善耕地、增加灌溉、儲水攻城,年年都在做。
因為房地產發展,大明逐漸減少基建工程,轉而投資房地產和教育,尤其是教育。
大明在景泰四十一年,就推行九年義務教育。
房地產繁榮,也有好事,就是教育繁榮,家庭富裕了,也願意支持子女教育。
皇帝對房地產商人越打壓,他們就想方設法從彆的地方賺錢回來,皇帝讓他們往教育行業投資,他們就辦補習班,往死了卷孩子們,導致出來一堆書呆子、做題家。
鐵路成為大明下一個新風口。
皇帝先投20億,中樞跟投20億,各家火車廠,以技術入股,又吸引民間一部分資本,湊足100億。
14條大乾線鐵路宣布開工。
工部規劃出來的主乾線,勾連大明主要省份。
各地鐵路,再吸引地方資本入股,畢竟僅憑中樞來修,不可能同時上馬這麼多項目。
作為大明新風口,民間資本是樂意跟投的。
但怎麼保證股東權益,是民間資本擔心的,然而,他們把話遞到中樞,卻遭到皇帝的嘲笑,你們不願意投,朕都投了。
然後,民間屁話沒了。
鐵路擺明了是閉著眼睛賺錢的項目,不上車的都是傻子。
那7家研發鐵軌的工廠,開始設計路線,預計景泰四十七年夏天開工,邊鋪邊測試。
這期間,17家火車廠還要不停測試火車的安全性,尤其是風雨雪天的運行情況,要確保在不耽擱工期的情況下,完成測試。
鋪設鐵軌期間,量產火車,兩不耽誤。
皇帝大手一揮,吸引一百家優質企業,進入火車行業,世界市場這麼龐大,光憑24家企業,是吃不下去這麼大份額的。
這是第一撥招商,後續還會招商。
招進來的商人,基本是參與鐵路投資的。
這就釋放出一個信號,參與鐵路投資,才能參與火車投資。
大明市場無比龐大,雖然這幾年出生人口下降,但人口也達到了25億,若每個人每天坐火車,會產生多麼恐怖的效益?
僅憑這一百多家公司,也吃不進去這麼龐大的份額。
還有藩國市場呢,歐洲市場呢!
皇帝預計,要招2000家實力強勁的企業。
不是皇帝投不起,也不是不想吃獨食,主要是朱祁鈺年紀大了,他不想等他閉上眼睛的時候,大明鐵路還沒遍布全國。
再說了,鐵路蛋糕這麼大,他一口吞進去,就會造成官僚化,技術停滯不前。
反而吸引進來大批量民企,國企、皇企都不占據主導權,能維持創新力。
這個工程太大,由李東陽親自盯著。
王竑在景泰四十四年時病逝,朱英繼任首輔,王複還是次輔,這讓王複有點鬱悶。
這鐵路攻城,是接下來二十年最重要的工程。
王複本想爭這個主持之功的。
奈何皇帝卻說,他年紀太大了,不易奔波,機會交給年輕人吧。
主要是,王複的上限就到這了,未來是劉健、李東陽、謝遷、劉大夏、王守仁、楊廷和的了。
李東陽在景泰四十五年時入閣。
當年那個小崽子,已經成為朝堂上的中流砥柱了。
朱祁鈺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69了,他終於感受到老了的滋味,睡眠減少,忘性變大,也開始懶惰了,有的時候反應還遲鈍。
雖然他在極力裝明白,但老了就是老了。
去年,常德病逝,今年,他的長女固安也去世了。
他有27個女兒,41個兒子。
算上死去的朱見濟和壽康,就是70個孩子,但其實還有14個夭折了的,準確的講有84個孩子。
在皇帝中,也算名列前茅了。
他是大明皇帝中,在位最長的一個,留下的東西很多,景泰燈、景泰布、景泰瓷、景泰曆、景泰大典、景泰萬國誌、景泰子午線、景泰地圖、景泰辭海等等,這些創世紀一樣的東西,足夠吹一萬年了。
從景泰十三年開始,增補永樂大典。
於景泰四十六年刊印,頒布天下,景泰增補版永樂大典。
中樞一度想修訂景泰大典。
卻被皇帝拒絕了,認為不能搶先祖的功勞,就寫修訂本就夠了。
朱祁鈺對政務,進一步放權。
基本不參與早朝了,朱見淇成為名副其實的副皇帝,除了大事不能拍板外,其他的都由他拍板決策。
就連大朝會,皇帝也不怎麼露麵。
所以,朝臣們有要事,就會跑到養心殿,和皇帝密談,這使得養心殿,逐漸取代了奉天殿,成為決策大事的地方。
太子看似權柄極大,其實完全依托於皇帝。
皇帝不點頭,他仍舊不起作用。
這次鐵路局,本該由太子來做,但皇帝卻沒有給太子鍍金身的意思,而是將功勞搶過來,這還是景泰朝,功勞都是朕的。
太子除了忍耐之外,沒有任何辦法。
甚至,他爹從六十五歲之後,就當起了和尚,後宮嬪妃一概不見,伺候他的都是老人。
其實就是防備太子,害死皇帝。
七十歲之後,皇帝更是深居簡出,連後宮都不進了,隻在乾清宮、養心殿、奉天殿三個地方活動,其他地方一概不去。
皇帝防備太子的心,朝野上下看得明白。
皇帝差點就說了,隻要朕死了,就是太子害的。
父子關係差到這一步,朝臣唏噓。
無形之中,太子的名聲越來越差,不孝,是最大的問題。
一個不孝順的太子,如何當的好天下表率,上一個背負不孝惡名的是楊廣,楊廣把大隋帶哪去了?
民間甚至有將商王迎回來繼位的聲音。
商王在東歐做得有聲有色,近年來,大規模移民主要是東歐和美洲,甚至皇帝將所有收養的孤兒,三百多萬女人,全部送去了東歐。
商王在東歐創業,能力強又孝順,讓他來繼承皇位,肯定比太子強。
朱見淇聞言差點吐血。
景泰四十六年,七月。
烏斯贜傳來喜訊,中華江,預計十月完全開通,獻禮萬壽節!
中華江計劃從景泰二十三年開始,至今整整23年,這個計劃的推出者,白昂卻在景泰四十年時,因為嚴重缺氧死在高原上。
治水司十萬官員,死在高原上的多達4萬6千人。
中樞總投資額達到11億。
奴隸規模,用到了2400萬人。
總工程23年。
朱祁鈺唇角抽動,嘴裡牙齒活動,沒剩下幾顆完整的牙了,神情極為激動:“去把閣部重臣都請來。”
他詳細詢問報捷的官員,又翻閱治水司呈上來的捷報。
很快,閣部重臣聞訊趕到。
“陛下,中華江預計水量能涵蓋整個西北。”
“若這條大江通航,再連通伊犁河、錫爾河,就能注入鹹海了。”
王複嘿嘿笑道:“鹹海水量暴增,再修一條河,通往裡海。”
“大明雖不在中亞,但中亞各國,卻要永遠籠罩在大明的陰影之下!”
“中華江,西北第一條大江!”
朱祁鈺輕輕點頭,走到地圖前:“大明在西域打仗,畏手畏腳,就是因為運力跟不上!”
“移民更是,這都多少年了,才移過去多少人?”
“就是因為得走路移民。”
“隻要大江開通,河運取代陸運,咱們就能源源不斷往那邊運兵,費爾乾納盆地,這幾年不是連年造反嗎!”
“等著大江開通!”
“朕看看誰敢造反!”
“異族就是異族,以前是運力不夠,緊著藩國移民,移過去少量的人,等大江開通,朕就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真正的實力!”
“再從倭國,征20萬倭軍!”
“派去費爾乾納盆地,給朕屠了!”
朱祁鈺眼神凶厲。
楊信拿下費爾乾納盆地,坐鎮鹹海,但這幾年造反就沒消停過,根本就沒法建設,剛建設完就被毀了。
本來中亞最富饒的地區,如今成了最爛的地方。
還有,南麵帕米爾高原裡的部落也不老實,都想搶大明一波,等大江開通,讓他們看看,大明有多強!
“隻要運力跟得上,咱們直接派兵一百萬,陳兵邊境!”
朱英冷笑:“順手將那幾個汗國給滅了。”
“還有薩法維,我朝皇子繼藩,他們百般刁難,正好,派兵把這個狗屁汗國給滅了!”
波斯被皇帝分成兩份,分封給二十四皇子朱見汐和二十六皇子朱見滁。
兩個皇子早在景泰三十七年就去繼藩了,奈何隻是占了幾個沿海小城而已,尚且沒有藩國。
本想等商王和魏王聯合拿下裡海北部,他再派兵,從海路進攻薩法維,拿下裡海南部區域。
現在看,戰機出現了。
“陛下,現在說那些還為時尚早。”
商輅指著地圖:“您覺得,連通疏勒河和黑河更重要,將整個西域和青海,濡養成綠洲。”
“疏勒河和伊犁河都是重中之重,優先疏勒河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