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魏王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
地中海戰爭落幕。
大楚進入休養生息期,和英國勾勾搭搭。
互通有無,深入合作。
歐羅巴新霸主,法國則沉浸在獲得巨大殖民地的喜悅之中,但是,法國著實命運多舛,景泰三十九年年底,路易十一病重。
查理八世今年才13歲。
根本當不起歐羅巴霸主的頭銜。
他的姐姐讓娜,是個殘疾人,為了權力,和叔叔奧爾良公爵路易結婚,大有成為法蘭西女皇的趨勢。
她卻低估了枕邊人,路易就是路易十二。
隨著路易十一病重,歐羅巴大陸再起風雲,想挑戰法蘭西霸主的不知凡幾,近的有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遠的有德意誌和奧斯曼。
路易十一請求大明履行承諾。
劉大夏親自出使巴黎,探望病重的法蘭西皇帝,一番密談之後,大明願意幫助查理八世穩固皇位。
至於答應了大明什麼條件,外人無從得知。
大楚本來蠢蠢欲動的,隨著劉大夏回來,便潛龍在淵,不再理會歐羅巴風雲。
和大楚最好的英國,自然不停派人打探消息。
朱見深諱莫如深,倒是和法國進行了多項合作,尤其有一萬個人悄悄上船,駛入大明。
而西葡,放眼新大陸,已經派出大量船支去新大陸貿易。
英國和荷蘭倒是想分一杯羹,卻遭到西葡聯合拒絕,並對海圖諱莫如深,決不許任何人覬覦。
倒是東歐熱鬨起來了。
奧斯曼吞並了巴爾乾半島後,在諸國擅動下,造反不斷,讓奧斯曼十分頭大。
巴耶塞特認為,使壞的肯定是大楚。
因為大楚最近在招攬能工巧匠,運往大明,規模比以前更大,國內很多人,都被高薪蠱惑,願意去大明。
但景泰三十八年,巴耶塞特不允許奧斯曼人離境。
其實,各國都不是傻子,自然不許人才流失,但大明給的多,又隻是聘請,契約到期就可以回國,還上下送禮,不少在歐羅巴不得誌的人,都去了大明。
但這個數量,是各國嚴密控製的。
奧斯曼太絕了,明令不許,大明自然得收拾他了。
所以,奧斯曼剛吞並的領土,全都不穩,甚至希臘也在謀求獨立,還得到了大明的大力支持。
希臘上下,正在努力漢化。
保加利亞也有樣學樣,尋求大明的支持,也打算去保化,全盤漢化,可他們並沒有拿出打動皇帝的東西,皇帝不允許他們漢化,保加利亞很委屈。
恰恰在景泰三十八年,二十皇子魏王朱見濬繼藩於哈薩克,改秋明為安邑,建都於安,彆名大梁。
之所以定都在秋明這鬼地方,因為在這裡發現了油田,但現有技術很難大規模開采。
至於儲油多少,探礦隊也表示不清楚,但肯定這裡有油。
探礦隊發現秋明附近,很多地方,應該都有油田的存在,但開采難度大,儲量不明。
是皇帝直接畫個圈,讓魏王建都在此。
魏國的疆域,東到鄂畢河,西到烏拉爾山,南到鹹海和裡海北岸,等於西西伯利亞和部分哈薩克斯坦,加一部分土庫曼斯坦。
疆域遼闊,但在朱見濬眼裡,都是爛地,最富饒的地方,是裡海沿岸的土地。
在出京之前,他爹卻告訴他,這裡麵全是石油,你以後躺著石油上當皇帝就夠了。
朱見濬也實行兩京製,在裡海岸邊,定一個南京。
作為大明西陲最重要的屏障藩國,可以最大程度吸血大明,距離大明又近,隻要中華江開辟成功,一條大河,出現在兩國,運力擴大幾百倍,魏國當好屏障,好處有多是。
就在今年,帖木兒帝國最後一支勢力,在三國聯軍絞殺之下,投降大明,戰爭徹底結束。
這場戰爭也有意思,葉爾羌、薩法維、布拉哈三國血戰帖木兒帝國,最後得到大便宜的竟是大明。
帖木兒殘部三十萬人,向大明投降,受大明保護。
然後,範廣把帖木兒殘部安置在鹹海岸邊,支持其複國,這可把布拉哈氣壞了。
布拉哈是烏茲彆克族建立的汗國,算是擺脫蒙古統治了。
但範廣壞呀,就放在你家門口,盯著打你。
近十年來,楊信統兵,拿下了半個費爾乾納盆地,和葉爾羌汗國反複搶奪安延吉。
葉爾羌汗國的重心在撒馬爾罕,被楊信磨得,快要放棄盆地了。
戰爭打了十年,中亞最富饒的盆地,打成了一片廢墟。
讓葉爾羌接手這個爛攤子,是不願意的,解決這個爛攤子的,隻有大明。
尤其帖木兒殘部歸順大明,安置在鹹海之後,葉爾羌汗國薩亦德也恐慌啊,他們是跟帖木兒有血仇的。
以前還有滿速兒的哈薩克汗國依仗,分擔大明壓力。
現在,滿速兒兵敗自殺,哈薩克廣袤的牧場,被大明奪走了,分封給了魏王。
這個魏王也不是個好惹的,剛繼藩,就帶兵打了西伯利亞汗國一頓,打得西伯利亞汗國翻越烏拉爾山跑了。
甚至,準噶爾汗國,也被魏王收拾一頓。
足見大明魏王的本事。
金帳汗國在景泰三十三年就崩潰了,分裂成了哈薩克汗國、喀山汗國、克裡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諾蓋汗國,還有一些小勢力。
而隨著大明經營中亞十幾年,已經打垮了哈薩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
甚至,在景泰三十七年,金帳汗國的本部,大規模投降大明。
因為大明打出了回家的口號,招攬蒙人、維人回家。
很多蒙人,帶著部落返回大明。
預計有一百多萬蒙人回到了大明,據說並沒有被區彆對待,近幾年,中亞越來越亂,回大明的蒙人、維人越來越多。
甚至,滿速兒臨死前,還被招降過,奈何他是不居於人下的性子,不肯低頭,所以自殺,他的本部,多是投降了大明。
隨著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崩潰,蒙古對天下的統治,步入了尾聲,大明是重要推手。
很多蒙人,開始“懷念”家鄉。
尤其大明打出回家的口號,招攬蒙人回家,蜂擁者如雲。
薩亦德派出使臣,和範廣談判,願意讓出費爾乾納盆地,但需要大明的軍械支持。
他打出蒙人的旗號,聲稱葉爾羌汗國和大明是一家人,應該對付的是布哈拉、薩法維,甚至在印度崛起的新王朝,那才是共同敵人。
範廣清楚,楊信對費爾乾納盆地勢在必得,那是他封國公的墊腳石。
但他更清楚,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永遠得不到。
要等安延吉戰爭結果。
這邊慢慢談,吊著葉爾羌,戰場上要加大進攻力度。
葉爾羌也是同理。
薩亦德絕對是天下最頂級的軍事天才,甚至於謙和他比,都要差一籌。
可他隻有一個人,他身邊人都是渣渣,若是有幾個範廣、楊信這樣的頂級名將,早就成大事了。
他敗就敗在,除了他本人之外,沒有頂級名將支持,國政還是一片混亂。
大明確實沒有頂級名帥,但頂級名將多啊。
果然,景泰三十九年年終,明軍占領安延吉,兵鋒向西,連戰連捷,在大雪飄揚之時,兵圍苦盞。
拿下苦盞,費爾乾納盆地就封口了。
葉爾羌汗國隻有兩個地方囤重兵,一個是安延吉,一個是苦盞,兩地都是苦戰。
就一個安延吉,楊信打了六年,才徹底攻克。
苦盞若是繼續守城,怕是還得十來年的光景。
範廣加大談判力度。
在景泰四十年七月,明葉達成協定,雙方以苦盞為界,大明支援葉爾羌汗國5萬支火槍,100萬枚子彈,以及200輛自行車,大明願意出資100萬,和葉爾羌汗國展開合作,幫助葉爾羌建立經濟體係。
苦盞拿下,大明西疆封口,大明將不再向西開拓,西疆以鄂畢河、巴爾喀什湖、苦盞為界,不再向西開拓。
但南麵要招攬大山裡的人,基本是懷柔、抽丁的老路子。
這些山脈,對大明來說,隻是戰略屏障而已,要不要都沒意思,若有皇子願意要,就直接封出去。
皇子也不要這鬼地方,這地方資源沒有,屁事一堆。
捷報傳到中樞,楊信榮封費國公。
調範廣回京,楊信接任範廣,掌鹹海總督。
範廣十分舍不得戰場,但他快八十了,皇帝幾年前就想調他回京,頤養天年,可他總說,西疆不平,他不願養老。
如今楊信拿下了費爾乾納盆地,西疆徹底封口,以後的戰爭都是小打小鬨的。
有楊信、李瑾配合,無憂了。
範廣戀戀不舍戰場上的一草一木,但他知道,自己戰爭生涯落幕了,壯士死在床榻之上,著實是一種遺憾。
他次子範炅,在景泰四十年時候就病逝了,他能活到八十,絕對是皇帝的醫療團隊出力,否則他早就死了。
範廣沒有立刻回京,而是乘車和朱見濬會麵,千裡迢迢見魏王一眼,交代很多話。
無非是重用李瑾,用好了李瑾,封國無憂。
一定要小心葉爾羌汗國,薩亦德的軍事天賦是頂級的,這個時代,很少有人是他對手。
但是,葉爾羌汗國都靠薩亦德撐著,隻要薩亦德死了,葉爾羌汗國就會崩潰。
伱還年輕,隻要活過薩亦德,那麼葉爾羌汗國的遺產,都會是你的。
烏拉爾山是天然屏障,守好屏障,汗國就不會崩潰,西疆還有大明支持,準噶爾部崛起不了了,現在地盤雖不好,但撒馬爾罕是精華之地,等葉爾羌汗國倒下,就都是你的領土了。
朱見濬十分感動。
這老將辛苦坐車兩個月,就是為了叮囑他。
“父皇為什麼有這麼多能臣武將?他們為什麼會心甘情願的為大明效力?我為什麼沒有呢!”
朱見濬可歎人才太少了。
問出了和他爹當年一樣的問題。
李瑾也不是他能請動的,這位可是他爹的鐵杆心腹,比範廣還要忠心,不會離開大明的。
隨著明葉簽訂和約,魏國的疆域也算穩定了。
但還有一個被打殘的西伯利亞汗國呢,朱見濬滿不在乎。
景泰四十二年,商王朱見漭繼藩。
皇帝給他派出最強陣容,韓雍親自掛帥,趙輔為副帥,王信、周玉、李杲、宋誠、毛榮、毛海等重將,楊一清任巡按使,太監秦成任監軍。
這絕對是最強陣容。
這裡麵成就最低的卻是毛榮、毛海,前者是毛勝的長子,繼任南寧侯,後者是毛忠的侄子,憑一己之力,獲封虎林伯。
尤其是毛海,是青壯派的代表,皇帝極為喜愛他。
眾所周知,朱見漭繼藩難度,超過所有藩王,東歐到現在還沒一塊地盤呢,朱見漭隻能縮在葉卡捷琳堡,等待時機。
韓雍的意思是,招撫準噶爾部,利用準噶爾騎兵,攻打喀山汗國。
皇帝大手一揮,從蒙人中征十萬騎兵,令魏國、西域準備充足糧草,西征喀山。
韓雍在中樞多年不展露頭角了,都忘記這位是怎麼上位的。
開年第一戰,就是李瑾、楊信,合兵五十萬,攻打準噶爾部,擊殺阿失,招降其部,得牧民20多萬,得兵3萬。
準噶爾汗國消亡,順手滅了殘敗的西伯利亞汗國。
然後,翻越了烏拉爾山,給喀山汗國致命一擊,喀山汗國還沉浸在打敗莫斯科公國的喜悅之中呢。
壓根就沒把大明放在眼裡。
韓雍直接教他做人。
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喀山汗國被大明打蒙了,不是大明太強,而是喀山剛剛獨立,內政還沒梳理明白呢,就跟個小強似的四處打,打了一圈,熬乾了國內財政。
導致明軍所到之處,簞食瓢飲歡迎明軍。
這次大明沒有搞屠殺。
而是要一戰打崩喀山汗國。
莫斯科公國聞聽喀山敗了,立刻派兵東進,跟著大明搶地盤。
克裡米亞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跟著搶便宜。
結果,剛崛起不足十年的喀山汗國,被四大國夾擊,於景泰四十二年九月,明軍攻克王都,喀山滅國。
朱見漭從小就跟著於謙學兵法,韓雍也沒少教他,他一直覺得韓雍這老頭華而不實呢。
結果這一戰,徹底把他打蒙了。
韓雍這麼牛?
一年半,從烏拉爾山,推到了喀山,滅了一個汗國?
這回徹底服了,於謙故去之後,能接任於謙的,怕是這位老帥呀,朱見漭眼饞啊,要是能把這位留在商國該多好呀。
韓雍卻沒有繼續用兵,反而派出使臣,和諸國接觸,願意讓渡一些利益。
景泰四十二年十一月,商國建都於喀山,但疆域並不大,喀山以西的領土,商國啥也沒撈到。
克、阿兩國得到了巨大利益,反而莫斯科公國,所得寥寥。
商國派出使臣,合縱連橫,願意和莫斯科公國深度捆綁,共同向西擴張。
朱見漭懂韓雍的意思,大明的運力達到極限了,不可能再往西一步了。
甚至,東麵的領土,都難以鞏固。
他們是進來的外人,雖然這裡的人,習慣了被蹂躪,但架不住東歐諸國盯著他呢。
果然,朱見漭皇位沒坐穩,支持朱見漭的勢力,就要求開始分肉了。
甚至,還煽動地方叛亂,威脅朱見漭。
韓雍帶來27萬明軍,大部隊還在後麵,皇帝預計會送過來100萬大軍,人口會移過來上億。
那麼東歐可養不起這些人。
韓雍沒有立刻搞屠殺,而是積攢糧草,對金銀珠寶反而不太看重,糧草、肉食多多收集。
對於叛亂,則是睜一眼閉一眼,能安撫的則儘量安撫,安撫不了的,就打拉鋸戰。
景泰四十三年,韓雍忽然亮起屠刀。
開始清理國內反抗勢力,當然了,誰反抗可就是商國說了算的了。
給韓雍這麼大底氣的原因,是大明征17萬倭兵送抵烏拉爾山,倭軍從東殺到西。
中樞又強製移民170萬,從內地穿過西域,走到了這裡。
大明和商國,是有瀝青路連接的,但過了烏拉爾山就沒有了,全靠人腿走,從大明到這裡,足足一年多時間。
隨著移民大軍的還有30萬大軍,負責看押移民。
所以韓雍不怕其他三國來占便宜,對喀山以東,進行了深度清理。
僅僅一年,17萬倭軍死了12萬,皇帝又一招手,再征20萬送過來,這些禽獸,白天殺人,晚上夜夜笙歌。
漢人看著都羨慕。
但這種好事,還是交給倭軍吧。
這種消息,是瞞不住的,大明也沒準備瞞著。
果然引起東歐諸國的恐懼,但在景泰四十三年七月,商國和莫斯科聯軍,攻打克裡米亞汗國。
朱見漭親自領兵,這位於謙的嫡傳弟子,一戰成名。
先後攻克一百多座城池,殺得克裡米亞汗國乞降,但命運無常,莫斯科公國忽然反水,背刺大商,朱見漭大敗,丟掉了三萬多屍體,退回國境內。
隨後,朱見漭親率44萬大軍,攻打莫斯科公國,景泰四十四年,兵圍莫斯科。
莫斯科上下無比恐懼。
而朱見漭派兵開始大肆屠城,大有殺光最後一個人的意思,也激起斯拉夫人的激烈反抗。
這讓莫斯科公國更加恐懼了。
兵圍首都,並不恐懼,關鍵是大明搞屠殺啊,他們的武器先進,殺人的辦法特彆多。
以前朱見漭是收著用。
莫斯科公國背刺,讓朱見漭氣得吐血,直接開始大搞屠殺,被朱見漭攻克的城池,連隻雞都沒有。
斯拉夫人少啊,這樣殺下去,還能剩幾顆種子了?
莫斯科公國請求和談。
朱見漭卻不談。
卻被趙輔阻攔,趙輔認為該談談,該打打。
同時,他跟朱見漭說:“你是一國之主,不該如此魯莽行事的,軍事要向政治看齊,你不能因為一時之氣,就要滅了一個國家,這是愚蠢的想法。”
趙輔也算是朱見漭的師父。
朱見漭行了一禮。
他確實被莫斯科公國背刺給氣壞了,這跟他生長環境有關係,從小到大過得太順了。
除了他爹收拾他外,都對他不錯。
和太子不一樣,朝臣上下都說他最類父。
沒受過挫折的人,點火就著。
幸好,有韓雍、趙輔這樣的老臣子,幫他穩定朝局,由著他性子來的同時,也告誡他該如何做一國之主。
皇帝給每一個皇子配一個老臣,就是給他們兜底兒。
若沒有韓雍、趙輔、楊一清、秦成這樣的人頂級將領,一場大敗,就能讓軍心動搖,哪來的再打一仗?怎麼可能包圍莫斯科?
醒悟後的朱見漭,立刻轉變思維,不是要滅絕莫斯科,而是獲得更多的好處。
他在克裡米亞汗國損失的,必須全由莫斯科賠償。
一邊談判,一邊屠殺。
效果極佳。
最終莫斯科割讓十座城,克裡米亞割讓伏爾加河上遊地區,算是損失慘重。
但大明卻得罪了東歐幾個汗國,也讓他們開始報團取暖。
朱見漭不在乎,當務之急是移民,用明人替代土著。
果然。
戰爭結束後,韓雍訓斥了朱見漭一頓,做皇帝就要會忍,你為陛下處置朝政多年,難道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也不怪朱見漭懵逼,大明就沒忍過呀。
商國不一樣,商國剛立國一年多,國民200萬,都帶著火呢,也沒恢複生產,全靠大明供血,地獄開局。
若非韓雍、趙輔等人為他穩定朝局,他這仗無論勝敗,商國都會崩盤。
消息傳到大明,已是景泰四十四年初了。
皇帝倒是不太在乎,因為皇帝的精力,放在蒸汽機上。
大明第一輛火車,正在緊急試行中。
用蒸汽機做動力,做一輛火車是皇帝在景泰三十年時提出來的,但蒸汽機發展緩慢。
從開始仿製歐洲的蒸汽機,到量產已經三十二年了!
皇帝斥資一個多億,從歐羅巴招攬相關外夷人才,高達20萬,意大利奴隸中,有近百萬人,在大明服務。
蒸汽機總從業者,多達70萬人。
耗時三十二年,終於從無到有,完成量產。
在一條簡單鐵軌前,一匹馬拉著四輪火車,煤炭燃燒產生的蒸汽,蒸汽轉變成機械能和動能,和馬一起發力,拉動馬車。
“卸了馬試試!”朱祁鈺前所未有的緊張。
divcass=”ntentadv”沒有馬拉動,隻靠蒸汽,推動車輛。
確實動了。
但無法走直路,操控有問題,但是能走的。
“動了就好,動了就好。”朱祁鈺十分激動,大明邁出這一大步,用不了幾年,火車就能改變天地了!
“朕要注資二十家火車廠,給朕研製火車,研製成功的,朕賞賜一個億!火車廠股份全歸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