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在北宋史上,橫插一腳。
駐紮在地中海李承勳,也公布了一套書,隱皇劉娥。
叫劉娥,估計沒人知道這個名字。
但若查看曆史,就會知道,說的是宋真宗皇後劉娥,臨朝稱製的劉娥,就差一步沒有登基的劉娥。
這又是一部大女主小說。
劉娥版延禧攻略。
妥妥的爽文大女主。
前麵有武媚娘傳奇的火爆,後麵就會有劉娥銷量的爆炸。
為了照顧女性讀者,特意推出兩版,一版是純爽文,叫大宋歌姬,一版就是隱皇劉娥。
後者是權謀型大女主。
狸貓換太子,賺足了讀者的眼球。
全書共120萬字,書寫劉娥的一生,第一次為慶曆新政正名,對慶曆新政的戛然而止感到惋惜。
隱皇劉娥,和呼家將、包公案、寇公案交相輝映,共同譜寫宋仁宗時期的大宋盛世。
還有一本精巧卻引人入勝的小說,叫王安石變法。
在史書上評價不高的王安石,在本朝給他翻案。
慶曆新政,這段曆史,躍然紙上。
這個期間,還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人物,不得不提,就是蘇東坡。
李承勳夾帶私貨,一本王安石變法,一本蘇東坡傳。
可這兩本書,很明顯被拍在沙灘上了。
連劉娥,流量明顯較低。
皇帝不喜歡宋朝,連帶著民間也討厭,本來劉娥流量就低,這回更低了。
大女主,武則天、劉娥都出來了,怎麼少得了呂雉?
閔珪在楚漢爭鼎之後,先出了一本兵聖,寫的是韓信。
本來題材很好,因為時間匆匆,導致這本書沒起浪花,皇帝讓他拿回去重寫,重新出版。
接著就是呂後。
呂後,一共兩個版本,一個是正史,演義版本叫大風歌。
還夾帶了一本私貨,西楚霸王,也是本爽文。
項羽的一生就是爽文大男主。
比苦逼的韓信,爽多了。
果然,韓信沒起水花,項羽直接就炸了,呂布打項羽,關公戰秦瓊,誰更厲害,成為年度熱梗。
曆史上四大傳奇女性,羋太後、呂後、武瞾、劉娥,集齊了。
蕭太後笑而不語。
女讀者看完直呼過癮,但這種宮廷大女主,不接地氣,反倒攥著盛唐大ip的李東陽,出手一部梅妃傳。
皇帝覺得書名不突出,被皇帝改名為斛珠夫人。
驚鴻舞就是梅妃創的,大唐歌飛,說的就是她。
一部斛珠夫人,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賺足了天下人的眼淚。
李東陽嘗到了大女主的甜頭,再出王炸,楊玉環傳奇。
又是一部大女主爽文。
之前武媚娘傳奇,版權被李東陽收回來,進行了重新編纂,武媚娘傳奇,成功乾倒正史武瞾,登頂暢銷榜第一。
楊玉環傳奇,同樣複製了武媚娘傳奇的成功。
這本書同樣不是正史,純純的女主爽文,通篇100萬字,是一本水文之作。
一共三冊,第一冊玉環羞花,第二冊長恨歌,第三冊妃子一笑。
反倒正史版,開元之治。
銷量很一般。
開元之治,以朝堂為視角的大男主爽文,沒人喜歡。
反倒楊玉環傳奇的姊妹篇,大唐宮詞,和楊玉環傳奇一樣爆火。
大唐宮詞,分為太平公主秘史、上官婉兒秘史、長樂公主秘史三部,賺sp的錢。
願意消費的人太多了。
就這三個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了。
開元之治,上承武瞾正史,喜歡的人很少。
甚至都不如狄公案暢銷。
狄仁傑,成為盛唐第一名人,可以不知道李世民,但必須要知道狄仁傑。
楊玉環後來居上,成為天下男人心中的白月光。
重點是插畫夠狠。
那玩意看了太上頭,還不好意思拿出來一起欣賞。
大唐宮詞更狠,直接奔著禁書去的。
李東陽硬生生用曖昧文,衝死了爽文市場。
東周列國誌再厲害,能厲害過大唐宮詞?
你一萬本爽文,也乾不過我三本書。
沒錯,大唐宮詞立刻衝上了暢銷榜第一。
劉大夏一看,我怕你啊?
直接上烽火戲諸插畫版,妖妃誰沒有啊!
封神榜走起!
他手下的小說家,連夜修改了妲己的人設,咱們玩點更狠的!
封神榜剛發布,神話世界給讀者們帶來全新體驗,比山海經和搜神記還爽。
搜神記,成書於東晉。
但這本書毀於元朝,很多故事遺失了,這些年一直在修訂中,但真的找不到全集了。
治書局打算擴編這本書,把所有故事連起來。
而封神榜原書,其實也是恰爛錢之作。
裡麵有大篇幅的抄襲章節,前後不搭,錯漏非常大,完全靠著爽,支撐讀者讀完。
說實在的,文學性很爛。
單純的神魔爽文。
而且,這本書基本是抄襲西遊記。
治書局編纂的封神榜,二百多個小說家,耗時三年編纂成功,全文170萬字。
經過一百多次審核,並邀請一萬個文人挑錯,最終才成書。
可以說,皇帝對封神榜的重視程度。
全書共6冊。
插畫版更加用心,全集共17冊,整整11冊畫,全是彩色的畫,還有一本漫畫版的。
封神榜發表後,直接碾壓上登上榜首。
民間好評如潮。
封神榜依托於古代東方神話,又加入了西方神話,對西方神話進行魔改和矮化。
這完全符合景泰朝的政治思想,大明本來就是最強的。
正在打明奧戰爭的王瓊,也公布了由他主編的一套書,鏡花緣。
一本鏡花緣,再度引起盛唐熱。
表麵寫的是誌怪,其實寫的是駱賓王反唐。
景泰朝,和清朝李汝珍所處的時代不同,大明對文化是非常開放、包容的。
所以不用隱晦地表達反唐,擔心文字獄。
王瓊版鏡花緣,是夢與現實相交錯,互相輪回,最後落點是反唐失敗,武周篡唐。
一部鏡花緣,彌補了武周代唐這段時間的曆史空白。
但鏡花緣寫的婉轉,雖是男視角,但其實寫的是女人。
這一點是皇帝一定要堅持的,不然王瓊更想編纂一本純粹的造反文。
王憲一部薛家將,讓讀者大呼過癮。
楊家將、呼家將之後,一部薛家將。
接著隋唐演義,應夢賢臣薛仁貴開始,一共三部,第一部三箭定天山,第二部是薛丁山征西,第三部是薛剛反唐,一共110萬字。
但王憲版薛家將,並不是隻寫薛仁貴,而是寫初唐、盛唐所有名臣武將,反倒皇帝成了配角。
重點突出薛仁貴。
王憲雖然在陳國,但編纂小說的事,他也盯著呢。
他還私自夾帶了一本私貨,王玄策傳奇,寫的王玄策平定外夷的故事。
反響寥寥,民間有點看夠了家將類型小說了。
反倒一部樊梨花,引爆了圖書市場。
大女主就是有市場。
本來樊梨花是放在薛家將第二部裡麵的,王憲單獨拿出來賣一遍,效果出奇的好。
接著他又公布一本羅家將。
寫的羅成。
結果銷量很尷尬,在爽文大潮中,被打得浪花都漂不起來。
一直在更新穆桂英傳奇的王華組,繼續推出狄家將,寫的是狄青五虎將的故事。
前有撲街的羅家將,狄家將也跟著撲街了。
讀者被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三部家將小說,已經把審美提高了到了一定程度。
而羅家將、狄家將顯然是恰爛錢之作。
遠沒有前幾部精良。
再說了,讀者現在可以選擇的圖書太多了,誰願意看打打殺殺呀,看情情愛愛他不香嗎?
李東陽算抓住這個機會了,直接來一部孔雀令,寫的是唐代女詩人薛濤的故事。
雖然賣得不錯,但李東陽在民間積累的口碑,正在崩塌。
這本書明顯是恰爛錢之作。
完全不是治書局的風格,治書局以精良、編年史著稱,寫的是一個人無法寫的大曆史,而不是什麼孔雀令,寫什麼薛濤,這一個滄海一粟的故事,誰都能寫。
皇帝讀完這本書,也覺得不好看。
很顯然,各大治書局的存貨已經掏空了,各大朝臣還在隔空過招,所以就拿出來一些破爛貨,開始比爛。
皇帝直接叫停。
如果沒有好貨,就潛心研究,慢慢寫,寫好了再公開發表。
彆把讀者當傻子!
中樞這場圖書硝煙,才逐漸步入尾聲。
而民間讀者又開始喊書荒了。
無書可看。
像景泰風雲叫好又叫座,那是因為修訂的時間非常長,不惜代價的修訂一本書。
帶動了圖書市場火爆,也把治書局的存貨掏空了。
好不容易養成的圖書火爆市場,轉眼就冷了下來,給了民間書籍的發展空間。
可質量上,完全比不了治書局。
這個時候才知道,治書局拿出來的垃圾,也比民間文人寫的強,因為治書局是合眾人之力,又經過諸多大家層層審核,拿出來的精品。
皇帝大手一揮,宮中發布一套巨作,嶽飛傳。
本來應該在狄家將之後,公布嶽飛傳。
但其實,嶽飛傳和景泰風雲一起編纂的,全書跨度很長,前麵還有一部,水滸後傳。
然後才是嶽飛傳。
嶽飛傳全書跨度是兩宋交際之間,主要描寫靖康恥前後,進行大量對比。
和原版完全不一樣。
嶽飛傳,是皇帝嘔心瀝血之作,這本書,絕不能蒙塵。
全篇210萬字,描繪兩宋交際,政治、經濟、軍事環境,對靖康恥蓋棺論定,並詳細描寫徽欽二帝在北方的生活,趙構在南方窮奢極欲的生活。
尤其是書裡的忠臣名將,如陸登堅貞不屈,李若水麵對殘酷刑法,凜然不屈,還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澤憂國如焚,大叫“過河殺賊”而死;王佐為了混入金營策反,用“苦肉計”砍下自己胳膊等等。
和窮奢極欲的朝廷形成鮮明的對比。
皇帝將對兩宋的厭惡,傾注於紙上。
既然是皇帝親自出手,那麼就是全部彩畫,製作精良,加上畫冊,一共17冊。
中間還有一部彩蛋書籍,梁紅玉傳奇。
書寫民間傳奇女性將領,韓世忠和梁紅玉,貫穿愛情故事的同時,摻雜國仇家恨,建功立業的故事。
還論述了中興四將那兩個水貨,把中興四將的名字給取消掉,隻剩下嶽飛和韓世忠。
這部書還縮小了秦檜的作用,放大了趙構的惡。
也就皇帝敢寫。
換一個人,都不敢尺度這麼大。
這套書是直接上架,剛剛發布,直接登頂暢銷榜第一。
一是民間書荒,二是嶽飛是天下人喜聞樂見的人物,皇帝親自提筆書寫,噱頭足夠大。
天下人都想看看,皇帝是怎麼評價趙構,嶽飛的。
結果一看,大呼過癮。
皇帝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的。
他出手就是王炸。
發布之後,皇帝直接追封嶽飛為嶽王。
嶽飛本來被追封為鄂王,景泰帝覺得難以評說嶽飛的功績,直接以他的姓為王,臣子中的頭一個。
一部嶽飛傳,皇帝直接把嶽飛再次捧上神壇。
民間大肆興建嶽王廟。
皇帝乾脆,追封關羽為關帝,捧於謙上神壇,三廟合祀。
關帝,是從嘉靖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來的。
年老的於冕入宮,不敢受皇帝敕封。
這封的也太大了吧。
直接把於謙,和關嶽合祀,他爹於謙能當得起嗎?
皇帝沒有收回來的意思。
倒是缺了鄭王,就該四人合祀。
一部嶽飛傳,皇帝順帶把於謙捧上神壇。
書迷打呼過癮的同時,轉眼又書荒了。
嶽飛這個大ip,本來還可以續寫,嶽雷掃北,也能撐起一冊書,但皇帝覺得這本書以正史為主,沒必要寫過多假象野史。
反倒民間有人寫嶽雷掃北,進行二創。
對此皇帝是很歡迎的。
嶽飛傳公布之後,宮中存貨也不多了。
畢竟這種頂級曆史小說,是要經過千錘百煉,反複修訂的,今年這個演義盛世,是十年來積累的結果。
旋即,皇帝又公布大漢三部曲,第一部,漢武大帝!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