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

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1 / 2)

第382章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

漢武大帝,序由皇帝親寫。

也是一部正史,受眾未必廣,卻是一部頂級的曆史之作。

全文140萬字,從文景之治開始,到漢武帝駕崩,時間跨度很長,分5冊。

正史,受眾不廣,為了照顧讀者。

特此推出兩部大女主演義式小說。

太子妃親自主持編纂,一本叫竇漪房,分兩個版本,正版是正史,還有一版叫美人心計,純野史爽文。

另一本叫衛子夫,同樣的,有正史版,和野史版,後者叫鳳求凰。

也有一本大男主爽文演義,叫霍去病。

皇帝出手,就不會讓人失望。

但漢朝沒有廟號,武帝,專屬於漢武帝。

甚至,劉娥、蕭太後也決不許,劉娥臨朝稱製,蕭太後養小三,這樣的絕不行,禍亂宮闈之輩,哪有資格被祭祀?

大明女讀者超級多,女讀者讀正史,是從燕雲台開始的,原來正史也這麼有意思?

關鍵古代大女主是真的多。

隋唐演義筆墨更多放在隋末亂世上,貞觀之治雖然有,但不是主要模塊。

閨閣之中有很多模仿之作,精品也很多。

皇帝有借這幾部大女主正史,在皇帝廟旁邊,開一座陪殿,設皇後廟。

這本書區彆於隋唐演義。

大漢本身又太強大,和兩宋不一樣,兩宋純弱雞啊,嶽飛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蜀漢也夠弱的。

貞觀長歌是野史,正史叫大唐三部曲,貞觀盛世。

於謙是皇帝硬捧的。

這本書從景泰五十五年開始編纂,但一直猶豫在正史和野史之間,於景泰五十六年才動筆。

民間讀者不知道劉娥,但一定知道長孫皇後。

嶽飛靠實力起來的,祭祀關羽又特彆早,有曆史因素。

後祀可祭,但這幾位不行!

祭祀賢後,不是祭祀妖後,這些人羋八子二婚,武則天篡唐,呂太後、竇太後牝雞司晨,這樣的妖後,如何能祭祀?

所以,捧霍去病上神壇,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根本沒用皇帝捧,霍去病直接上了神壇。

隻有長孫皇後和馬皇後,是全無爭議,必須入廟的。

貞觀盛世,以隋末亂世為起點,到唐太宗駕崩,對隋末亂世點到為止,更多描寫玄武門之變之後的李世民,如何帶領大唐走到頂峰的故事。

而且,貞觀大帝前代沒有這個名字,所以改叫貞觀長歌。

主要目標是女性群體。

而和唐太宗關聯的長孫皇後,那更是被孫太後、吳太後、故去的唐皇後、胡貴妃、林貴妃等等萬分推崇的皇後。

口碑直接爆炸。

這本書早就在寫了,比武瞾還早,但細節還在考察史料,詳細比對,長孫皇後可就沒有野史了,完全一本正史。

李東陽手頭上正在編纂大唐軍神李靖。

讀者市場,也成就了女視角小說的爆火。

隋唐演義裡麵,李靖也是極為出彩的一位。

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直線提升。

將曆朝曆代的賢後,列入殿中祭祀,而曆朝曆代的烈女孝女,全部列入殿中陪祀。

說起這兩位,就得說李東陽,借著東風,推出一部隻準備一部分的貞觀長歌,本來想跟風起名叫貞觀大帝的。

本來,皇帝想將霍去病捧上神壇的,奈何霍去病過於爽文大男主,一路爆炸性砍殺,功績太猛,死的太早。

本以為,漢武大帝銷量一般呢,結果皇帝的口碑擺在那裡,首印2000萬部,一天就被搶購而空。

本來霍去病就有廟,景泰朝祭祀頻率也高,百姓自發的去祭祀。

本來,皇帝想將羋八子、呂太後放在廟裡,遭到群臣往死裡反對。

現在女性思想又在不停開放,皇帝不斷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也逐漸獲取社會權利。

衍生文很多,長孫無垢和文成公主。

眾所周知,皇帝十分推崇唐太宗,一度想將唐太宗捧上神壇,所以貞觀盛世,篇幅非常長,細節特彆多,就連李東陽,在閒暇時間,也要詳細研讀。

看似是正史,其實是大爽文。

李世民本身就是一部爽文大男主,完全是天降猛男,小說都不敢那麼寫的大男主。

無論文學圈,還是市民圈,都在熱議漢代曆史人物,尤其霍去病一本書,點燃了男人們的激情。

預計,全文超過200萬字,共七冊,目前隻校對出前兩冊,目前看是年更。

皇帝乾脆,加封霍去病為王,追封李靖為王,和關羽、嶽飛、於謙,五帝合祀。

倒是可以加上太宗皇帝的徐皇後。

皇帝翻個白眼,那是不是把張皇後也加上,本朝都進了三位了,也不差一個孫皇後了。

全員入廟得了唄?

此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所以,李東陽編纂的長孫皇後,可沒有一點野史,完全是正史大女主。

作為唐太宗的白月光,情史顯然沒有武則天、楊玉環豐富。

盛唐的開放風氣,於大明來說,未必是壞事。

景泰朝就鼓勵寡婦再嫁,也不賜貞節牌坊了,甚至鼓勵愛情自由,比盛唐還狠。

所以,在皇帝眼裡,這算不得什麼事,蕭太後和韓德光的愛情故事,他覺得不錯。

但民間反應很激烈,認為不該鼓勵不貞潔的女人雲雲。

皇帝也沒轍。

合封五王,共同祭祀,設立皇後殿,祭奠後妃。

民間意見是很大的。

霍去病、李靖都進去了,張良差哪了?衛青差哪了?郭子儀差哪了?徐達差哪了?名將那麼多,憑什麼就封他們呀?

提議一出,直接炸鍋。

皇帝把人心考慮簡單了,之前他覺得,關羽都能被祭祀,霍去病、李靖哪差了?

但祭祀關羽不是今天開始的,隋唐時期就開始了。

於謙是皇帝硬捧的,天下人給皇帝點麵子,讓於謙混進去,霍去病和李靖憑什麼混進去?

他們能進,古往今來至少有十位名將能進。

名臣就差了?

天下人就願意爭論這些。

當時設廟祭祀先賢的時候,民間就吵得不可開交,這個不能進,那個不能入的。

這幾年,皇帝每次發布紀念幣、紀念郵票什麼的,民間就會爭吵一波,吵個沒完沒了。

皇帝也沒轍。

但該說不說,皇帝敢將皇家事拿出來議論,絕對是獨一檔的,哪怕是前朝皇家事,正常也不允許民間說的。

皇帝不止自己說,還寫,自己寫,更允許天下人寫。

但扭曲曆史人物、抹黑祖宗的,一概不允許。

可以考證,但不能亂黑。

這是華夏曆史之魂,不容抹黑。

景泰五十九年聖誕節。

這是大明過的第二個聖誕節,皇帝還出錢,搞盲盒抽獎,這次獎品是書籍,有剛發布的新書。

抽盲盒熱鬨起來,百姓願意參與進來,也就有了節日氣氛。

同時,公布大漢三部曲,光武大帝。

漢武大帝在夏天發表,民間反響極佳,隻是很快就書荒了,這段時間,治書局沒有新項目立項,隻是連載老書。

很多書迷,是將老書翻過來掉過去地看。

終於等到了聖誕節。

光武大帝橫空出世,直接屠榜。

這本書,卻是雙男主,王莽和劉秀,雙男主,從兩條線,論述兩漢之交的政治戰爭。

又是正史,全文170萬字,大部頭5冊。

寫到劉秀大帝,就必須要提到陰麗華了。

宮廷同時發布兩個版本,陰麗華和秀麗江山。

後者是野史版。

這種大女主爽文,絕對銷量超過所有書,景泰五十九年,大明女子人數約在15億。

女子社會地位提高後,都舍得花錢。

愛看書的,起碼超過3億,人手一本,銷量會多麼恐怖。

隨著小說爆炸式發展,租書店已經應運而生了。

大街小巷,開滿了租書店。

如果單純為了看著玩,沒必要買一本書回去收藏,一本書是很貴的,相對而言租書是非常劃算的。

之前就有租書店,這個概念,還是皇帝推廣的。

但是,租書店這些年不慍不火。

直到中樞帶動小說爆火,租書店直接被踩破了門檻,好看的書籍多了,大家才願意進租書店。

中樞自然插了一腳,開租書集團,在民間營業。

但很快就發現,不賺錢。

租書店是小本經營,賺的是個辛苦錢,你開個集團,養活那麼多員工,再經手貪一點,還能剩下什麼了?

反倒百姓自營的租書店,賺得盆滿缽滿。

這時,中樞才發現,皇帝根本就沒下場。

在經商方麵,還是皇帝有先見之明。

國企賠錢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幾年,國企虧損率不停增長,前幾年,國企剛建還不停擴大經營規模,還大規模賺錢呢。

現在,投資越來越多,虧損越來越多。

錢去哪了?

劉大夏繼封神演義之後,推出西遊記,獻禮聖誕節。

給吳承恩上一上強度,逼他寫出更好的西遊記來。

西遊記,大綱是皇帝出的。

劉大夏主編,治書局上下幾千人,都參與了這本書的創作。

全書取材於大唐西域記。

大明又征服了印度,唐僧的所有路線,如今都在大明境內,所以史料方麵,開放皇家藏書館,所有資料都能找到。

西遊記,雖然是小說,卻十分注重曆史考究,每一處都是經過嚴格考究的,看似是神話小說,其實是曆史小說。

一個猴,帶火了西域、印度全線旅遊。

沒錯,西遊記的誕生,比封神榜更火,繪畫也是最完美的一部。

同名劇,直接搬上戲劇舞台。

全方位聯動發展,全球爆火。

影響力,超過了所有演義小說,火爆程度連皇帝都大跌眼眶,知道它好,但沒想到火成這樣。

他還以為,西遊記爆火,需要時間積澱呢。

他本想助力一波,強令改編成戲劇,結果天下劇場早就自發改編了,反響特彆好。

一部西遊記,蓋過了爆火的封神榜。

登頂所有幫當第一,強勢屠榜。

其實封神榜也不差,再版改名為封神演義,接受群眾意見,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訂後,已經非常完美了。

但西遊記,明顯更勝一籌。

封神榜太亂了,出場神魔人物上千位,寫的再細,也不可能人人經典啊。

群像再好,也不如一個猴。

必須得承認,西遊記的文學性更高,代表的含義更深刻。

最可怕的是,這部書作者第一個名字,是朱祁鈺。

誰看了都會懵逼。

你一個皇帝,要什麼自由啊?反抗啊?你得多逆反啊?你都是皇帝了,還想反抗,反抗誰啊?

皇帝就這麼任性。

彆的皇帝藏著掖著,不敢讓百姓看的東西,他就敢寫,還寫到爆火,甚至直接署皇帝本名。

皇帝真的沒少署名,景泰風雲、洪武王朝、漢武大帝、光武大帝、西遊記,皇帝都直接署名。

其中關於造反的故事,據說他是本人出的大綱。

這是一個正常皇帝乾的事嗎?

同樣的,朝野上下卻看到了老皇帝的胸襟。

他不怕人追求自由,不怕人追求平等,不怕人反對壓迫,他怕的是百姓不敢說出口!

你們敢說,朕就敢給!

民間在讀完西遊記之後,不禁感慨,皇帝是真的希望大明在變好。

他不是隻想做一家一姓的皇帝。

而是想做世界的皇帝,做天下人打心眼裡欽佩、真正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原版西遊記,有很多錯漏之處,景泰版西遊記,是集萬人之力共同書寫的,細節全是參照史實。

而且,通行版西遊記才82萬字。

景泰版西遊記,多達340萬字,共11冊,加上插畫,足足32冊。

這本書的大綱,是景泰四十六年皇帝拿出來的,直到景泰四十八年,治書局成立,才正式開始寫。

西遊記沿線的城市,全都按照西遊記書籍建造名場麵,吸引旅遊。

一時之間,西遊記成為最火的ip。

經過粗略計算,西遊記一個月銷量,高達1億2千萬部,打破了所有書籍銷售記錄。

西遊記掀起神魔小說熱。

宮中公布神話版搜神記,將搜神記故事彙編成小說,彌補了封神榜、西遊記中間的曆史空白。

並將宮中編纂完畢的搜神記全集,公之於眾。

直接大賣。

神魔誌怪小說,在大明十分有市場。

立刻讓古代的妖怪小說翻紅,民間文人也跟風,書寫誌怪小說。

有聰明人,瞄準了民間神話故事八仙。

投稿,卻遭到出版社的拒絕。

因為在中秋節當天,宮中公布東遊記。

把關於八仙的傳說,寫成小說。

但是,八仙的傳說流傳很久了,八仙人物也不儘相同,西漢有淮南子八公,五代時有蜀中八仙,唐朝有飲中八仙,現在看到的八仙,是元代雜劇裡的八仙。

宮中的東遊記,正式將八仙改為曆史人物,李白、蘇軾、辛棄疾入選,呂洞賓和鐵拐李不變,其他人全都由曆史真實人物補入。

在民間反響巨大,毀譽參半。

基本不太認可皇帝的排位。

畢竟元雜劇對民間影響很大的,而且八仙是道教人物,諸道掌教對皇帝的排位也不認可。

皇帝卻覺得,八仙會成為千古不衰的大ip,可後世八仙為什麼沒起來,因為人物陌生,人設立得不錯,但人物很陌生,和現實剝離。

可變成了李白、蘇東坡,誰會不知道呢?

百姓看完,隻會恍然說原來八仙是他們啊,我知道啊。

有這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東遊記書成,在民間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百姓開始認可書裡的八仙。

但爭議依舊很大。

雖然人物爭議一直存在,但故事,肯定比吳應泰版更好看,因為東遊記,出了名的文學性沒有、故事性都很差,這都不是一本恰爛錢之作,純粹是應付之作。

彆說比西遊記了,南遊記、北遊記都不如。

沒錯,一共有四遊記。

而景泰版東遊記,從國內,寫到了倭國,寫到了美洲,有了升級線,直接把倭國的妖怪也搬出來,來一波打妖怪。

文學性隻能說中上,但故事和西遊記差不多,都是正經爽文。

東遊記全書隻有60萬字,上下兩冊。

這本書在國內沒火,但在美洲、大洋洲火爆了,他們都是離鄉人,這本書成了他們的根。

緊接著,北遊記和南遊記,北遊記寫的是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在大明受的香火極多,因為太宗皇帝靖難之後,對真武大帝極為推崇,以此來穩定朝局。

民間祭祀真武大帝的廟宇很多,朝廷一直在花錢建。

所以,北遊記將關羽、嶽飛、於謙等名臣武將,全都變成了真武大帝坐下童子轉世。

太宗皇帝變成真武大帝轉世。

進一步神化皇帝,為朱家做皇帝,增加了神性。

大明北征,是真武大帝的指引,直接把西方神全都放進去,包括中亞、東歐所有神靈,全都放進去。

看真武大帝拳打腳踢各地神仙,最後將所有外神收服,化為己用。

全書110萬字。

完全是爽文,但百姓願意看啊,誰不願意看自己國家強大,對外一路擴張。

東遊記沒火,反倒北遊記爆炸火。

其實是披著神話皮的爭霸天下的故事,打得是鬼子,殺得是血流成河,看得爽啊。

百姓就吃這套。

一時之間,真武大帝廟,在中亞、東歐香火更盛了。


最新小说: 狂雷曲 天機陰陽變 倒黴穿越者:誤入小說世界 糟糕!攻略的病嬌男主怎麼成真了 足球:十九歲喜提大器晚成係統! 我在萬人迷劇本中給對家係統打工 足球:帝王征途 班花談不上,那我就和校花談戀愛 我都屠儘諸神了,囂張一點怎麼了 光幕盤點:萬界一起來追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