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現在藩國靠吸大明的血活著。
太子繼位後,肯定不讓藩國吸血了。
倒黴的肯定是老百姓啊。
divcass=”ntentadv”各大藩國百姓,肯定要被強征上戰場,和自己人打個你死我活,為了上麵統治者賣命。
這是一場全世界範圍內的造神。
各大藩國百姓,竟都把景泰帝當神一樣對待了。
頭疼的是德皇、法皇、奧斯曼皇帝。
明奧戰爭,因為瘟疫而被迫畫下休止符,歐羅巴諸國都損失慘重。
明皇忽然要禪位,導致大明政治動蕩,對歐羅巴諸國來說是好事啊,誰能想到,歐非明蕃百姓不同意。
德皇收到消息,本來就傳染上了瘟疫,好不容易熬過來的。
聞聽明皇如此得民心,心裡嫉妒得發瘋,吐血而亡,德皇死了。
德皇一死,歐羅巴上下動蕩。
最倒黴的是教宗人員,他們被大楚強製驅逐後,來到德國苟延殘喘,結果德國宗室打出了狗腦子。
教廷還沒建起來呢,德國就亂了。
收到德皇死亡的消息。
李承勳再次兵臨丹麥,試圖在德國頭上,楔入一顆釘子。
德國自顧不暇,根本無法出兵幫助挪威守住本土。
英國也被瘟疫肆虐完了,荷蘭更是連屁都不敢放。
法國被陳楚兩國軍隊挾製,不敢北上。
李承勳順利擊潰挪威軍隊,占據丹麥。
並開始清理丹麥。
改名為冀國,封陳王朱見溽的二兒子朱佑枬封為冀王,在此繼藩。
德國諸子奪嫡,已經打出狗腦子了。
以前各國皇位繼承,並不激烈,基本定誰就是誰,隨著大明帶來了帝王思想,現在歐羅巴上下,所有王公貴族,都想當皇帝。
皇位,也從公爵繼承,變成了一家一姓,兄終弟及都沒有了。
朱佑樘最壞。
德皇幾個兒子奪嫡,全是他挑撥的。
法國境內也不安定,女婿奪了老丈人的皇位,路易家族都十分不滿,楚陳兩國不停給他們上眼藥。
把大明曆史翻譯過去,讓他們去學。
擔心他們看不懂,特意派人去給他們講。
現在,德法兩國對東方麵孔的人,一概誅殺,看見就殺。
大明的帝王思想太可怕了,諸多政治家族,都在向大明看齊,想把本國變成一家一姓的政治體製。
歐羅巴被帶歪了。
瘟疫肆虐之後,楚陳兩國在歐羅巴諸國裡麵散播謠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歐羅巴還沒經曆過這個階段呢。
景泰四十六年,法國出現了第一次農民造反。
把法國皇帝都整懵逼了,我們這沒這樣玩過呀。
這都是陳勝吳廣時代的事了,過去一千多年了,歐羅巴缺失的一千多年,我們幫你補全。
楚國也乾點好事,教宗壟斷歐羅巴政治,就是楚國給打破的。
神?
不好意思,我們信東方神,不信西方神。
大批東方神湧入歐羅巴,歐羅巴出現了佛道黃三教,信仰的人還挺多呢。
甚至,歐羅巴人都拜財神。
之前教宗是嚴格不許基教徒拜偶像的。
但架不住大明厲害呀。
崇洋媚外的心理誰都有,自然東方神更吃香嘍,咱們也信信唄。
這一信就不可收拾了。
大明神多呀。
世界上各個國家加在一起,都沒有大明神多,大明是什麼神都有,同樣一位神仙,還不止一位。
財神就五位,你想拜誰就拜誰。
論神靈的豐富程度,誰也乾不過大明。
明人也信基教和伊教。
見著神就拜。
好用就繼續信,不管用就下一個,咱肯定不跟神生氣,就一個尊敬就完了。
明人這信仰,給歐羅巴人的世界觀衝垮了。
尤其大明小說盛行,翻譯過來很多,尤其是封神榜和西遊記,裡麵有全世界各教的神。
看完之後,歐羅巴人產生了一丟丟自卑。
我們的神,好像乾不過那隻猴。
最讓他們崩潰的是,楚陳兩國有人在拜那隻猴。
昆侖封禪之後,皇帝大規模敕封了民間一批神,比如霍去病、諸葛亮、李靖、郭子儀、徐達等等。
封了一批神,幾百個古人都上了神壇。
皇帝對西方對龍的描寫,十分不爽。
東方龍,是世界上至高無上的神靈,封神演義裡對龍的描寫,就不太恭敬,皇帝就不滿,增加了許多龍王、龍女的故事,提升了龍王的神話地位。
西方龍,是個很低級的神靈。
所以,景泰六十一年,皇帝下聖旨,要求歐羅巴諸國修改神話,不許侮辱龍。
龍,是華夏的圖騰,不容侮辱。
英荷兩國,境內出現很多龍廟,為了討好楚陳兩國,修建了很多崇拜龍的寺廟。
甚至,整個愛爾蘭,教堂和東方廟數量持平。
隨著皇帝敕封一批神仙。
這些神仙是要進入所有寺廟的,歐羅巴百姓更加懵逼了,之前的神我們還沒認全呢,咋又多了這麼多?
他們覺得,明人一點都不虔誠。
按理說,楚國應該沒有一座教堂了,全都改成東方廟了,恰恰相反,教堂一座沒毀,東方廟數量也多。
朱佑樘是驅逐了教宗,對神還是該信信。
委屈誰也不能委屈了神。
皇帝再次追封了媽祖為海神,還把東西方神話裡所有關於海的神,全都放進了媽祖廟裡祭祀。
包括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
希臘可以消失,神不能消失啊。
但波塞冬,成為了媽祖的座駕,掌管海洋的神祇之一。
本土信,藩國也跟著信。
海外藩國紛紛對媽祖廟進行擴建,他們更狠,把本地神祇也請進去,多拜一個好處肯定多一份。
所以當歐羅巴人看到楚陳趙齊等國廟宇,一個個都懵了。
咋的?我們的神你們也信啊?
信啊。
皇帝頒布聖旨後,朝野上下沒有人反對呀,都覺得理所應當的,隻要是神,信就沒壞處。
看看皇帝,五教都信。
景泰四十年,皇帝還斥資建了大明最大的清真寺呢,太子還年年進去請香呢。
這座清真寺,還從聖地取回來一些寶物祭祀。
耗時十六年,才完全建設而成,號稱世界最大的清真寺。
於景泰五十六年,又耗資建設世界最大的教堂。
隨著教宗被驅逐後,羅馬很多教宗遺寶,老皇帝還想要呢,風格完全仿照聖彼得大教堂建造的。
比聖彼得教堂還要大。
皇帝什麼都想爭第一,什麼都想要最大的。
最有意思的是,明歐決裂後,還有羅馬教宗人員,要去大明訪聖呢。
李承勳占領丹麥後。
並沒有焚毀教堂,而是在教堂旁邊,修建一座媽祖廟,他信媽祖,信媽祖的人,居然先去教堂朝聖。
這樣的人,在歐羅巴人眼裡很奇怪。
但在明人眼裡,很正常啊。
明軍士兵也有人是基教信徒,他們進教堂朝聖之後,也拜了媽祖,不信的也進去磕個頭,是神就求,才是明人本色。
如果有一個人,能遊覽世界,就會發現,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有五教廟宇,在哪都能見到神。
這還不妨礙明人探尋科學之路呢。
最好玩的是,科學之路的祖師爺,是景泰帝。
皇帝也進廟了。
研究科學無神論的他們,竟然先拜拜祖師爺。
歐羅巴很多精通明文的學者,到現在都搞不清楚,大明究竟有多少位神。
估計連明人都不知道,我們有多少神?
老皇帝在景泰六十二年清明,出一本神祇記,詳細記載了明人信仰的神靈,超過萬位。
直接將各行各業信仰的神靈,全都列入神祇記之中。
比如說相聲的祖師爺是東方朔,剃頭的祖師爺羅真,木匠祖師爺魯班等等。
全都列入神祇記中。
現在英荷兩國躺平了,德國進入諸子奪嫡之中,法國獨木難支,奧斯曼除了耍點小動作外,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
也就現在瘟疫嚴重,大明無法進行反擊。
但蔡王朱見涯,已經開始吞並匈牙利帝國的領土了。
匈牙利帝國已經不存在了。
東歐要出一個新國,蔡國。
但東歐這塊地方太亂,朱見涯一個人吃不下去,再說了,他可不想和野心勃勃的大楚、大齊做鄰居。
為了滿足這兩國的野心,他打算拿出幾塊土地來,送給楚齊兩國,讓他們封個藩王過來,成立一個小國,剛好做三國的緩衝帶。
大楚本想趁機吞並克羅地亞的,奈何瘟疫肆虐,白白錯失良機。
但大楚現在的精力,放在折磨英國佬上。
陳國是把英國佬恨透了,英國躺平之後,陳國天天派兵拿大炮去轟,倫敦天天被炮轟,英皇都習慣了,一天聽不見大炮,還不舒服呢。
反正你外麵轟,我在裡麵加固城牆,就當聽個響了。
倒也派人聯絡楚國,希望楚國出麵,讓英陳兩國外交正常化,朱佑樘多壞呀,就等著撿便宜呢。
朱見溽是個被慣壞的孩子。
隻要他得不到的,他就會毀掉。
治國可不能孩子氣。
朱佑樘就很清楚,陳英兩國打得越厲害,楚國占得便宜就越多。
果然,景泰六十二年,英國派使臣來,願意將陸地上的領土,割讓給楚國,隻要楚國保全英格蘭本土不再受到攻打。
這段日子,朱佑樘沙盤推演,完全吞並英國的代價。
弊大於利。
英國的地形,決定了沒法速戰速決,很有可能進入戰爭泥潭,還不如見好就收,一點點吞並英國。
最終兩國簽訂協議,英國割讓陸地領土給楚國,楚國出麵調停陳英兩國外交關係。
在楚國進一步讓渡利益的情況下,陳國得到法國的諾曼底。
陳楚兩國各自派出一個王子,在諾曼底地區繼藩。
這塊地盤,距離兩國本土太遠了,隻能讓兒子們去繼藩。
但是,法國可不同意呀。
這塊地盤本來就是法國的。
當初給英國,那是計策。
現在英國轉賣給大楚,法國立刻揮兵去收複領土,陳楚法三國在諾曼底地區對峙。
戰爭一觸即發。
朱見溽也不是個好東西,這邊正在對峙,他派炮兵繼續炮轟倫敦。
倫敦都懵了,隻能找朱佑樘。
朱佑樘則說法國從中作梗,除非英國願意脫離歐聯體。
英皇大罵楚王不講信用。
其實他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用一塊陸地領土,讓法國進來參戰。
誰也彆笑話誰,都不是好東西。
陳國照樣炮轟倫敦。
這次楚國也出兵炮轟倫敦。
英皇無奈,隻能去和法國交涉,認為這塊地盤是割讓給英國的,現在英國轉讓給楚國,法理是存在的。
法國皇帝這個時候正憋氣呢。
國內冒出來陳勝吳廣,公爵世家都盯著皇位挪不開眼睛,都是朱佑樘乾的好事。
朱佑樘絕對是歐洲縱火犯。
四處點火。
現在奧斯曼瘟疫嚴重,他不去奧斯曼搶地盤了,轉而搶法國的地盤了,誰跟這樣人做鄰居誰倒黴。
三國對峙的時候。
興王朱佑杬竟然派人遊說,他想將兒子封在諾曼底,並願意給陳楚兩國足夠的好處,購買這塊地盤。
誰也沒想到,興王也這麼有野心。
朱見溽也在盤算,這塊地盤好是好,但法國絕對不會輕易放手的,兩國開戰,對陳國沒好處。
朱佑樘也是這樣想的,楚國現在的目標是巴爾乾半島,占領這塊地盤,招惹了法國,實在得不償失。
倒是願意和朱佑杬談一談。
朱佑杬竟然願意放棄興國,用一個穩定的興國,換取法國的諾曼底,關鍵這塊地方,還被四家占領。
朱佑樘擔心興王玩不過法國皇帝,寫信建議他,不要鋌而走險。
但朱佑杬有自己的考量。
他的長子朱厚熜,聰明非常,和他很像。
他朱佑杬也不甘心當一個非洲小藩王。
他想要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去歐洲搏一搏,能從法國撕下一塊肥肉來,想必皇帝會支持他的。
來歐洲半輩子了,他太知道了,歐洲就兩塊精華領土,一塊在法國手裡,一塊在德國手裡。
老皇帝忽然禪讓,把他嚇到了。
朱佑杬兒時也在宮中長大的,他跟老皇帝也不陌生,他和朱佑樘一樣,親近老皇帝,對太子沒什麼好印象。
所以,他想趁著老皇帝健在,搏一把。
說不定,他就變成西歐大皇帝了呢,興國變成了大興,未來也可能和大楚一決高下。
朱佑杬考慮得很清楚,如果他留在北非,永遠要看大楚臉色,永遠變不成強國的。
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就給了大楚統一地中海地區提供了便利條件。
朱佑樘可是一個極具野心的皇帝。
與其坐守藩國等死,不如去西歐。
所以,他給朱佑樘回信,決心已定,哪怕是選擇錯了,隻願去楚國做一個逍遙王爺,此生無憾。
最終,興國和陳楚兩國換藩。
興國換去了法國諾曼底地區,興國原來的王國,一分為二,交給陳楚兩國的王子繼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