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因
太孫妃,謝雪怡一頭颯爽的短發。
把老皇帝嚇了一跳。
“皇爺爺,太孫嫌天氣太熱,就把頭發給剪了,嫁夫隨夫,孫臣也跟著剪了。”謝雪怡滿臉討好,小手勤快地敲打老皇帝的腿。
“你倆被天下人罵,彆把朕拖下水啊。”朱祁鈺立刻明白太孫妃來乾嘛來了。
“皇爺爺,沒您頂著,孫臣哪裡敢呀!”謝雪怡給老皇帝揉肩膀。
“朱佑榶那小子說是朕的主意?”
朱祁鈺整張臉都黑了:“去把太子叫過來,把太孫吊起來打!”
頭發,是漢人的根啊。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是孝道的表現。
維護一批,剝削一批,這才是真相!
就說於謙家族,以前家徒四壁,現在於謙家族資產幾十億!還是明麵資產!
也不能有!
因為,大家都是一夥的!
嗬嗬,都不是!
卻從未看到,這件事的根本,老皇帝隻是把曆史偏離了一個方向而已,從來都沒有進行過改革!更沒有推動大明向其他方向發展!發展的隻是經濟,經濟,僅此而已!
更沒想過把皇位玩沒了,把朱家給變沒了!
老皇帝殺的,都是擋道的人!
民間走夫販卒勞作辛苦,把頭發剪光了,沒問題,因為他們沒文化;如果是接受新文化的學子剪短頭發,說他們新潮,也沒問題;民間誰剪了頭發,都沒有問題。
他是天底下最應該維護正統的人啊!整個朱家,整個既得利益集團都要維護!
所以,他打擊士紳,強行移民,重農重商,強行開海,看似是和士大夫站在對立麵上。
正因為這些,朝野上下才能任由老皇帝任性,才能任由老皇帝殺人!
因為,殺了一個人,是為了更多人好!是為了維護法度,維護規則!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
誰看見過老皇帝挑戰儒家思想?
即便偶爾任性,也隻是殺了幾個無辜的人罷了,沒有觸碰到任何既得利益集團的根基,也壓根不會觸碰!
可為什麼就不動動腦子?為什麼他八十多歲了,沒遭到刺殺?還能安穩的當皇帝!
是因為他站在神壇上嗎?
因為他是天下最應該維護規則的那個人啊!他才是那個最怕規則打破的那個人啊!
打破了這套規則,第一個沒的,就是皇帝,就是皇族!就是大明!
這才是政治的本質!
沒有彆的意思!大家彆想太多!
因為他從來沒觸犯過當權者的利益,沒錯,他從來沒觸犯過的,甚至,他還在不停保護當權者的利益!
所以,他看似離經叛道,其實全在規則之中!
他偏離曆史軌跡,是為了讓大明國祚不滅,僅此而已!
既得利益集團都能得到好處,他的皇位才永遠不可動搖!
還有什麼規則,能比現行的規則最好的?沒有了!
老皇帝一邊改革,一邊聯姻!
和老皇帝聯姻的文武臣子,哪家不富得流油?哪家不是既得利益者?哪家沒成為自己人?
要知道,他是皇帝啊,皇帝必須要維護儒家正統,如果儒家正統沒了,他還當個屁皇帝呀,法統何來?
他總說要打擊劣士壞紳,其實,天下最大的士紳頭子,恰恰是他啊!
可被天下人罵成什麼樣子?一個文宣王,也平複不了士子們的罵聲。
他壓根就沒想過,把皇位交出來,不做世界上第一士紳頭子,也沒想過開放思想開放到把自己開沒了!
是因為他功莫大焉嗎?
是因為他是皇帝嗎?
誰看見過老皇帝尊佛輕儒?
誰看見過老皇帝鏟除朝中重臣家族?
沒有過的!
他這邊開海做貿易,那邊允許天下人去做貿易。
因為,改革,會把自己革沒的!會把朱家革沒的,會把大明革沒的!
皇權存在的意義,不是就保護皇位穩定的,而是要保護當權者的既得利益!
他這邊開辟新思想,那邊卻在死死維護著舊思想!
你好我好大家好,皇位才能穩定!
所以,愚蠢的人隻看到了老皇帝的改革!
他總要打擊頑固派,開明新思想,其實天下最大的頑固派是朱家啊,最該打倒的是朱家啊!
隻是強遷,他還封孔家王公了呢!
但他們隻是發財路上的絆腳石!
為何開海那麼容易,為何開海政策四十多年了,從未動搖過,因為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
按照曆史軌跡正常運行,受益最大的就是朱家!就是皇族!就是他朱祁鈺!
沒錯,老皇帝確實殺了很多很多人。
他打擊的無非是沒有官僚的士紳,打擊的隻是士紳家裡的家財,卻從未打擊過士紳家族的政治地位!
他這邊從士紳手裡搶錢,那邊把工廠賜給滿朝文武。
這個世界上,真正擁護他坐皇位的,隻有那些既得利益者,其他人壓根就不擁護他!
但是,太孫代表著皇家,代表著未來的皇帝!
他帶頭把頭發剪掉了!
是什麼意思?
是要放棄儒家正統思想?還是要放棄你朱家的帝王傳承啊!最重要的是,大明以孝法治天下,你太孫帶頭不孝,是要挑戰儒家正統嗎?
所以老皇帝慌了。
他當年強遷孔家,都被文人罵了半輩子。
更代表著儒家對大明的統治。
以前為何朝野上下反對開海,因為開海隻肥了皇家,天下人沒好處。
現在呢,所有人都可以做貿易,尤其是當朝權貴,誰家不參與海貿?誰家不賺得盆滿缽滿?
這不比貪汙來得更快?
以前花幾兩銀子都是大爺了,現在誰家沒有幾個億?
都得到好處了啊!
因為老皇帝帶領他們往前走,一切都在變好,所以大家才擁護老皇帝啊,所以老皇帝才是帶頭大哥!
為何老皇帝封了四十多個藩王,朝野沒人反對!
為何老皇帝天天派兵打仗,重臣隻是吐槽卻不反對?
為何大軍遠在萬裡之遙,沒人叛亂?
因為老皇帝給足了好處啊!
四十一個皇子,都娶了滿朝文武公卿家族的女兒,二十七個公主,都嫁給了滿朝公卿兒子!
幾百個皇孫,娶的都是重臣公卿家女兒!幾百個郡主,也都嫁給了公卿的兒子啊!
這是捆綁啊!
所有人都被老皇帝死死捆綁在一起了。
對於公卿家族呢,也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給了他們一條退路。
重臣公卿在大明做高官,子孫則去藩國做高官,家族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這還不知足嗎?
確實,公卿家族沒人當國王。
可千年世家不香麼?
為何老皇帝派重臣去藩國組建中樞朝廷,不就是給他們家族發展的機會嗎!
這些中堅臣子,在國內一時之間得不到高位,子女也無法和皇族聯姻,那麼就去藩國,和藩王聯姻。
再回國躍居中樞,這不又是一個政治家族嗎?
正因為皇帝製造出無數個政治家族,所以他的改革,沒人反對,所有人都在支持!
這也是大軍連年在外征戰,朝野上下沒人反對的原因!
反對什麼啊!
這是給自家出力呀!給自家創造幸福生活啊!
軍中為何不造反?
軍隊裡的中高層,也可以和藩王聯姻,底層則可以隨便搶掠,大家都得到好處了,為什麼造反?
老皇帝對勳爵十分大方,景泰一朝,封了上千個伯爵!
沒人覺得伯爵不值錢!
因為大明伯爵是不降級的!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而且,他們和藩王聯姻,子孫當中分出一支在藩國當勳爵,一門幾個勳爵,不香嗎?
傻子才會造反呢!
這麼大方的皇帝上哪找去?
這些年,也沒有因為戰爭方式改變,而改變封爵方式,還是實行老一套封爵辦法,隻要立下功勳就封爵,公平至極。
那些底層士兵,隨便搶掠,誰不賺得盆滿缽滿,死了殘了都有撫恤金,退役有退役金,軍餉補貼一分不少。
朝廷從來沒因為誰賺錢多了,就少發一分錢。
甚至,在藩國征戰,很多人留在藩國當地主了,什麼好日子沒有?為什麼要造反?
造反的反而是土著!
明軍殺了還立功,還有錢賺!
每年軍費支出都是無比龐大的,這筆錢老皇帝從來沒省過,還鼓勵軍中踴躍殺敵,該封爵封爵,該世襲世襲。
就說大明底層士兵,一天一個雞蛋,一斤肉,二斤米,偶爾給半斤牛奶或羊奶,戰時加餐,每月軍餉拿2000塊,所有繳獲四六分賬,士兵拿六成。
優秀士兵則被遴選進入武學學習,出來的都是底層軍官。
中層軍官最差的也是世襲,好一點的都能得個封爵。
那些投降的士兵,吃上明軍的飯,眼淚都能出來,彆說軍餉了,飯都吃不飽呢。
就這待遇,哪個國家能負擔得起。
就光吃,大明花的錢,就趕上德國、法國這樣的歐洲大國十年軍費了。
老皇帝不但不差吃,還不斷發補貼。
軍戶,軍人的家眷,年節假日都有補貼。
以前軍戶代表著社會低下,現在軍戶代表著人上人,老皇帝不停提高軍戶的社會地位。
軍戶買房子有補貼,住房有補貼,供暖有補貼,得病有補貼,找工作優先考慮軍戶,等等等。
軍官就彆說,軍官的小日子過得更舒坦,誰家不住小洋樓,誰家沒幾個妾室,誰家沒個幾百萬。
所以,大軍在外,不會造反的。
想嘩變都沒機會,一個是底層兵卒不會跟著造反,第二個則是各軍中摻雜著藩國軍隊,旁邊還有藩國虎視眈眈做監督。
誰敢造反?
這就是老皇帝的底氣。
老皇帝看似改革,看似把大明攪得一團糟,其實什麼都沒變!
改變的是世界!改變的是彆的國家!
這也是老皇帝皇位穩如泰山,這也是他想要禪讓,天下人反對的根本原因!
因為太子做不到!
太子對階級固化十分不滿,太子對軍中大手大腳花錢十分不滿,太子對藩國對大明的態度很不滿!
這些他都擺在明麵上了!
可他有改變的能力嗎?
沒有的!
老皇帝為何能把皇位做得穩如磐石?
為什麼他能活這麼大歲數,沒人暗害他?
正常來說,像皇帝這種養尊處優的人,活個七八十歲太正常了,可為什麼大明皇帝都短壽?
因為換一個皇帝,對天下人都有益處。
因為新皇登基,有人就有從龍之功。
但景泰朝,卻沒有這一說。
所有利益集團都在擔心老皇帝死了,而那些非利益集團,連接觸皇帝的資格都沒有。
這也是階級固化的唯一好處。
最好玩的是,朱祁鈺死了,對天下人一點好處都沒有!
是對天下人都沒好處!
對既得利益集團,太子登基還會容忍他們嗎?對底層軍卒,太子登基後軍費還會這麼大方嗎?對天下百姓,大明還會如此寬容嗎?
所以,朱祁鈺兩個小時被請脈一次,不止他自己怕死,滿朝公卿,天下百姓都怕他死!
不止太醫給皇帝請脈,滿朝文武學醫的,都跑進養心殿給皇帝請脈。
為什麼?
他活一天,大家就安全一天,日子就好過一天。
一旦太子登基,現有的規則是要打得稀巴爛的!
而且太子沒有重塑規則的能力,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隻會讓大明混亂!
所以天下人怕老皇帝死啊。
滿朝文武,那些強老頭,像王恕、馬文升、餘子俊、楊信、李瑾等這些連太子都不鳥的老頭,隔三差五就往養心殿裡跑,被老爺子隨便罵,他們還樂嗬嗬的。
他們都八九十歲了,縱然有君臣情分,為什麼還賤兮兮的過來挨罵?
不就是看看老皇帝身體嘛!
因為老皇帝的生命,牽連著不止是一個家族,而是千千萬萬個家族。
像楊信,他的女兒都嫁給了皇子,有的外孫還是藩國太子呢,而他本人在費爾乾納盆地裡,有著巨大的軍政影響力。
他壓根就不鳥太子,哪次早朝都稱病。
然後賤兮兮跑來養心殿挨罵。
老皇帝罵他比罵兒子還難聽,但楊信就甘之如飴,還說等老皇帝去了,他也跟著去。
為什麼?
因為太子做不到老皇帝對楊家的毫不保留的信任!
看他兒子就知道了,他三個兒子,按理說國公之子該執掌京營的,可太子愣是不用。
楊信也不鳥他,不用就拉倒,反正我家的公爵又丟不了。
一代名將不是豬狗,他也有脾氣。
為何景泰朝名將井噴,國公就封了二十幾個,為什麼?
因為老皇帝敢用,敢信任。
楊信當年打了多少次敗仗?老皇帝隻是罵他,貶斥他了嗎?沒有,名將就是從敗仗中一點點總結出來的。
就這份信任,太子就沒有。
像王恕,允文允武,是頂級的將才,頂級的名相之才,前幾年執掌兵部,近兩年執掌吏部。
可太子秉政後,逐漸架空他,開始啟用新人。
這讓老臣寒心啊。
如果王恕有錯,也可以。
但王恕沒過錯啊,王恕的能力眼光當世一流,這樣的人,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有他坐鎮,能省去多少事啊。
可太子不信他。
再看看老皇帝,連姚夔、商輅、彭時都能信任,連朱永、朱儀都能重用。
而且,老皇帝為了不讓臣子寒心,緊著年齡大的先當首輔,死後極儘哀榮。
這就是老皇帝和太子的巨大不同!
老皇帝念舊情。
老臣子願意給朱家效力。
因為值得。
確實,老臣觀念陳舊迂腐,但治國可不是激進就能治理好的,就需要老臣這份定力,才能治理好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
看看景泰朝,站在高位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頭。
哪個不是年少時發奮讀書,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絕世天才,又經過四五十年的官場磨練,最終才站在最高位置,宰執天下。
所以,景泰朝開疆拓土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裡,國家照樣正常運轉,照樣很少出錯。
即便是絕頂天才,也不是年輕時就能執掌這樣一個龐大帝國的。
年輕人總有棱角,總缺乏忍耐力。
隻有這種把人生活通透的老頭,才能治理好這樣一個國家,老而不死是為賊,這種老賊才能把好大明的船舵。
老皇帝就相信這些老賊。
太子就不信。
隻有老皇帝在時,朝野上下才能極致的發揮出個人才能。
老皇帝是個從不喧賓奪主的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他的信條。
太子卻不這樣,優柔寡斷,反複躊躇。
老皇帝也隻是中人之姿,卻乾成了千古一帝,靠的就是信任,他讓臣子們極儘發揮個人才能,所以才有這千古盛世。
所以,天下人是不想讓老皇帝死!
是天下人!
藩國百姓也不希望!
為何大明能占領世界?
因為明軍能打嗎?還是因為大明有錢?
都不是!
原因是老皇帝對藩國源源不斷的支持!
以明軍的戰鬥力,確實能夠占領世界,但僅僅殖民而已,封過去的藩王,也隻是被同化罷了。
看看後世,被殖民幾百年,最後不還是獨立了嘛。
不還是人家的人,恢複獨立了嘛。
甚至,他們還對原來的殖民者進行軟殖民,他們的人開始侵吞原殖民者自己的國家,法國全都被染黑了,不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嘛。
大明靠武力,也就是這樣殖民的。
搶個幾百年,最後也會被趕出去的,隻剩下無休止的恨。
大明卻沒有。
把世界各地慢慢經營成了大明淨土。
不是朱祁鈺的兒子們優秀!
而是,老皇帝給他們源源不斷的支持!
哪個藩國不是吞金獸?
清理土著,移民過去,那是說說就有的嗎?
都是花錢的!
清理土著,不是一年兩年就完事的,哪個國家不是大明幫著清理十幾年,自己再清理十幾年,這要花多少錢啊?
移民呢,大明移過去一個男人,成本就在100元以上!女人成本在150元以上!
這是自己的國民啊,不是奴隸,押著上船就好了。
還要給藩國新占土地進行治理呢!
哪一條江河不需要治理?
哪一座山不需要管理?
哪一塊土地不需要養護?
一塊地,不是直接撒下種子就能種出糧食的,種不出來的!
一塊生地,最少要養三年!
這三年百姓吃什麼?
不都得大明掏錢養著嘛!
現在看到老皇帝的家底兒!
卻不知道,景泰三十年時候,老皇帝一分錢都沒有,甚至銀行裡都沒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