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拿出去給藩國了。
大明藩國能占領世界。
得益於老皇帝活得長!
如果老皇帝活得歲數小,支援早就斷了,斷了大明的支援,哪個藩國能成立下去?
想繼續存活,隻能和土著融為一體!
最後變成了不黑不白的國家!
也許連漢語都沒有了!
看看蒙古人,在中亞、西亞變成了什麼鬼樣子,還有一絲原樣嗎?沒有了的。
大明支持藩國,用了三十多年啊!
每年砸進去的錢,超過十億,景泰四十五年是花錢最多的一年,總投入達到了76億!
銀行的錢都掏空了,如果發生擠兌,大明都得崩盤。
這裡麵的苦誰知道?
大明往世界砸了幾百億上千億,才有了今天的大明藩國林立,全世界都是明人,全世界都是大明國土!
所有一切,都是老皇帝在默默承擔著。
不捆綁滿朝公卿,他們會願意和老皇帝承擔藩國的包袱嗎?
不捆綁天下士紳,他們會願意和大明一起開疆拓土嗎?
現在開花結果了,想把士紳踢飛?
想美事呢吧!
這些民間不知道,各大藩王不知道嗎?
他們的爹給了他們多少?
不是隻給了他們生命,隻給他們一個封國,而是給了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藩王會不感激他們的爹嗎?
藩國的權貴呢,他們的根在大明啊。
大明給予的一切,他們是看在眼裡的,也是親身經曆過的。
他們不感恩老皇帝嗎?
換做誰能有老皇帝這般魄力?
還有藩國的百姓,移民過來的時候,朝廷養了他們幾年啊?得承認,日子確實過得不如國內,可乾幾十年之後,比國內差嗎?
不說老皇帝的直係兒子們。
就說宗室藩王。
就連老皇帝殺死的周王、慶王等等,隻要有後人的,都得到了分封啊。
還有懿文太子的後人,被中都圈禁的罪王後人,都得到了分封啊。
確實,沒有一塊大陸地盤。
divcass=”ntentadv”但都是島國,起碼比在大明當一個沒有實權的王爺舒服吧?起碼管著幾萬百姓,有自己的地盤,當真正的皇帝。
最可貴的是,老皇帝下旨,禁止大藩國侵占這些小藩國的領土。
就是說,這些小藩國的國祚永遠不滅。
這還不夠嗎?
像近支親王,封的都是頂好的島嶼,像夏威夷,都是可大的封,可要害地理位置封。
他們真不感激老皇帝嗎?
最關鍵的是,這些年,基本都是老皇帝養著他們!
換了誰能做到?
大明不衝小藩國收稅,還給他們吃給他們喝,給他們發福利。
給錢給人給工業,該給的扶持一分不少。
藩國給大明什麼回報了?
什麼都沒有啊!
太子登基後,會不會改變政策,向藩國收稅呢?
一定會!
太子太摳門了!
他沒有長遠眼光的。
大明能做宗主國,肯定是要給屬國好處的。
當年朝鮮、安南兩個宗主國,不都是大明養著嘛。
像現在的倭國,不也是大明養著嘛。
天下藩王就看透了太子,所以都不希望老皇帝死的。
所以,老皇帝還活著呢。
八十六歲了,活得康健。
因為天下人都不希望他死!
換做其他皇帝,早就死了。
一個人生病的時候,隻要用錯一片藥,人就會死的;人總會生病的,總能找到機會的,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
朱祁鈺活得好好的。
就證明了人心。
你隻要讓既得利益者活得好,你這皇位就坐得穩,這些當權者就會小心翼翼保著你讓你活著。
話說回來!
太孫卻用剪頭發來挑戰儒家權威。
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誰都可以挑戰,唯獨伱不行!
“皇爺爺……”謝雪怡趕緊求饒。
朱祁鈺卻繃著臉:“把太孫吊在奉天門上抽,讓天下人看看。”
謝雪怡雖然不著調,卻也是個聰明人,湊近朱祁鈺耳朵:“爺爺,您也擋不住天下人口誅筆伐?”
“滾蛋!”
朱祁鈺白了她一眼:“白當這些年太孫妃,就知道瞎胡鬨,回去閉門思過,動動腦子。”
“哦。”謝雪怡懂得分寸,平時跟老爺子胡鬨,那是老爺子喜歡她。
奉天門外。
傳來太孫的慘叫聲。
正在官邸辦公的官員們,聽到慘叫聲,不由得忍俊不禁。
果然不是老皇帝的意思。
“你個小王八蛋!”朱見淇氣炸了肺了。
被吊在門上的太孫,梳著毛寸,頭發根根立,像個瘋子!
朱見淇越看越生氣,使勁兒抽。
你剃了頭發,是咒你老子早死嗎?
太孫不孝,還能當皇帝嗎?
朱見淇鞭子雨點般落下,越打越生氣,這個王八蛋,不知道皇帝要帶頭維護禮法嗎?就這豬腦子以後怎麼當皇帝?
“爹呀,你輕點啊,爹啊!娘啊,爺爺啊……”朱佑榶慘叫個沒完,可喊破了嗓子也沒人理他。
太子妃肯定收到風聲了。
可她遲遲沒有出現。
一來這是前朝,她不該出現。
二來,她也生氣了,漢人衣冠怎麼說剪頭發就剪頭發了呢,這是不孝!
做娘的都希望兒子孝順,冒出來一個不孝順的,她能氣死。
最可怕的是,這頭發代表著儒家禮教。
皇帝靠禮教治理天下。
而太孫卻帶頭挑戰禮教,這是要乾什麼?自己造自己的反嗎?
我怎麼生出這麼一個蠢貨兒子啊!
楊氏雖個大詩人,骨子裡更是一個政客,她對政治的拿捏程度,要比太子更厲害。
她可是紫禁女學教師出身啊,又在老皇帝身邊言傳身教,對朝局把握極為厲害。
老皇帝抽了太孫,太孫此舉就變成了玩鬨之舉。
若不抽,反而會讓朝野恐懼。
估計這段日子太孫都沒好日子過了。
果然,接下來幾天,朝臣都給朱佑榶臉色看,朱佑榶是處處碰壁,皇帝還不許他出宮,省著出去丟人。
上朝也要戴好冠帽。
他也聰明,弄了個假發戴戴,結果被太子給一頓暴揍,堂堂太孫卻戴個假發。
至於太孫妃,被圈禁在東宮裡,不許出門。
謝雪怡沒少鬨。
連他爹都請人帶話,讓安分點,再不安分,他就請命廢了這太孫妃。
謝遷這幾天眼珠子紅紅的,被他那個寶貝女兒氣的。
朝臣都用異樣眼神看他,你好好個人,咋生出這麼不著調的女兒呢,還嫁給了太孫,這大明以後還有好嗎?
謝遷自己都在想,當初就該把這個災星女兒給掐死,都是慣的。
民間有文人,暗戳戳罵太孫妃。
謝雪怡氣得直哭。
明明是太孫先剪的頭發,她是嫁夫隨夫,跟著夫君一起同甘苦,結果罵名都她來擔。
她根本不知道,圈禁她是老皇帝的主意,省著她總來煩老皇帝。
她還以為老皇帝特彆疼愛她呢。
她是個實心眼的。
楊信又來宮中請安了。
路上碰見太子,潦草見禮後,便鑽進養心殿了。
“你這老東西,等朕沒了,你楊家不好過啊。”朱祁鈺免了他的禮。
“嘿,兒孫自有兒孫福,反正臣是一定要隨您去的,去地下老臣還能拱衛您左右。”
楊信笑哈哈道:“陛下,老臣尋得一個拳譜,老臣打您給看。”
“你這身子骨自己注意點吧。”
楊信拍拍自己的胸脯說:“老臣尚且能吃一條羊腿,身體好得很。”
他特彆喜歡武俠小說,然後就迷上了武俠。
天天在家練拳。
彆看楊信是天下名將,其實他不會武功。
老了才開始練武。
畢竟打仗不靠勇武,要靠腦子,大明勇將有多是,當代項羽、呂布都很多的,但用腦子打仗的將才也就上千員,楊信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實,朕打算建一座紫光閣。”
朱祁鈺擺擺手讓他坐下:“西漢有麒麟閣、東漢有雲台閣、宋代有昭勳閣,大唐有淩煙閣,朕想建一座紫光閣。”
“為朕出生入死的將軍們,為朕治理大明的文臣們,朕想為他們繪製畫像,列入紫光閣之中。”
紫光閣是正德建造的。
楊信眼睛一亮:“陛下,那排名嗎?臣能排第幾?”
“當然排名了,你想列第幾?”朱祁鈺笑眯眯問。
“嘿嘿,越往前越好唄。”
楊信壞笑道:“有些已經死了的,都給他們往後排,反正他們也不能跳出棺材板罵我,哈哈哈!”
朱祁鈺跟著大笑:“你個老東西,跑這來天天給朕解悶,不累嗎?”
楊信卻正色地跪在地上:“若無陛下,臣不過區區一走卒,是陛下於萬軍之中撿拔老臣,之後又是陛下您處處信任老臣,才讓老臣得以封國公之位。”
“其實以老臣的才能,不過一個伯爵罷了。”
“是您願意重用老臣,給老臣機會,才有了今日之功。”
“莫說天天給您解悶兒,就是您天天割老臣的肉,老臣都甘之如飴,隻要老臣能動彈一天,老臣就日日來養心殿侍奉您!”
楊信使勁磕頭,淚珠嫣然。
朱祁鈺感動道:“那你也不用故意和太子交惡,來換取朕的歡心,你也得為後人想想。”
“老臣並非故意交惡,而是太子不肯用老臣!”
楊信正色道:“前朝國公中,老臣資曆最老,當執掌京營,拱衛陛下。”
“可太子任近非賢,老臣又非他嫡係,熱臉貼冷屁股也無甚意趣。”
“反正老臣就等著侍奉完您,便追隨您而去,彆無他念。”
“你呀。”朱祁鈺拍拍他的頭,讓他起來。
“讓你幾個庶孫去藩國吧。”
楊信還要說什麼。
朱祁鈺忽然正色道:“這是朕的旨意。”
“老臣遵旨!”楊信眼淚止不住。
這就是他效忠的主子。
他不會因為自己和他兒子關係不睦,就偏袒兒子,就開始對付他這樣的老臣子。
反而會給他孫子找一條康莊大路。
他六個女兒,有三個分彆嫁給了鄭王朱見渚、沈王朱見滸、寧王朱見淮,所以他的孫子們去投奔姑父,未來也不會差的。
再說了,三王繼藩,作為三個王妃的母族,他可是沒少做政治投資。
他也可以把孫子送過去。
但和老皇帝下聖旨,是兩個概念。
他楊信送過去,那是投靠親戚,地位未必多高,但老皇帝下聖旨,那就是大明派來的將軍,你藩國得重用。
“你十七歲就在北京保衛戰中嶄露頭角,是朕親手提拔的你,你拱衛朕一輩子了,是朕最信任的人啊。”
朱祁鈺拉著他:“你的國公不是朕賜的,而是你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
楊信內心感動。
誰不願意被人承認自己的輝煌曆史。
他楊信這輩子最大的戰功,就是收複費爾乾納盆地,讓大明徹底控製鹹海。
“朕看你身子骨還不錯。”
朱祁鈺認真道:“朕最後交給你一項任務,能完成嗎?”
楊信臉色微變,立刻跪在地上:“老臣萬死莫辭!”
“該收複倭國了!”
朱祁鈺目光陡然淩厲:“朕想授你平倭大將軍,你親自領兵,為朕收複倭國!”
楊信都傻了,真打啊?
“朕會派王恕擔任倭地總督,你倆配合,收複倭國!”
楊信明白了,這是送戰功給他啊。
不管倭國是怎麼收複的。
他楊信掛帥,必然要在曆史上留下光輝一筆。
“待你歸來,朕封你為王!”
楊信匍匐在地:“老臣謝陛下賜功之恩!”
這就是老皇帝。
他和太子不對付,老皇帝就給他另一條路走,讓他大功於國,逼著太子啟用他的後人。
換做彆的皇帝,像楊信這種國公,早就該處死了。
功高蓋主,活著乾什麼?
可老皇帝還要再送他一份大功,送他上王位。
這份雄才偉略,古往今來幾人有?
“倭國沒有大戰,多帶些老人去,該封爵的就封爵,太子舍不得,朕舍得。”
“為大明奉獻一輩子了,難道還得不到一個爵位嗎?”
“內帑有多是錢,養得起你們!”
朱祁鈺這番話,卻大大收攏世襲勳臣的人心。
太子可舍不得封這種世襲罔替的爵位。
大明爵位是傳承到國祚滅亡的,就說景泰朝龐大的勳貴集團,養著就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
老皇帝不在乎。
太子卻心疼錢。
“朕還在呢,哭什麼啊,朕咽氣兒之前,會安頓好你們的。”
朱祁鈺拍拍他的肩膀:“為朕拋頭顱灑熱血半輩子了,為大明奉獻一輩子的老臣子了,難道還要落個晚景淒涼?”
“朕不同意!”
“英雄,就必須要有英雄的待遇!”
“彆人不給,朕給!”
朱祁鈺擲地有聲道:“你放心,朕決不許任何行推恩令,爵位不許降。”
太子打什麼主意,他一清二楚。
不就是等他死了,實行推恩令,把勳貴的爵位給降了嘛。
這是自毀前程!
勳貴和文官,是兩條腿走路。
任何一條都不能斷掉。
看似勳貴龐大,卻也不看看大明疆土多麼龐大啊,上千個勳貴,都未必能支撐起整個世界的戰略布局。
再說了,這些英雄,難道不該封嗎?
你朱家已經是皇帝了。
已經萬人之上了。
難道不該共富貴嗎?
“老臣等得遇明主,為之奮鬥終生,死而無怨!”
楊信重重磕頭。
這才是老皇帝!
為什麼景泰朝,這麼多文臣武將,就是因為老皇帝敢給,王爵都能拿出來隨便封。
於謙是活著的王,王越是活著的王,範廣就差一點點,也是活著的王。
老皇帝什麼都敢給,都肯給。
他絕不會薄待英雄。
所以士為知己者死。
皇帝以國士代之,滿朝文武以國士報之。
他前腳離開養心殿,後腳就在宮中傳開了,很快就傳到了前朝。
收複倭國,是順理成章的事。
可卻交給了王恕和楊信。
這不就說明,老皇帝對太子閒置老臣很不滿嘛。
太子挨了一記響亮耳光的同時。
朝中老臣都會覺得欣慰。
皇帝還是那個皇帝。
隻要他不死,天就不會變。
王恕聞訊眼淚止不住地流,他都已經在上疏致仕還鄉了,是老皇帝還記掛著他的功勞,這份感情,他能不銘記嗎?
皇帝給朝中老臣吃一顆定心丸。
爾後派太子第四子朱佑杺出使大洋洲,派太子第五子朱悠枅出使北美,派太子第六子朱佑杶出使南美。
又派太子第七子朱佑柛出使亞洲諸藩國,派太子第八子朱佑柞出使非洲。
一係列詔書傳下去,朱見淇立刻來養心殿請罪。
這是老爹對他的治政表示不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