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訂加更)
朱祁鈺一驚。
打開密奏,字跡十分淩亂,墨跡也不是同一人手筆,勾勾抹抹,但內容卻觸目驚心。
大明驛遞係統,包含水馬驛站、急遞鋪和遞運所。
水馬驛站,則是依河而建,有水路走水路,無水路走陸路,遍布全國各地。
急遞鋪起源於宋,凡十裡設一鋪,是用來傳遞消息的,鋪兵鳴鈴走遞。
遞運所是官方運輸物資的體係,主要是軍事物資和朝廷征收的錢糧賦稅。
可以說十分細致。
“這上麵的,是真的嗎?”朱祁鈺完全沒想到,驛遞竟爛成了這樣!
舒良坐鎮山西大同,查宣鎮到京師路段的水馬驛站。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就說宣鎮附近的保安州,乃是宣鎮到京師經過的第一個驛站。
急遞鋪的鋪兵和歸檔裡記載的完全不是一撥人,據說是保安州山裡的土匪,把本地鋪兵殺光了,冒充鋪兵,劫掠遞運所的錢糧器械。
而保安州衙門上下都知道,卻沒人向上麵稟報。
根據東廠的調查,有人說霸占急遞鋪的不是山匪,而是衛所的兵丁,小打小鬨的遮掩過去就完了,若被打劫得過多,則由保安州衙門去農家裡強征,貪墨一部分,補上一部分,再報上來損失一部分,就遮掩過去了。
原來的鋪兵被打發下去,強征民戶的錢糧,有不聽話的,輕則打殘重則殺人滅口。
呈報給皇帝奏章的,就是原保安州十裡坡急遞鋪的鋪兵張小八。
“都是真的!”
“奴婢沿著保安州,查到鎮邊城所、沿河口所、到石景山,一路上全是這樣的!”
“宣鎮正在重建,奴婢偷偷查了從京師轉運過去的物資,到了遞運所,數額全都不對!”
“而在懷來,懷來衛正在下鄉強征。”
“東廠的人去問,被人打了一頓,告訴他不許亂問。”
“奴婢擔心打草驚蛇,就沒讓人深查。”
朱祁鈺眸中寒芒閃爍:“龔永吉呢?”
“奴婢沒見到他。”舒良小聲回稟。
“曹泰也沒看到?”朱祁鈺皺眉,他們為何沒上報呢?是不知道,還是在瞞著朕呢?
“趙輔原來是懷來總兵,卻也從未上報過。”
“中樞對此一無所知。”
“若非你查,恐怕朕這輩子都被蒙在鼓裡呢。”
“這種事估計不是一天兩天了!”朱祁鈺胸口起伏。
難怪宣鎮到京中的消息,路上就走漏了風聲。
原來不是驛遞係統出了問題,而是徹底爛了!
這裡麵,肯定和各地官府都有關聯。
舒良遞交上來的奏章,涵蓋了沿線四個驛站,都有人作證。
“這條線爛了,說明全國的驛遞係統全都爛了!”
朱祁鈺目光幽幽:“你為何被刺殺?”
“回皇爺,奴婢懷疑是晉商乾的,奴婢挖出了晉商千年家底,晉商上下恨透了奴婢,所以想除奴婢而後快!”
舒良不懷疑驛遞係統,因為都是小官,不敢刺殺他。
“朕看了你的密奏,弄出來價值上千萬兩銀子的東西,伱確實辛苦了。”
“你留五十萬兩銀子在山西,在山西把東廠給朕建立起來。”
“向西發展,整個西北,朕都交給你。”
“你的大功,不方便賞,但朕記在心裡,等你在西北做出功績來,朕一並賞賜下來。”
“晉商的錢糧分彆運去宣鎮和河套,一些不好出手的古董珠寶等,再運入京中,存入內帑。”
“那些煤礦,暫時也由你掌管,出了多少錢,你密奏給朕即可,朕允你全部用來建立東廠。”
舒良眼睛一亮,皇帝果然大方,沒有全都要求運入中樞。
這價值一千萬兩銀子,終究是價值。
多是古董、珠寶、煤炭、物料折價的,其實錢糧約莫價值三百萬兩上下。
但絕對是一筆超級巨款,功勞極大。
“老宅子不必動了,留給他們。”
“朕在京中賜給他們一些生意,此事就到此為止。”
“至於仇殺,你東廠就是乾這活的,找出來,統統抄家滅族!”
“你是朕的人,他們刺殺你,就是刺殺朕!”
“該殺!”
朱祁鈺目光淩厲:“驛遞係統你沒在朝堂上報上來,做得很好,這裡麵牽扯太大,你不必摻和進去,否則你無法安穩坐鎮山西的。”
“奴婢謝皇爺關懷。”舒良也知道。
不然不會冒著生死危險回京。
驛遞係統的雷,太大了,牽扯不知道多少人,若是全國的話,恐怕地方官員都跑不了。
“這次回京,你在京中休整些日子。”
“朕打算派金忠坐鎮江西,整飭江西。”
“你在京中幫朕盯著,朕昨晚一夜沒睡,閉不上眼睛,你們不在京中,朕更無法安枕了。”
朱祁鈺眸光森然。
舒良跪在地上:“皇爺,奴婢在京中伴駕吧,不如請王公公去山西……”
“不用,京中重要,山西同樣重要。”
“晉商被拔掉了爪牙。”
“朕打算派人清理山西!”
“等山西犁清,東廠遍地都是眼睛,給朕盯著山西,然後你就坐鎮西安,為朕經營西北。”
“郭登、趙輔可信,你有任何事,都可以找他們,朕給你密旨,可調大同、宣鎮精兵,助你成事!”
可該派誰去犁清山西呢?
江西也需要人。
“奴婢遵旨!”舒良恭恭敬敬磕頭。
“去休整一番吧,給朕盯著京中,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要放過。”
朱祁鈺盯著他:“舒良,你在京中,朕才能安枕。”
“奴婢遵旨!”
舒良咬牙道:“奴婢為皇爺清理京中!”
他恭恭敬敬行禮後才退出乾清宮。
朱祁鈺想讓軒輗去,但軒輗去了宣鎮,等宣鎮建成,山西也該犁清完畢了。
“調商輅回京!”
“皇爺,遼東大戰在即,不應該調動人事,當以平穩為主。”馮孝小心進言。
“商輅要資曆有資曆,要能力有能力,讓他坐鎮山西,犁清山西,是最好的人選。”
朱祁鈺也隻能放棄:“彭時的資曆也夠,但他是不是和朕一條心呢?罷了,就讓王偉去吧。”
“孫原貞入京了嗎?”
“回皇爺,孫尚書已到京中,估計晚間就會來乾清宮拜見。”馮孝說道。
“到了便直接帶進來,不必問朕。”
朱祁鈺歎了口氣,若外部沒有戰事就好了,就能把商輅、林聰等人調到各地,犁清地方了。
等把全國攥在手心裡,他就能捏起拳頭,對外出擊。
朱祁鈺開始處置政務。
“皇爺,陳將軍遞了奏疏,說五月初十,講武堂掛牌,請皇爺蒞臨。”馮孝說著,把奏疏放在書案上。
“告訴陳友,朕會去的。”
朱祁鈺暫時沒看,鄭有義進來通稟,談選侍來了。
“讓她去寢殿歇息,朕忙完便過去。”朱祁鈺頭也不抬。
馮孝鬆了口氣,皇爺恢複常態了,昨晚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和仁宗皇帝有關嗎?
他趕緊驅散了這個想法,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
朱祁鈺皺眉,又是薛瑄上奏。
他認為兩廣暗流湧動,請中樞派兵坐鎮兩廣。
“宣方瑛過來。”
朱祁鈺隻能啟用方瑛了。
“回來,把朱儀和朱永一起叫來。”
成國公一脈在京中礙眼,倒可以踢出京去。
天色擦黑。
方瑛、朱儀、朱儀三人匆匆而來。
方瑛麵如縞素,沒了往日意氣風發的模樣,一身素衣,不敢過於招搖。
他最近可成了勳臣中的笑話,他對僧道恨之入骨。
進入乾清宮。
三人叩頭行禮。
“起來,賜座。”
朱祁鈺沒提那茬,把薛瑄的奏章拿給方瑛三人看。
朱儀眸露喜色,皇帝終於要啟用他了!
英國公山頭倒塌後,那些勳臣沒有投靠成國公府,反而在觀望,皇帝本來想立方瑛為新山頭的。
奈何方瑛自己不爭氣,失去了皇帝寵幸。
如今皇帝大肆提拔土木堡殉難者一脈,有意提拔李瑾,但李瑾資曆太淺,祖上也不甚耀眼,一時半會成不了山頭。
若這個時候,成國公府能得到皇帝寵幸,就能一飛衝天,成為勳臣中的最大山頭。
“你們怎麼看?”
“回稟陛下,薛督撫不會無的放矢,想來兩廣情況危及。”朱儀立刻道。
“恩,薛瑄雖是個書呆子,但眼光是有的。”
朱祁鈺頷首:“朕打算派你們三個之一,去坐鎮兩廣。”
“朱儀、朱永,朕知道你二人的能力。”
“過去的事,朕可以不追究,但你二人以後該知道誰是你們的主子。”
噗通!
朱儀和朱永嘭嘭磕頭:“陛下是我們唯一的主子,微臣等絕對不敢再有旁的心思了!”
二人說著,眼淚流了下來。
這段日子被皇帝折騰的苦啊。
方瑛卻如坐針氈,不想皇帝最信任的人,卻淪落到和朱儀、朱永這兩個二五仔,共處一室。
“都說說,你們三個到了兩廣,會如何做?”朱祁鈺問。
朱儀率先道:“若微臣坐鎮廣西,會主動出擊……”
他意氣風發。
朱永卻在深思,等朱儀說完,他才緩緩道:“微臣以為,當以懷柔為主,陛下三番五次強調,土人也是我大明子民。”
“當以好處引誘土人,供出賊首,將一場叛亂消弭於無形。”
“再真的拿出獎勵,換取土人的信任。”
這番話說得朱祁鈺眼睛一亮。
沒發現啊,朱永竟是個人才。
難怪當初朱祁鎮叫門的時候,他主動叩拜朱祁鎮,事後得到朱祁鎮的好感,是個麵麵俱到的人。
他看向方瑛。
“啟稟陛下,微臣坐鎮兩廣,當以不變應萬變,日日操練大軍,穿行於城池之外,震懾賊首,令其不敢異動。”
方瑛辦法也不錯。
朱儀也可以。
但都不如朱永。
朱祁鈺微微頷首:“你們考慮過沒有,打仗的目的是什麼?”
三人一愣,他們造反自然要平叛了。
“打仗的目的是震懾土人。”
“大明是去亮肌肉去了。”
“告訴土人,造反是什麼下場。”
“再施之以利,令其迅速歸化。”
“所以,打仗不是目的,目的是同化土人,令其對大明產生歸屬感,下一代的時候就徹底變成了明人。”
“你們去了地方,要記住朕的目的,才能打好這一仗。”
“方瑛,朕任你為廣西總兵,朱永為副總兵,鎮守兩廣。”
“朕招天下諸王的王府護衛入京,你們從中去蕪存菁,挑選精銳先用著,定額兩萬人。”
“這兩萬人,賜號鎮國軍。”
“到了廣西,整合廣西衛所,朕再賜下軍號廣西軍,實額三萬人,分散在廣西各衛所之中,合並時方為廣西軍,鎮守廣西。”
“微臣領旨!”
方瑛和朱永眸中異彩連連。
方瑛清楚,鎮守廣西有功,皇帝不會再讓他坐冷板凳了,以後肯定謹言慎行,不再給皇帝惹麻煩了。
朱永也知道,這是皇帝對他的考校。
皇帝要用他了!
唯獨朱儀,滿臉失望。
“朱儀,你去廣東,朕給你五千人,鎮守廣州,協鎮廣西!”
“微臣謝陛下天恩!”朱儀恭恭敬敬磕頭,但心裡是不滿意的。
朱永做了副總兵,他卻隻帶五千人,做偏師。
“朱儀,你這五千人,除了打仗之外,主要負責鎮守市舶司,廣東可變,市舶司絕對不能出事!”
朱祁鈺叮囑道:“朕令市舶司和番邦貿易,尋找農作物。”
“你到了廣東,這項任務就交給你了。”
“若你能找到能播種的作物,比你打幾場勝仗,都更有價值,就如那禦米,你若呈上來類似的作物,朕許你一枚金符!”
朱儀眼睛一亮。
不用打仗,還用功勞。
“你這支軍隊暫為市舶司駐軍,隻有方瑛能調動,其他人,一概不聽調令,明白嗎?”
“微臣知道!”
朱祁鈺要啟用成國公一脈了。
之所以重用朱永,閒置朱儀,就是讓成國公一脈分不清主次,令其內鬥。
若換了彆人,他會準許其練海軍,但朱儀就算了吧,讓他去市舶司尋找農作物,省著在京中礙他的眼。
他也能借機,培養出新的山頭來,取代英國公、成國公一脈。
“方瑛、朱永,這場仗打得好,朕晉你們的爵位!”
朱祁鈺又囑咐幾句,才允其離開。
他沒留下方瑛單獨敘話,沒有必要,犯了錯就該受罰,沒必要搞區彆對待。
看了眼書案上堆積如山的政務,朱祁鈺歎了口氣。
“幾時了?”朱祁鈺看得頭暈腦脹。
“回皇爺,一更天了。”
一更天是晚上七點到九點。
朱祁鈺打個哈欠,放下冗雜的政務。
走出殿門,這回天氣涼爽了不少,他活動活動身體,一天不練身體發緊。
他在院子裡走動。
太監、宮女冗長的隊伍跟隨。
“皇爺,孫尚書正在宮外求見。”懷恩小跑過來。
“宣進來。”
朱祁鈺指了指涼亭:“就在那裡詔見他。”
不多時,一個身材高大,說話聲音洪亮的人由太監引著進了涼亭,三拜九叩行大禮。
“起來!”
朱祁鈺興致勃勃地看著他:“孫原貞,坐!”
“一彆經年,你還是從前那般。”
孫原貞恭恭敬敬磕了個頭:“微臣受陛下天恩庇護,方能一路高升,是以才鶴發童顏。”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你還是那般風趣。”
“朕這次調你回來,是用你當兵部尚書的,於太保如今改任內閣首輔,為朕南征北戰,無暇管束兵部。”
“朕左思右想,想到了你。”
可皇帝話沒說完,孫原貞竟說:“微臣也能為陛下南征北戰。”
孫原貞雖久不在京中,但和軒輗是好友,互相常有書信往來,他也經常給皇帝上密奏。
對京中諸事了如指掌,何況,他是景泰年間得到重用的,算是皇帝的人。
“你想帶兵打仗,也可以。”
朱祁鈺摸著下巴:“薊州、遼東都有仗可打,你要是想去,朕調你過去。”
“罷了,微臣不想和於太保爭功,也不想去當他的標下。”孫原貞十分坦蕩。
這就是朱祁鈺讓他來當兵部尚書的原因。
他不服於謙。
資曆也比於謙老,讓他來當兵部尚書,能摘除於謙的印記。
朱祁鈺笑了起來:“那就在中樞,幫朕一段時間,等以後有了戰事,朕就調你去。”
“微臣謝陛下天恩!”孫原貞叩拜。
朱祁鈺笑了起來:“朝堂上人才太少啊,你給朕舉薦幾個,最好是能打仗的,現在天下都在打仗,就缺能征善戰的人才。”
孫原貞眼睛一亮。
皇帝這是為他搭建班底呢。
省著去了兵部,被於謙的人耍的團團轉。
“微臣是有兩個人才舉薦給陛下。”
“說!”
孫原貞恭敬道:“微臣舉薦溫州都指揮使李信,此人用兵穩紮穩打,處州指揮使張楷,此人也是將才。”
“李信朕記得。”
“溫州餘賊,就是李信帶兵平定未果,調你討之,才平定了溫州餘賊。”
“他確實夠穩的,抓不到敵酋,自己損失也不多,沒有功勞隻有苦勞。”
“那個張楷,是被陶得詐降誆騙的張楷?”
朱祁鈺笑道。
“陛下好記性,正是此二人。”
孫原貞道:“所謂將才,隻要聽命行事便可,不必有自己的想法,將帥方才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行軍打仗,哪有百戰百勝的?勝敗乃兵家常事。”
“李信、張楷,絕對是很好的執行者。”
“所以微臣舉薦。”
孫原貞說得對。
是人就會犯錯,失敗乃成功之母。
名將也是從一次次失敗總結出來的,沒有人天生是將軍,都是磨練出來的。
“那便調入京中,暫且入京營當個千戶,曆練一番,讓朕看看他們的能力。”
朱祁鈺笑道:“可還有彆人?”
“那微臣隻能舉薦自己的好友,陳文了。”孫原貞道。
“可是那個把雲南治理得井井有條的陳文?”朱祁鈺皺眉,對這個人印象不佳。
“陛下果然博聞強記,就是他!”
還真彆說,確實是個人才。
但是,他的舉主是高穀。
之前朱祁鈺也想重用他,可想到高穀,他心裡就膈應。
卻不想,陳文竟和孫原貞是朋友。
“雲南被他治理得很好,朕確實看到了他的能力。”
朱祁鈺斟酌沉吟。
孫原貞在京中沒有根基,支撐不起來兵部。
需要給他構建班底。
隻有孫原貞掌控了兵部,才能架空於謙,讓於謙成為無根之萍,最後他這根線,隻能乖乖任由皇帝攥在手裡。
“那就調入中樞吧,年富去了地方,他就去吏部做右侍郎吧。”朱祁鈺目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