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昆侖!(吃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昆侖!(吃

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昆侖!(吃(1 / 2)

第249章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昆侖!吃飯勿看)

“老太傅莫勸,有些人就是蹬鼻子上臉!”

“朕給他們臉,他們不知道珍惜,還以為朕欺軟怕硬。”

“朕就讓他們知道,得寸進尺的後果!”

朱祁鈺擺擺手:“此事不必再議,朕會親自管束宗室的,不必諸卿操心。”

“三月初便開始,便陸陸續續移民塞邊。”

“諸卿挑地方即可,其他問題朕來解決。”

朝臣也是歎服。

皇帝赤膊上陣,帶著朝堂衝鋒陷陣,還不是第一次了。

這個皇帝太有剛兒。

換做其他皇帝,都是拿著朝臣當槍使,他站在後麵當好人。

尤其對待宗室這種亙古難題,皇帝就喜歡用人,然後殺人,就如晁錯一般。

“陛下,老臣以為當放在平原地帶。”

“不占據要害,無險可守。”

“就算有心造反,也無傷大雅,更威脅不到中樞。”

“但也不能安置太往北,熱河沿著長城安置一些還行。”

“太遠了,怕是心有怨懟,對陛下名聲不利。”

“老臣的意思是,從北直隸移出一部分,再將部分近支宗室安置在北直隸,遠支宗室往長城外安置。”

胡濙辦法很折中。

照顧宗室的心思,又能遏製宗室的野心。

隻是苦了京畿百姓。

“至於這麼麻煩嗎?”朱祁鈺對宗室沒有好印象。

在他眼裡,宗室威脅著他的皇位,又無法成為臂助的大麻煩。

該怎麼處置宗室呢?

“陛下,宗室乃大事,絲毫馬虎不得。”胡濙認真道。

“京畿雖有災害,但和全國比起來,還算安穩,京畿百姓如何願意遷徙?”

朱祁鈺問。

胡濙低頭不說話,隻能強遷。

為了宗室安穩,隻能苦一苦百姓了。

“老太傅,您為國之心,朕清楚。”

“但不能為了宗室安定,而讓百姓受苦呀。”

朱祁鈺苦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京畿若亂起來,朝堂首當其衝。”

“朕竭力想讓百姓吃飽肚子,就是想讓天下安定下來。”

“國內沒有那麼多災害、那麼多叛亂,百姓安家立業,天下也就承平了。”

“若因為宗室,而讓百姓傷筋動骨。”

“與其這般,寧願不做。”

因為北直隸是平原地區,適合安置宗室。

又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宗室亂不起來的。

“陛下心懷萬民,乃社稷之福!”

姚夔跪在地上道:“陛下為京畿百姓著想,老臣以為陛下思慮甚是。”

“自古移民最是血腥,何事都可能發生。”

“而叛亂伊始,亦從移民開始。”

“陛下安土重遷,乃是讓京畿安定之本。”

“老臣以為,刑部可修訂律法,將罪犯遷徙至熱河,本地出現空當,適當安置宗室填充進去。”

胡濙皺眉,那得多大工程啊?多久能遷移完畢呢?

姚夔道:“山東富裕,又無險可守,老臣以為可大量安置宗室。”

“還有湖北,乃中原腹地,鐘靈毓秀之地,安置宗室綽綽有餘。”

“陝甘寧雖處西北,但也是中原精粹,完全可以安置宗室。”

他選的山東是最好的。

看看漢王造反,旦夕可平。

就是因為漢王被分封在山東,山東和河南,都不是霸業之基。

但王複有不同意見:“姚通政使,關中乃漢唐龍興之地。”

“萬一有賊寇挾宗室占據關中,以險要關隘抵擋天兵。”

“縱然無法動搖大明根基,但平定起來難度太高,不利於民間安穩。”

“安置甘肅、寧夏微臣沒有意見,但陝西不行。”

朱祁鈺有點哭笑不得。

仿佛在朝臣眼裡,宗室都帶著反叛屬性,這是太宗皇帝帶來的後遺症嗎?

“可甘肅、寧夏遠居塞外,宗室怕是人心不服啊。”姚夔道。

“寧願多給些賞賜,也不能安置在陝西。”王複語氣堅定。

胡濙點頭表示認可。

山西是想都不能想的,山西是山河形勝之地,從唐末五代以來,便是龍興寶地。

絕不能讓宗室占據。

湖南也不行,湖南遍地山川,雖不是成事之根,但卻是霍亂荊襄之源。

陝西更不行了,那是漢唐的根基,縱然現在荒涼。

但那地方有龍氣,自古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多誕生在關中。

“微臣以為湖北也不行,湖北乃九省通衢,天下之中心,若被人截斷湖北,等於大明腹部中了一拳,危害甚大啊。”

嶽正發表意見。

這不行那不行,乾脆把他們安置倭國去吧。

“山東、遼寧總可以吧?”

“北直隸也適當安置,甘肅和寧夏多多安置,還有熱河。”

“暫且先定下來這些地方。”

朱祁鈺表示無語:“詳細的,閣部擬出個條陳來,今日就不在這裡議了。”

“臣等遵旨!”

其實,最好的安置地點是熱河、吉林,這樣的邊陲省份。

如熱河,一片草原,無險可守。

吉林都司更是寒冷無比,不具備龍興之地。

而且都是地廣人稀之地,不存在稱王稱霸的本錢。

問題是宗室不願意啊。

彆看皇帝殺得狠,真移民的時候,宗室群起反對,皇帝的名聲可就徹底毀了。

歸根到底,得利誘。

人家真心願意去,才能紮根當地,若不願意,想方設法跑回來,皇帝有啥辦法?

總不能派五法司的人天天盯著宗室吧?

畢竟人家都被革除宗室了,宗人府怎麼盯著人家?

朱祁鈺瞅了眼馮孝:“去,把那些革除宗室的,統統招到武英殿外,朕要見。”

“皇爺,天不早了,怕是召集不起來了。”馮孝苦笑。

“那就明日早晨,朕下了朝就要見到他們。”

群臣想勸皇帝,不要濫殺了。

但估計皇帝也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敢勸諫。

“這個月,朕詔見了吳複七次。”

“他給朕上了七十八道奏章。”

“老人家耄耋之年,卻還惦記著天下百姓啊,其為國之心令朕動容。”

“他每一道奏章,朕都看了。”

“不止他,徐珵在遼寧,也給朕上了十三道奏章。”

“在地方的百官,聞聽朝中建立治水司,上奏章者不知凡幾,言之有物的奏章比比皆是,說明眷念天下的官員還是很多的。”

“他們的奏章,朕每一個字,都仔細地看了。”

“都給他們親筆批複了。”

“朕讓司禮監整理出來的條陳,你們拿回去研讀,酌情增加、刪改。”

“治水司馬上就要提上日程,閣部要將精力放在治水司上。”

“治水司新設,今年是最難的,框架必須搭建起來,條陳、律法都要擬定,規矩也要定下來。”

“然後才能具體辦事,讓下麵辦事的人有法可依,根據條陳辦事。”

“才不至於亂了方寸,朝堂也好管製。”

真正讓朱祁鈺動容的是,吳複多大歲數了,心思還在黃河身上,還有徐珵,已經是太監了,卻心心念念著治水。

僅此一個月,朱祁鈺收到一千二百多封關於治水的奏章。

天下百官提出的問題、解決辦法,多如牛毛,言之有物的奏章超過七百封。

有些濫竽充數,邀功邀賞的,都被朱祁鈺臭罵一頓,令其抄寫治水書籍,送入中樞。

“陛下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胡濙跪在地上:“陛下設立治水司,願拿出億億兩銀子,根治黃河,功業不在於舜帝之下!”

“臣等在景泰朝任事,與有榮焉!”

“請陛下,受臣等恭拜!”

這可不是吹的。

太祖皇帝如何?太宗皇帝怎麼樣?

治理黃河了嗎?

宋元就彆說了,沒一個好貨,黃河爛成這樣,就是他們乾的。

但大明皇帝可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結果做了嗎?

朱祁鈺肯拿出享樂的錢,來根治黃河,才是真的千古仁君。

“都起來吧。”

朱祁鈺認真道:“治水乃是頂天的大事,絕不能出現任何錯漏,閣部擬出條陳後。”

“公開出來,讓天下百官、民間文人、能人誌士參與修改。”

“務必要將治水之事,做到儘善儘美。”

朝臣拜服在地。

說完治水之事,朱祁鈺語氣一緩:“明天是二十八,要放榜了吧?”

景泰九年的恩科,已經在二月初九開考,二月十五考完。

題目是閣部共同擬定的,朱祁鈺單獨出了一道題,就是問治水之策。

還真發現個人才,叫白昂。

此人若按照曆史軌跡,應該在景泰八年進士登科。

但因為景泰八年進士沒有如期進行。

白昂來到京師後又回到家鄉,而通知考試後,又來不及入京,所以就耽誤了。

今年提前得知有恩科,則年前就來了京師,租賃了小院子,日日苦讀。

他的治水策論寫的極為精彩。

白圭看完後,十分驚歎其才華,將謄寫好的卷子送入內閣,內閣諸臣看完也覺得是個實乾型人才。

又將試卷送入宮中。

朱祁鈺看完,差點想略過殿試,直接點為狀元。

今年的進士科,能人可是非常多的。

很多套試卷,朱祁鈺看完歎為觀止,和景泰八年的進士科比起來,今年才是群英薈萃。

可以把進士看為選秀,景泰二年就是選秀大年,出了一大批超級牛人。

景泰五年的進士科能人也多。

景泰八年就差勁了,屬於選秀小年。

景泰九年賜了恩科,今年又是大年。

奈何劉健被趕去地方曆練去了,又抓捕了大批文人,否則景泰九年的恩科,會成為近十年的超級大年,會湧現大量決定未來三十年大明走向的超級人才。

“回陛下,禮部已經準備好了,天亮就放榜。”白圭回稟。

禮部各司都分出去了,但為國選材的權力,仍放在禮部,這是禮部的本部,朱祁鈺設科舉司,和教育司平行。

“朕已經迫不及待等待殿試了。”

朱祁鈺笑道。

“陛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經磨練,哪怕是天才也隻會淪為庸才罷了。”

胡濙認真道:“就如那趙括,本是天下名將之資,奈何提早上戰場,沒有經過軍中磨練,就貿然統率幾十萬大軍,才導致長平之敗,趙國就此斷送了根基。”

“國朝也是同理。”

“陛下超格擢取人才,雖能迅速補充中樞血液。”

“但揠苗助長,導致其人在地方曆練不夠,難堪大用。”

“陛下,國朝養士之路,已經非常完善了。”

“隻要陛下稍有耐心,人才自然如雨後春筍,年年都有,皆是治國良才,不負陛下所望。”

胡濙的意思是。

一,不能揠苗助長,不能看曆史線認為某人有才,就大用,這樣的人往往難堪大用。

因為人才是磨礪出來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不經曆磨礪的人,都是紙糊的人才,不經曆內卷的人才,是成不了超級人才的。

二,不能因為是選秀小年,就不重視人才,隻要磨練適當,這些人也會成為輔國良才。

三,人才磨礪是漫長的。

一個人往往少年中舉,青年登科,在地方磨礪十幾年,人過中年才懂其中奧妙。

又要經數年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磨練心智。

等心態平穩後,在老年才被擢取入中樞,在中樞磨練幾年,垂暮之年才會被重用,擢入閣部,治政天下。

這時的他們才真的懂得人生奧妙,治政水平才會高絕。

這樣的人,才是治國良才。

朱祁鈺站起身來,對著胡濙深深一禮:“老太傅治國良言,朕謹記。”

古之多少天才,如趙括、馬謖那樣的頂級天才。

不也是因為揠苗助長,而成為反麵教材嘛。

大明人才遍地都是,但要給人才成長的時間,年過六旬再征召入中樞,這樣的人,治國才穩,才懂進退。

“是以,陛下不能因喜好而擢取人才。”

胡濙認真道:“陛下當按才華論,僅按科舉這一張卷麵論。”

“然後根據卷麵展示出來的才華,人儘其用,物儘其才。”

“將其放到合適的發展軌道上,進行培養。”

“三十年後,方是開花結果的時候。”

“屆時中樞又是一批可支撐天下的人才。”

“隻要不改科舉之製,大明就永遠不會缺人才。”

“天下就能永遠正常運轉下去。”

胡濙勸諫皇帝。

朱祁鈺又行一禮:“謝老太傅教導,朕知道了。”

就如他去年硬提王越,導致媲美諸葛亮的超級牛人王越,成了殘疾,也成為朱祁鈺人生憾事。

他去年硬提拔的朱英,其人雖有才華,但做事獨行霸道,連林聰都不放在眼裡,無非仗著皇帝的恩寵。

都察院日日上奏章,批駁朱英在山東肆意妄為。

就如韓雍和年富,都是絕頂大才,但在兩湖之地,依舊施展不開拳腳。

也如中樞的耿九疇、白圭,都是皇帝硬提起來的,治政終究差了幾分火候,難堪大用。

朱祁鈺殺了很多人,導致中樞供血係統出了問題。

他又必須提拔自己人來填充這些職位,掌控皇權。

這也導致了,中樞之臣治政水平下滑,幸好有胡濙、於謙、孫原貞等老臣子扶持,勉強支撐罷了。

“老臣僭越了!”胡濙磕頭。

朱祁鈺親自將他扶起來,認真認錯:“老太傅,朕以前急切了,請諸卿莫怪,朕以後會多聽諸卿意見的。”

胡濙輕輕點頭。

這次生病,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了儘頭。

他扶持皇帝不了太久了。

在臨終前,他必須為大明做最後的事:一,幫皇帝整飭好吏治,吏治絕不能亂;

二,保皇帝無虞,保皇子誕生、成長;

三,物色下一任天官,執掌中樞。

他心裡的人選是李賢。

奈何皇帝對李賢芥蒂極深,他必須想辦法紓解皇帝心結,讓皇帝重用李賢。

再詔回督撫地方的老臣子,如王文、林聰等人。

讓這些老臣重掌中樞,方能平穩度過他病逝的過渡期。

中樞不能因為他一個人而亂。

還有就是皇帝,他擔心他去了,皇帝控製不住自己的脾氣,到時候真的成為了隋煬帝。

皇帝至情至性,又涼薄無情,做事急切,不計後果。

中樞有他和於謙,二人合力,尚能控製住皇帝。

可一旦他沒了,於謙必然自危,不敢抑製皇帝,畢竟他功高蓋主,已經封無可封了,皇帝殺他用他,就在一念之間。

到時候無人可製皇帝,大明傾覆與否就在頃刻之間。

他必須在死前,安排好一個牢籠,死死地控製住皇帝,讓大明在曆史的軌跡上,正常行走。

不能跑,不能跳,大明是天朝上國,不能崩盤啊。

所以,才有胡濙今天這一諫。

他不問自己前程,也不顧兒孫前程,必須要勸諫皇帝。

皇帝不懂治政,他來教。

就如當年,他初入官場,是太宗皇帝給他恩準,允他區區一個進士,遍及天下去尋找建文帝,待他歸來後,太宗皇帝給他一世富貴。

他欠太宗皇帝的,便用命來還,用命來扶著大明前行。

胡濙看著尚且乖巧的朱祁鈺,心裡鬆了口氣:這皇帝好處多,壞處也大,棱角分明,毀譽參半。

這樣的人不適合做皇帝的。

他要幫著皇帝改掉他的毛病,讓他正視自己,做一個合格的皇帝。

他才能放心的閉上眼睛。

“老太傅,看著朕乾什麼?”朱祁鈺扶著他,把他扶到錦墩上。

“陛下能聽進去老臣肺腑之言,老臣心中歡喜。”胡濙眼角蘊含熱淚。

他已經不能再扶著大明走多久了。

他是醫者,他最清楚自己的身體。

朱祁鈺抓著他的手:“當年邢國公和您扶著朕登基,這些年護佑著朕,這份情朕永遠記著。”

“朕也年過中年了,等今年過了生辰,就三十歲周歲)了。”

“您說的好話賴話,朕能分辨得清楚。”

“您是為朕好的,朕都聽著。”

朱祁鈺拍拍他的手:“您身體不好,平時少操勞一些,讓吏部左右侍郎多多幫襯著,您掌握著吏部大權即可。”

“朕還想著,有朝一日,收複昆侖山。”

“朕要去昆侖山上,封禪永年!”

“屆時,朕想帶著您去,帶著邢國公去,帶著文武百官都去!”

胡濙要跪下,朱祁鈺按著他,他立刻說:“老臣一定隨陛下去昆侖山,逢迎陛下封禪永年!”

氣氛莫名的多了幾分悲涼。

朱祁鈺大笑:“諸卿,昆侖山乃華夏祖山,華夏之根在昆侖。”

“自祖龍始,大一統皇帝禮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德,此為泰山封禪。”

“但太祖、太宗兩位聖君,卻沒有封禪泰山,兵駁斥了泰山五嶽獨尊的地位。”

“太祖有開天辟地之功,卻放棄泰山封禪。”

“太宗以勒石燕然為樂,不屑封禪泰山。”

“歸根結底,皆因宋真宗趙恒,壞了規矩。”

朱祁鈺對弱宋皇帝沒有好印象,冷笑道:“自古至今,泰山封禪隻有六位皇帝。”

“看看前五位,始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皆是聖君神帝,人君楷模。”

“再看看趙恒!他拉低了泰山封禪的下限!”

“他趙恒能封禪,朕看倭郡王都能封禪泰山!”

“哼,趙恒有什麼臉麵,和如此五位雄才偉略的聖君並列呢?”

朝臣可不敢說皇帝的壞話。

divcass=”ntentadv”哪怕是死了的皇帝,那也是皇帝。

“就說那趙恒,打著好好的仗,占據優勢,卻還向遼國臣服,簽下澶淵之盟!”

“朕看呀,還不如倭郡王呢!”

“就他,配封禪泰山?”

“按照他的標準,從古至今,有上百位皇帝有資格封禪泰山了!”

“讓太祖皇帝和趙恒並列?”

“癡心妄想!”

“朕日後修昏君錄,他趙恒,並列其中!”

封禪泰山,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天下大一統,以祖龍的疆域為準。

二,在位期間國泰民安,天下大治。


最新小说: 燧神逆修錄 這NPC不削能玩? 顧先生的作精小嬌妻 盜墓:我家有個甜心反骨崽 令狐誌傳 鬥羅之有神當有魔 崇禎的奮鬥! 江二娘傳奇 九龍玄蛟 一品女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