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請曆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名單無劇情,不喜可跳)
遼金西夏名將,全都要錄入文武廟中。
那麼大理、吐蕃名將是否該入廟呢?
“陛下,微臣認為,當入!”
耿九疇行禮道:“陛下欲效仿成吉思汗,自然也要學成吉思汗的胸襟。”
“如今漠北百姓,多信仰喇嘛教。”
“太宗皇帝收烏斯贜,以控漠北,陛下當將吐蕃名將列入其中。”
“也就寥寥幾個席位。”
耿九疇道:“微臣讀吐蕃史,有資格入帝王廟的是吐蕃開國君主,鬆讚乾布,吐蕃第一名將論欽陵,其餘人寂寂無名。”
“既然西夏名將都要錄入其中,烏斯贜名將也當列入。”
“未來收安南、朝鮮,也可擢一二人入廟。”
耿九疇從實際角度出發。
這個論欽陵,論是官名,本名叫噶爾欽陵讚卓,擊敗無數盛唐名將,劉仁貴、李敬玄、婁師德、薛仁貴都在此列。
不管是投機取巧,還是吐蕃史上誇大其詞,反正論欽陵確實有資格入廟。
“那就錄入!”
朱祁鈺覺得沒必要小氣,錄入兩個席位,收烏斯贜之心,不虧。
“陛下,您打算用哪一朝的名單?”胡濙問。
武廟的淵源,是唐明皇開元十九年置太公尚父廟,祭祀的是武聖人薑子牙。
唐肅宗、唐德宗陸續錄入文臣名將隨祀。
唐德宗第一次列入六十四位名將,配享武廟。
範蠡、孫臏、廉頗、王翦、白起、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賈複、寇恂、馬援、皇甫嵩、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慕容恪、檀道濟、王僧辯、慕容紹宗、宇文憲、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蘇定方、張仁亶、王晙、王孝傑。
管仲、田單、趙奢、李牧、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吳漢、馮異、耿弇、段熲、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王猛、長孫嵩、王鎮惡、吳明徹、斛律光、於謹、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裴行儉、郭元振、張齊丘、郭子儀。
這個名單,是第一次置六十四名將的名單。
朱祁鈺卻覺得,東漢名將錄入太多了,如果是一百人的名單,錄入這些沒有問題,但朝代這麼多,名將如雨後春筍,東漢占據的席位太多。
誠然,這些名將都震古爍今,奈何名額有限。
“匈奴、突厥等異族名將,也該錄入其中。”
“因為匈奴、突厥等異族,亦屬中華!”
朱祁鈺淡淡道:“吐蕃尚且能占一兩個名額,外族也理應占據幾個名額,不能厚此薄彼。”
他還知道,在西邊,還有匈奴、突厥的後裔。
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於乾德二年,對武廟進行增補。
升曆代功臣二十三人,舊配享者退二十二人。
升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二十三人。
退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二十二人。
這個名單,趙匡胤的政治考量偏重,退掉韓信、周亞夫,因為這兩個人造反被殺。
至於是皇帝的政治手段,還是真的造反謀逆,眾說紛紜。
可見大宋之胸襟。
於宣和二年,武廟十哲七十二將,正式出爐。
以張良配享殿上,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
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複、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
沒錯,武廟十哲,是宋徽宗推出來的。
金朝又增增減減。
朱祁鈺欲文武分治,居中建聖人殿,左文廟四座,右武廟四座,聖人若乾,文武各144人。
“馮孝,上紙筆,諸卿就此商定出大概人數,然後再慢慢再議。”
基本在宋徽宗的名單上,刪減。
“朕隻評戰功,不評人品。”
若評人品的話,韓信、周亞夫等都要拿下來,這就有失偏頗了。
“文武分置,若文武全才,如諸葛亮,核定他戰功多還是政績多,若政績多,則放置文廟中去,若戰功多,則放置武廟中去。”
“未被漢化的異族,也要酌情增入,比如匈奴的冒頓,也可編入其中。”
冒頓的白登之圍,逼劉邦俯首稱臣。
“陛下,從春秋戰國開始,老臣說名字,諸位同僚投票便是。”
田忌、晏嬰、樂羊、樗裡疾、司馬錯、甘茂、田文、趙勝、魏無忌、黃歇、蔡澤、蒙恬、龐涓、項燕、匡章、昭陽、魏冉、李信、王陵等等。
名將真的太多了。
“陛下,老臣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再補入兩位名將即可,目前得票最多是司馬錯和王賁。
這樣先秦名將有:管仲、孫武、樂毅、田穰苴、範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吳起、田單、趙奢、司馬錯、王賁。
秦朝再補入李信和章邯。
像蒙恬、蒙驁、任囂、王離都是頂尖名將,問題是座次稀缺。
“陛下,任囂征戰百越,就是如今的安南,後聞聽秦朝滅亡,一命嗚呼,死前將遺願交給趙佗,趙佗建立南越。”
姚夔道:“陛下若想收安南之地,可將任囂錄入其中。”
但任囂的戰功,可不如王賁和章邯。
“陛下,入任囂,不如將趙佗列入其中。”
白圭笑道:“趙佗雖稱帝,但又臣服於漢,南越之治,也由他而始。”
“將其錄入武廟之中,對安南也有了交代。”
朱祁鈺想過把趙佗列入帝王廟。
但和華夏曆史長河中璀璨的大帝比起來,趙佗就如米粒之珠了,放入其中,就拉低了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明太祖的成色了。
“就列入武廟吧。”朱祁鈺略微沉吟便同意了。
楚漢名將可就多了。
項羽是一定要列入其中的。
而且要在主殿上。
項羽,龍且,鐘離昧,英布,虞子期,季布,樊噲,盧綰,周勃,灌嬰,韓信,夏侯嬰,王陵、靳歙等等。
楚漢名將太多了。
拿出一個都耳熟能詳,震古爍今。
朱祁鈺斟酌道:“朕以為張良、蕭何、陳平、範增應入文廟。”
“像曹參、王陵、夏侯嬰等人,允文允武,可入文廟,也可入武廟,著實頭疼啊。”
增補如下:項羽、韓信、曹參、周勃、彭越、英布、龍且、夏侯嬰、冒頓、趙佗。
朱祁鈺可沒把項羽封為武聖。
項羽是造反派,武廟十哲把他剔除,就是為了穩定統治。
西漢原有的李廣、霍去病、周亞夫、衛青、趙充國。
朝臣提出來的名將這幾位:李陵、程不識、馮奉世、陳湯。
“陛下,就算不看人品,李陵遠遠沒有其祖父李廣之功;”
“馮奉世不過滅了西域莎車一國而已,被尊為名將,無非是其女入宮侍奉的原因;”
“陳湯也是西域名將。”
“西域兵弱,遠不如中原可比的。”
姚夔認為:“老臣以為,隻有程不識有資格入廟,而程不識也因為被李廣壓製一生,但其功績是實打實的。”
“姚卿所言甚是。”
朝臣的投票結果也差不多,補入程不識。
西漢名單:李廣、霍去病、周亞夫、衛青、趙充國、程不識。
衛青和霍去病必須上主殿,進上位。
東漢原有名單: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寇恂、賈複、耿弇、段熲。
“諸卿,東漢入廟的人著實多了些,雖是名將,但和周亞夫、李廣、趙充國比起來,相差太多了。”
朱祁鈺覺得東漢名將的功績,稍微差了一線。
雲台二十八將,沾了劉秀的氣運,比其他開國牛人比起來,稍微遜色一線,但也僅僅是一線。
“朕以為東漢開國將領,隻錄入鄧禹、馮異、耿弇三位,其他幾位暫時撤下去。”
朱祁鈺話音方落。
就遭到了反對:“陛下,雲台二十八將,馮異戰功第六,您卻將其錄入,那其他三位,如何自處?”
最後議來議去,不但沒減少,還加了一位,岑彭。
東漢開國:鄧禹、吳漢、賈複、耿弇、寇恂、岑彭、馮異,錄入七位。
去掉了皇甫嵩和段熲。
錄入班超、竇憲。
東漢名單如下:鄧禹、吳漢、賈複、耿弇、寇恂、岑彭、馮異、馬援、班超、竇憲。
三國名將可用鬥量,實在太多了。
張飛、呂蒙、陸抗、張遼、關羽、周瑜、陸遜。
曹操就很糾結了。
他至死都沒有稱帝,該把他歸入武廟呢?還是進入帝王廟呢?
還有司馬懿。
“陛下,老臣鬥膽,西晉建國,始於司馬懿,其人又被尊為西晉高祖宣皇帝,是以應該進入帝王廟。”
胡濙覺得入文廟和武廟都不妥。
曹操和司馬懿既當有立,裝了上千年,被朱祁鈺給戳破了,也是有趣。
“就依老太傅的。”
朱祁鈺道:“朕欲加個曹仁和張郃,諸卿意下如何?”
曹魏陣營裡,隻有一個張遼,是不是有點孤單了?
徐晃雖是名將,但沒有張遼震古爍今。
至於董卓、呂布、馬超,可就遠不夠格入廟了。
黃忠倒是有一絲絲希望。
“陛下,曹仁之功績,和這些人比起來,終究是差了一點點呀,張郃雖也是名將,若以張遼為標準,張郃是不夠格的。”
胡濙苦笑:“若以周瑜、陸遜為標準,老臣以為張飛也是差了一線的。”
真的怕比較。
像文聘、黃蓋等都是良將,但也僅僅是良將而已,距離入廟的資格還差挺遠的。
“諸葛亮入文廟或聖廟,不入武廟。”
朱祁鈺斟酌道:“若孫權沒稱帝,孫策倒是可入武廟。”
更尷尬的是,孫權稱帝後,把他親大哥給忘了,親大哥連個追封帝位都沒有。
孫權肯定是沒資格入帝王廟的,他和同時代的曹操、劉備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曹操和劉備是要入廟的。
“曹仁慘敗於朱桓,真是一生之憾啊,丟掉了入武廟的機會,就讓張郃入武廟吧。”
增補張郃。
三國名單:關羽、張飛、張遼、張郃、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西晉的名單沒什麼爭議的:杜預、陶侃、羊祜、王濬、謝玄。
隻增加一個,杜元凱。
新名單是:杜預、陶侃、羊祜、王濬、謝玄、杜元凱。
謝安和桓溫,可進文廟。
五胡十六國隻錄入兩個人:慕容恪和王猛。
慕容恪號稱十六國第一名將,一生未嘗敗績。
“諸卿,十六國要多補入幾個。”
北伐的祖逖,一定要占據一個名額。
“冉閔、石勒、慕容垂、拓跋珪、謝玄、桓溫、赫連勃勃、劉牢之、呂光等等,都可酌情補入。”
朱祁鈺幽幽道:“冉閔等雖是皇帝,但沒資格入帝王廟,就列入武廟吧。”
誠然,五胡亂華是漢族的至暗時刻。
但畢竟過去一千多年了,那些胡虜都已經漢化了,雖然心中憤懣,但該看開也得看開。
朱祁鈺沒提劉裕。
擺明了要將劉裕放入帝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