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特其實也不差。
整個分段其實同樣爆發了。
有了一個0.79的分段。
的確是突破了之前。
在保持分段的同時還能夠有所提升,這就已經達到了之前米爾斯跟他說的效果。
隻是有點可惜。
即便是做到了。
也還是不夠強。
因為這場比賽他不是最強的。
而短跑比賽。
他就是奔著第一去的。
沒拿到第一。
就是失敗。
即便是跑出來了驚人的成績,可就是因為輸了,導致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的的確確從節點上來說,田徑運動很是殘酷。
就在這場比賽之前,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還宣稱不管湧現多少的超新星,自己都會一直統治到2016年。
這句話他上一世也說過。
就是很可惜,在這一世已經被破了。
巴黎站。
洛桑剛剛結束。
根本沒有多少強人露麵。
六巨頭全都缺席。
蘇神不參加。
博爾特也沒有參加。
一場激烈的大戰之後是需要給身體恢複和休息。
知名的運動員裡麵。
隻有加特林參加了。
他參加這場比賽也是為了錢。
而且這些人都不參加,正好給了他機會。
但即便是這樣的。
也沒有那麼順利。
不是說加特林狀態不行。
而是有個人狀態太好了。
沒有大神參加。
加特林本來以為自己可以穩穩的賺一筆美刀。
讓自己舒服舒服。
安慰安慰自己這一次來歐洲的小心靈。
賺賺票錢。
參加這一場比賽的名將不多。
也就是勞模羅傑斯。
自己的隊友貝利。
還有點威脅。
歐洲這邊最強的也不過就是一個所謂的白人第一,勒梅特裡。
再加上張培猛和勞逸。
這個陣容在他看起來自己應該是穩穩拿下。
可事實的發展有些沒在預料之中。
現場解說員開始介紹——
第三道賈斯汀·加特林,這位美國短跑界的傳奇人物,有著輝煌的過往,多次在大賽中折桂,其跑姿和技術堪稱教科書級彆。
第四道白人也能飛,克裡斯托弗·勒梅特裡,歐洲短跑的代表人物之一,技術全麵,具備強大的衝刺能力。
第五道張培猛,不敢相信一個不是蘇趙的選手,個人最好成績,現在也衝到了9秒80。
他的成績就是三天前在洛桑創造。
如果他還能保持這樣的成績。
很有可能他也是比賽的絕對競爭者。
……
其實在解說的時候。
現場解說員看到解說的台詞都感覺……
有些陌生。
這個時候他才突然反應過來。
什麼時候東方的短跑這麼強了?
哦,好像世界紀錄都已經是東方人保持了。
蘇好像已經證明了。
黃種人才是最適合跑步的人種。
雖然有些離譜,但是按照這幾十年宣傳的人種論來看,不就該是這樣嗎?
既然世界紀錄現在是黃種人所有。
那麼再來一個能夠跑到9秒80的,好像也不稀奇。
張培猛。
鬼知道他在這一場現在的Pb。
既然僅僅排在加特林之後。
連加特林的兩個隊友都被他壓的死死的。
當然貝利和羅傑斯肯定不服。
但……不服沒什麼鳥用。
短跑的強弱是需要用腿來衡量的。
張培猛。
感覺今年的狀態極佳,他自己也隱隱約約的發現了這個係統,所以他不想浪費。
他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為他也害怕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
是不是沒有多少的巔峰時期了。
他甚至開始痛恨起來自己為什麼有幾年會那麼的頹廢。
那麼的散漫。
如果不是,早早來到二沙島。
鬼知道會是怎麼樣。
雖然說勞逸,年紀更大一些。
可他也就比勞逸小兩歲不到。
人家今年都要28了。
他也年滿26。
所以他一開始著急。
自己到底還有幾年?
之前還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時間總是用不完。
現在卻突然擔心起這個問題了,開始痛恨自己之前為什麼要那麼散漫。
他現在真是一點時間都不想浪費。
現在通過上一場比賽,已經坐上了第3人的位置。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他還想要繼續進步,他想要在大賽裡麵有所斬獲。
所以拿加特林練練手正好。
畢竟加特林是個前奧運會冠軍和前世錦賽冠軍名頭還是響當當。
老了點也沒關係。
到底他狀態還是保持的不錯,去年還打開過9秒80呢。
不過今年。
看他這狀態就知道想要開9秒80不容易。
那既然不容易。
自己就有機會。
加特林也是醉了。
沒想到自己堂堂的前奧運會冠軍,前世錦賽冠軍竟然會在這裡被一個亞洲排名都不是前兩位的人給盯上。
這真是他職業生涯以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現在已經發生了。
而且整個短跑的趨勢他也看明白。
現在不是在看不起人家是什麼人種的時候。
現在不管是短跑的世界紀錄,還是短跑的奧運會紀錄,還是短跑的奧運會冠軍,以及短跑的世錦賽冠軍。
好像100米的。
都是東方人。
那既然這個樣。
就說明人家真的崛起了。
自己也沒有什麼資本好在瞧不起他們。
不過還有自己的自尊,而且他這場比賽是為了錢而來。
怎麼可能拱手讓人。
想到這裡,這段時間無名的火氣,讓他突然就惡狠狠的瞪了過去。
哪裡知道。
張培猛根本不慣著他。
京爺屬性發作。
加特林怎麼看他的,他就怎麼看回去。
兩個人就這樣大眼瞪小眼。
誰也不準備讓。
該死的。
看到這裡加特林鬱悶啊。
什麼時候?自己連名字都記不全的人。
都敢這樣麵對自己的目光。
你以為你是蘇趙嗎?
加特林忍不住開了口。
結果人家張培猛反手就是一句——
你以為你是六巨頭啊?
你都不是巨頭。
裝什麼裝呢?
阿這。
這就給加特林整個人都梗了回去。
是啊,這個年代又不是巨頭級彆。
逼格擺不起來呀。
現場的解說員和觀眾當然是看熱鬨不嫌事大。
恨不得兩個人直接打起來才好。
而且有點火藥味,讓大家對於比賽的憧憬也會更足。
有了這個小插曲。
比賽正式開始。
set。
電子口令響起。
選手們都俯身下去等待最終槍響。
幾秒之後。
隨著發令槍響。
“砰”的一聲。
猶如驚雷炸響,整個賽場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屏氣斂息,目光緊緊地鎖定在賽道上。
張培猛采用了獨特的三檔起步外加雙相位驅動技術,這是他和湖凱團隊經過長時間研究和訓練的成果。
加上了蘇神的肯定。
肯定錯不了。
隻見他的雙腳如同彈簧一般,瞬間發力。
身體前傾。
頭部和軀乾保持中立。
減少水平搖擺帶來的能量損耗,同時肩部保持極大的擺動幅度。
卻又能巧妙地內收靠近身體兩側的平麵,顯示出極強的控製力。
更不要說他本來就超人一等的反應速度。
在起跑的瞬間,幾乎與槍聲同時啟動。
前腳掌有力地蹬踏著地麵,借助雙相位驅動的力量,迅速向前衝去。
反應時間0.120。
加特林又不是山縣亮太。
被強製壓下去。
一點也不稀奇。
畢竟加特林的反應時間隻有很普通的0.153。
不能說慢,但是也說不上快。
光是反應時間就被張培猛壓住了0.03。
當然加特林也不是吃素的。
就算今年他在奧運之後,也選擇了給自己的身體恢複。
但實力還是在。
采用了經典的八字式啟動。
這是當今國際一流選手的主流啟動技術。
膝蓋內收。
前57步往兩側蹬地。
發力迅猛。
從靜止到加速的過程一氣嗬成。
他的啟動堪稱完美,頭部和軀乾穩定中立,這一點就算是張培猛,也沒他那麼穩。
做的的確很好,基本功極其紮實。
頭部和軀乾的穩定中立還是加特林更勝一籌。
但你光是一個點,贏了也不行。
因為短跑是整個體係的結構。
即便是啟動。
張培猛還是依靠三檔起步,以及他新研究出來的雙相位驅動技術。
竟然在啟動階段和大名鼎鼎的賈斯汀.加特林。
平分秋色。
蘇神和趙昊煥看著。
都是連連點頭。
張培猛的進步和今年的出色表現實在是有些超乎預期。
即便是袁郭強都沒想到。
蘇神和趙昊煥不參加比賽。
他們在鑽石聯賽麵對這種世界級的頂尖名將。
都有一戰之力了。
這說明整體的水平。
的的確確是在大幅度提高。
啟動之後,便是關鍵的加速階段。
張培猛的步伐頻率極快,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
隻見他的大腿高高抬起。
小腿迅速前擺,落地時精準而有力。
借助地麵的反作用力,不斷提升速度。
同時,他的雙臂快速地前後擺動,與步伐節奏完美配合,帶動著身體向前飛馳。
在加速過程中,張培猛始終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和穩定。
頭部和軀乾,雖然做的沒有加特林那麼的穩定。
但也不差。
依然保持在身體的中軸線上。
起碼這就足夠用了。
加特林的加速同樣出色,他保持著高頻率的步伐和穩定的重心,每一步的步幅都很大,而且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
擺動腿前擺時,大腿接近水平麵。
髖關節擺動角度大,為身體提供了強大的推進力。
在這個階段,緊緊地跟在張培猛身後,兩人之間的距離始終保持在一個身位左右。
這裡本來對於這場比賽沒有太多期望的觀眾們。
情緒被徹底點燃。
他們站起身來,大聲呼喊著選手的名字。
氣氛頓時就起來。
邁克爾·羅傑斯起跑技術嫻熟,他充分利用腿部的力量,快速地邁出前幾步。
雖然身高不占優勢,但他憑借出色的技術和強大的腿部爆發力,迅速跟上了第一集團的步伐。
暫時排在第3位。
克裡斯托弗·勒梅特裡這邊,他的膝蓋內收,前幾步有力地向兩側蹬地,發力迅猛。
看得出來,起跑節奏把握得非常好。
在短時間內就將速度提升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作為白人短跑的佼佼者,勒梅特裡在起跑階段就展現出了他的技術優勢……
的確是很不錯,很紮實。
但就是。
也隻剩下很不錯,很紮實了。
這裡不是法蘭西的國內。
在世界的舞台上。
他的實力還是不夠的。
9秒90都打不開。
根本就沒有辦法加入第一集團的競爭。
勞逸也不甘示弱,他集中全部精力,在槍響的瞬間全力起跑。
儘管與前麵幾位頂尖選手相比,他的起跑速度可能稍遜一籌,但他毫不氣餒。
咬緊牙關,努力跟上的節奏就行。
他深知。
起跑雖然重要,但比賽的勝負還取決於後麵的每一個階段。
他要在後續的賽程中尋找機會,實現突破。
後麵才是他的穩定區域。
這裡他隻需要儘量做好就行。
進入加速階段。
萊恩·貝利在加速階段充分發揮出自己爆發力強的優勢。
他的步頻和步幅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大腿高高抬小腿快速前擺。
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
雙臂快速有力地擺動。
帶動著身體向前飛馳。
貝利做得很不錯,就是他的身高還是太高了一點,想要在這裡做出成績來不容易。
他也不是那種前麵啟動加特彆猛的人。
邁克爾·羅傑斯倒是做的不錯。
利用自己寬長的步幅,大步流星地向前奔跑。
他的步頻也不遜色,在加速過程中,他巧妙地調整著步幅和步頻的節奏,讓自己的加速過程更加流暢。
他的呼吸節奏穩定,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為身體注入強大的能量。
推動著他不斷向前。
羅傑斯之所以能表現這麼好的的確確有蘇神上次提點的原因。
也是他自己能夠放下臉麵,虛心求教的收獲。
你可以直接看得到他現在的步頻和步幅的搭配。
更加的精妙。
說明你也在裡麵得到了靈感。
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
支撐腿蹬地時,腳尖刻意外旋15度。
將地麵反作用力導向正前方,這種斜向發力術讓他在起跑階段就獲得額外的推進力。
左臂擺動幅度比右臂大10度,這種非對稱擺臂法看似怪異,實則是為了平衡超大步幅帶來的身體扭矩。
是的。
他在蘇神的那段話下。
覺悟了不少。
開始調整自己的比賽模式。
十米二十米三十米。
進入途中跑階段。
張培猛和加特林的技術特點愈發明顯。
張培猛的擺臂幅度大而有力,手臂前後擺動的角度達到了120度。
每一次擺臂都像是在推動著身體向前飛行。
他的擺動腿下壓扒地技術運用得極為嫻熟。
在擺動腿轉入支撐時,膝關節彎曲角度合理,能夠有效地緩衝著地時的衝擊力,同時迅速轉化為向前的動力。
踝關節在支撐前期積極緩衝。
在蹬伸階段充分發力。
為他的高速奔跑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加特林在途中跑時,肩膀左右晃動的幅度極小,他似乎刻意控製著肩膀,以此來壓低重心,減少能量的損耗。
他的擺臂重點放在向前擺,通過強大的核心力量帶動身體前進,上半身前傾幅度較大,蹬離地麵瞬間腿與地麵的夾角也較大,使得擺動腿的做功相對較小。
這都是為了。
他的送髖。
加特林送髖。
也是田徑曆史上的著名風景線。
這是他途中跑速度能保持高級感的關鍵。
然而,張培猛並沒有被加特林的優勢所嚇倒。
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技術。
緊緊地壓住加特林。
不給機會反超。
加特林沒有想到張培猛竟然這麼頂。
途中跑都沒給自己占到多少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