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內心更是憤怒。
莫名其妙的憤怒。
你要是蘇和趙就算了。
你憑什麼?
憑什麼可以壓著我?
你算什麼人啊?
這種心態讓加特林有些爆炸。
砰砰砰砰砰。
極速爆發!
這個時候加特林想要拉回來。
想著極速區應該可以乾掉他。
就在這個時候。
張培猛做出了自己的回應和調整。
擺動腿前擺時。
膝蓋高度剛好與腰部齊平。
小腿自然折迭。
落地時腳尖對準身體中線,每一步的誤差不超過3厘米。
當跑到50米處,他突然做了個驚人動作——上半身瞬間挺直0.5秒。
這個反常規的直立調整。
其實是為了緩解髂腰肌的疲勞。
如同F1賽車在彎道時短暫鬆油門調整重心。
這種大膽的技術處理讓他在衝刺階段仍能保持動作不變形,當其他選手因肌肉疲勞出現步幅縮水時,他的步幅誤差始終控製在0.05米以內。
在極限的運動裡麵就是這樣。
你比彆人多休息了一點點的單位。
多放鬆了一點點的時間。
你的肌肉反饋就會完全不同。
肌肉供血也會不同。
這麼來一下。
整個極速。
都可以,爆發起來更有感覺。
更有持久性。
同時擺動腿落地前,小腿以30度角快速扒向地麵。
這種動作能將地麵反作用力提高利用。
這讓。
加特林遲遲都沒有獲取到他想要的效果。
本來加特林想著這一場比賽六巨頭都不在,卡特也不在,自己可以穩穩當當刷個冠軍。
沒想到這一些人都不在,竟然也還有人要和自己做梗。
你算什麼?
你也要欺負我???
加特林被四巨頭壓的喘不過氣。
沒想到現在又變成六巨頭。
關鍵是這六巨頭還沒有他的份。
更加感覺難受。
加特林決定認真了。
他的頭部與軀乾保持在同一條中軸線。
左右晃動幅度控製在1.3厘米以內——這個數據比年輕選手的平均值低40%。
足以顯現他的基本功有多好。
難怪格林這個技術皇帝連博爾特都噴,就是在技術上不怎麼噴加特林。
擺動腿前擺時,大腿與地麵夾角始終維持在88度。
小腿折迭角度精準到135度。
就像是。
他的肌肉就像預裝了操作係統。
每個動作都按預設程序執行。
同時,他采用小幅度高頻擺臂技術。
擺臂幅度控製在肩關節前後35厘米區間。
肘部彎曲角度恒定為95度。
通過減少橫向擺動消耗,將動能損失率降低至11%,比同場選手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
他的支撐腿著地時,膝關節彎曲角度為165度,踝關節背屈25度,形成一個高效的緩衝蹬伸係統。
這種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地麵衝擊力對肌肉的損傷,同時將蹬地力量的85%轉化為前進動力。
但……
花樣是整的不少。
就是差距。
並沒有縮小多少。
七十米八十米。
加特林是在縮小差距,但是這個差距的縮小速度。
讓加特林已經著急起來了。
其實說白了,技術問題做的不大。
但就是。
他現在的硬實力。
不夠用。
如果是去年,那都能夠拿下來。
但是今年因為要給自己身體足夠的恢複和休閒時間。
加特林並沒有讓自己。
太過於往死裡練。
適當給自己的身體進行休整。
這其實做的對。
沒有這樣合理的運作,身體什麼時候上強度什麼時候不上強度,如果這都分不清楚,那就沒有加特林後麵的連續爆發。
也沒有2015年的高潮。
但是這樣做的弊端就是。
會有某幾年。
比如說休整的這段時間。
他不可能在擁有之前的頂峰狀態。
比如說……
現在。
加特林曆史上今年就沒打開過9.85。
這成績在原本的時間線上也許還可以。
但是放在現在這個時間線上。
就顯得不夠看。
因為這時代,光是能夠打開9.70的就有6個。
能夠打開9秒90的。
更是比。
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多。
加特林這個。
強度不夠了。
即便是他的最後技術也施展的不錯。
上半身保持著15度左右的前傾角度,這個角度既能減少空氣阻力,又能維持身體平衡。
肩膀處控製得也極好,左右晃動幅度極小,幾乎保持在同一平麵。
張培猛。
一直都是優勢。
隻是大小問題。
支撐腿蹬地,膝關節彎曲角度為110度。
小腿與地麵夾角4度。
這種角度能夠將蹬地力量的78%轉化為水平向前的推進力。
雙臂快速擺動,前擺高度超過肩部,後擺時手肘幾乎觸及腰部,擺臂頻率達到每秒3.8次,與步伐形成完美配合。
就是重心控製。
還是不夠好。
當然也可能是前麵做的太好。
消耗太多。
現在張培猛自己還沒有消化於這種消耗的能力,還需要更多的經驗。
頭部與軀乾並不處於同一直線。
這樣就會讓身體過度晃動。
造成額外能量損耗。
不過這是精益求精。
力圖完美的表現。
事實上就沒有幾個人能在一場比賽裡麵做到完美。
因此隻要儘可能去做好就行。
如果不能顧及所有的方麵,那儘可能照顧更多的方麵就夠了。
這一點張培猛又不是新手了,他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
沒什麼好糾結。
一個點做不好就做下一點。
多做好幾個點。
你糾結一個點,要有用的多。
今年他的心態也在進化。
也不知道是不是更成熟了。
還是他也感覺到了自己職業生涯可能時日無多。
這種感覺。
讓他對於整個比賽都有著不同於以往賽季的企圖。
本來這場比賽張培猛覺得自己想要拿下第一恐怕不容易。
加特林畢竟還是名聲更大。
但是呢?
現在事實證明了。
名氣大不一定有用。
不一定就戰勝不了。
隻見衝刺區張培猛同時加大擺臂幅度,帶動肩胛骨後縮。
這使得使上半身前傾角度增至20度。
此時,他的踝關節蹬伸力量達到峰值780N。
小腿三頭肌與跟腱形成的生物彈簧係統。
儘可能來提升自己的蹬地效率。
加特林強行衝擊。
在後麵緊追不舍。
沒想到到了80米都還沒有追上。
這到時候飛機票的錢都不夠啊。
當然這是個玩笑話,可第1名和第2名的獎金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說第一能有幾十萬美刀。
那麼第二就隻剩下了一半都沒有。
現在大賽自己露不了臉,難道小賽打打野也不行嗎?
還真就……
不行。
因為彆人大賽露不了臉,也想要小賽打打野呀。
這打野現在也變得困難了好不好?
你想要打野也得層層的人群中衝出來。
沒有人再會給你輕輕鬆鬆讓位了。
90米。
這個時候張培猛已經感覺到了身體上的抖動越來越加劇。
這沒辦法,整體的分配來說,他就是均衡偏向前程。
所以他的前麵消耗也更多。
隻是說他沒有像蘇神那樣走極致前程路線。
可100米,他隻需要總體以上比彆人快就夠了。
不需要顧及方方麵麵。
那樣的想法是不專業並且愚蠢的。
他現在隻想要更快。
前麵如果不發這麼多力,後麵當然可以輕鬆不少,但是總成績卻可能下滑。
還不如逼自己一把。
加特林看到了機會,他也沒有放過,立刻來了精神全力圍剿。
衝過終點前十米。
張培猛的即時心率達到198次/分鐘。
&nmol/L以上。
但他依然保持著清醒的意識。
這得益於蘇神在二沙島獨創的“分段恢複訓練法”。
也就是通過一定程度下模擬極限狀態下的神經調控,大幅提升了抗疲勞能力。
對於短期的突擊備賽。
效果明顯。
張培猛就是受益者。
這裡雖然疲勞。
可身體卻已經提高了習慣程度。
所以。
依然可以堅持。
這個時候,楊劍也有些著急,大喊頂住,頂住。
因為解說員是上帝視角。
能夠更清楚地看見後麵已經有人追上來。
追上來的這個人就是加特林。
但是現在重點已經近在咫尺。
怎麼做呢。
加特林覺得自己已經看到了希望。
自己比不過蘇和趙。
怎麼也不至於淪落到被亞洲第3人乾掉吧。
但。
張培猛這裡。
看著終點線。
做出了新的反應。
這。
就是蘇神一直希望他能做到的。
在還剩幾米的距離上。
張培猛開始做出了壓線準備。
98米,99米。
張培猛提前0.2秒啟動側身壓線技術——
身體向左側旋轉15度。
以肩部優先觸線。
因為肩膀就是軀乾最前麵的部分。
這個動作比正麵衝線理論上可以縮短0.15米的衝刺距離。
“壓線!!!!!”
“9.85!!!!!”
“最後看起來和加特林差不多呀,不知道是誰贏了。”
可很快。
楊劍就得到了答案。
“張培猛……”
“最終核定結果是我國選手張培猛拿下了第一!!!!!!!!!”
“他在最後0.01秒穩住了優勢!”
“以0.01秒的優勢戰勝了美國名將賈斯汀.加特林!!!!!!!!”
“成了巴黎鑽石聯賽的100米冠軍!!!”
“沒想到除了蘇神和趙昊煥,還能用我國選手登上鑽石聯賽100米的冠軍領獎台!!!”
“張培猛,做的實在是太棒了!!!”
當然棒。
張培猛大口大口呼吸著空氣。
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夠有一天把當年在電視機裡看到的超級明星賈斯汀.加特林。
斬於馬下。
悉尼奧運會的時候。
那個時候還在看電視的,他恐怕怎麼也沒想到。
有一天自己會戰勝這個名字。
哢嚓哢嚓哢嚓。
“請問張,戰勝加特林什麼感覺?”
“請問賽前就想過自己能贏嗎?”
“賽前你和加特林對視,會不會影響心態呢?”
……
好家夥。
原來。
蘇神和趙昊煥,他們拿下國際比賽冠軍之後是這樣的待遇。
不說彆的。
首先眼睛就受不了。
需要適應。
這鎂光燈簡直是要把自己閃瞎。
不過好不容易拿了冠軍。
該說還得說。
“沒什麼感覺,我隻不過是正在走過蘇神和趙昊煥走過的路。”
誰叫加特林賽前大小眼瞪他。
咱京爺不是好惹的。
“沒想過,但一切皆有可能。”
“影響心態?的確有影響,但現在來看影響的是他的心態。”
好嘛。
你們中國人都是這麼會說話的嗎?
簡直是藝術感嘲諷反諷全都拉滿了。
難怪未來中式英語在國外反倒會流行起來。
的確是這些話。
老美那邊的采訪完全不可能說出來。
電視機這邊,趙昊煥也說,平常看張培猛不愛說話,有點高冷,沒想到說起來也是這麼的搞彆人心態。
蘇神掃眼。
這不愛說話和高冷。
怕你才是標簽吧。
但趙昊煥對自己一向沒這個感覺。
蘇神也笑道。
“和咱們打嘴炮,他們的確還差點意思。”
而且他心情好的另外一個原因也是。
張培猛的確跑得不錯。
尤其是最後。
讓蘇神感覺到大為欣賞。
有這個技術和覺悟。
張培猛更上一層樓。
不是問題。
大賽的過關率也會更高了。
至於記者過來問一句,張培猛這次賺了一大筆,會不會高興的睡不著覺?
張培猛直接白了他一眼,開口道:
“這點錢還不夠我銀行卡裡的零頭。”
“有什麼好高興的?”
“你這麼窮的嗎?”
呃。
記者:……
給這個記者直接乾自閉。
當然張培猛說的也是實話。
雖然他的收入是大大不如蘇神和趙昊煥。
可不如這兩個人很正常啊。
不代表他一年賺的錢就不多。
隻要能打開10秒。
在整個亞洲的收入都是可觀。
更不要說還有蘇神這邊請的專業團隊運營。
加上蘇神給整個隊伍拉過來的讚助。
早就已經財務自由。
這些錢雖然不少,但你要說讓他睡不著覺,那肯定不至於。
他又不是剛剛開始賺一筆的謝文君之類。
錢。
早就夠用了。
所以他這一眼。
充滿了真實。
而越是真實。
越是快刀。
越是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