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鈺一開始對這個自幼看著自己長大的叔父還是很惋惜的。
可當他得知紀親王不惜拖著整個江山謀逆的理由時卻出奇憤怒了。
彆人犯這個錯,他頂多隻是按律處置,根本不會生氣。
可紀親王是當朝親王,司空皇族弟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司空一族的先祖為何要定下閉關鎖國的政策,卻還是為了一己之私做出顛覆江山之舉,司空鈺是真的憤怒了。
可紀親王明顯不覺得自己有錯。
最初一心求死的人被司空鈺接連質問後反倒有了些許生氣。
他高昂著腦袋,揚聲道:“本王當然沒忘了自己是司空氏的弟子,正因為本王是司空氏的弟子,帝國親王,才更要行此事!
當年先祖為避免戰亂才以雲中大陣將整個帝國圍困其中。
可如今外麵的世界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你出去看看,隨便一個邊塞小國的衣食住行都要比我中央帝國先進數百倍!
你們知不知道,當年連帝國的門檻都尋摸不到的一個邊塞小國,如今的糧食畝產量卻比中央帝國多出兩百多斤!
還有他們的車駕、官道,乃至保暖的衣服都是柔然便宜的棉花!
可我們的百姓還在用麻葛保暖……”
紀親王像是要將心頭所有的不滿全都發泄出來。
樁樁件件的羅列著外麵比中央帝國先進的地方。
到了最後,他才淒聲道:“我兒不是任性頑劣之徒,他闖出雲中大陣不是為了淘氣尋開心!
他是
找到了能讓帝國百姓生活的更好的方法!
王妃亦是想讓受難的百姓們活下去才會冒險幫我兒的!
他們才是真正心係天下百姓之人,是本王愚鈍,隻知遵守先祖遺訓,不分青紅皂白就由著先皇處置了他們……”
紀親王激憤之下說出口的話卻讓大臣們都沉默了。
司空鈺也被紀親王的話引起了三十年前的回憶。
“朕若是沒記錯的話,阿煜擅自出雲中大陣被發現的那年,帝國的確遭遇了一場百年未有的旱蝗之災。
所以,阿煜是為了讓百姓們不再受饑餓之苦,才開始有說父皇解除封禁,讓帝國恢複與外界往來的?”
畢竟是自己的親人,司空煜更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夥伴,紀親王的幾句激憤之言就激起了皇帝的愧疚之心。
聞言紀親王更是振振有詞道:“自是如此,難道還能有彆的原因?”
明明是他的妻兒違反法紀在先,他自己謀逆在後,可就因為他的妻兒死了,好像他做的所有荒唐甚至罪大惡極的事情就都變的理直氣壯了。
皇帝司空鈺因對當年的事情有疑惑,所以耐著性子道:“既是如此,為何當年你不把真相說出來?
父皇雖然謹遵先祖遺訓,卻並非蠻不講理之人。
但凡你將阿煜的做法告訴父皇,父皇都不會那般決絕的處置了阿煜和皇嬸。
為何非要等到今日才用這種方法揭露出來?”
紀親王怔然望著司空鈺,“那是你的父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