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天子的局限性,老劉的近視眼
“怎麼,聽到我說天子,不敢聽了?”
蘇璟看著劉伯溫,淡定的喝了一口茶。
這是明朝,妄議天子這行為,還是相當嚴重的事的。
蘇璟自然是知道的,不過他倒也沒那麼怕。
因為他並沒有打算詆毀朱元璋,同時眼前這個老劉學識不錯,還聽過更勁爆的內容。
要是真怕了,那應該永遠都不來見自己才對。
“還請蘇公子詳談。”
劉伯溫終究還是選擇了繼續聽下去。
這可是朱元璋想知道的問題,他不想聽也得聽。
蘇璟淡淡道:“要論這科舉為何會停,原因是多方麵的。”
“但最重要的緣由,與天子關係最為深刻。”
“老劉,我問你,當今天子是何出身?”
劉伯溫當即回答道:“一介布衣。”
他可不敢說朱元璋是乞丐。
蘇璟笑笑道:“布衣可是說高了,咱們的天子其實本身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亂世之中建立了這大明王朝。”
“可以說,當今天子雄才大略,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帝王能比得上的。”
聽到蘇璟這般誇讚朱元璋,劉伯溫的心裡也是稍稍鬆了口氣。
還好,並不是什麼詆毀譏諷的話語。
隻是,他這口氣還沒鬆完,蘇璟便繼續道:“但正是因為如此,天子也有著其局限性。”
局限性?
劉伯溫開口問道:“蘇公子此言何意?”
蘇璟說道:“很簡單,因為咱們天子原本農民,即便是當上了皇帝,也無法改變其一些刻在骨髓中的老農思想。”
“當然,這些老農思想並不代表就是不好的。”
老農思想?
劉伯溫微微蹙眉,似乎對於蘇璟的這個描述有些陌生。
但細細品味,倒是覺得有幾分道理。
農民心裡怎麼想的?
與朱元璋的一些心思印證一下的話,竟然是十分的契合的。
“蘇公子大才,老劉受教了。”
劉伯溫朝著蘇璟拱手道。
“這就大才了?老劉你這拍馬屁的功夫不到家啊,怪不得在你家老爺那裡過的不太舒暢。”
蘇璟調侃道。
隻是這話卻是讓劉伯溫猛然一驚,自己和朱元璋的相處,問題是不是就出在這裡。
自己向朱元璋拍的馬屁,太少了!
老農思想的朱元璋,其實對拍馬屁這一套還是很受用的。
當然,不能是瞎拍,拍到馬腿上課不行。
“多謝蘇公子指點。”
劉伯溫再度朝著蘇璟拱手致謝。
這就讓蘇璟稍稍有些尷尬了,自己隨口的調侃,竟然被劉伯溫當真了。
不過還好蘇璟臉皮厚,很快便恢複正常神色。
“不談這個了,繼續說天子,這老農思想下的天子,對於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最看重的是什麼?老劉伱覺得呢?”
蘇璟朝著劉伯溫問道。
劉伯溫稍微想了想道:“應當是才能。”
科舉是選拔人才的,自然是才能為先。
蘇璟點點頭道:“說的倒也不錯,但需要詳細一些,這個才能不是讀書的才能,而是處理實務的才能。”
讀書的才能和處理實務的才能。
蘇璟這麼一點撥,劉伯溫的臉色頓時恍然大悟。
沒錯,朱元璋選才,看重的是實用性!
蘇璟繼續道:“老劉啊你再看看當今天子手下的能人,武將就不說了,科舉選的不是武將,說說文臣。”
“韓國公誠意伯這些的,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才能兼備。”
“習慣了這些手下的天子,驟然間通過科舉選拔出了一群人,他們在天子的眼中,怕是根本稱不上是人才。”
凡事就怕對比。
這朱元璋手底下的全是能人,這大明才開國第一次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怎麼能和這些嫩能人相比。
心裡落差一大,自然會覺得科舉選出來的人才,都太普通了。
劉伯溫認真聽著蘇璟的話語,不自覺的點了點頭:“蘇公子看的透徹。”
蘇璟看了一眼劉伯溫道:“不是我看的透徹,而是有時候你們太過敬畏天子,導致凡事都不敢往他身上去想而已。”
皇權至上的思想,那如同一個鋼印,深刻的刻在了封建王朝每一個人的腦海中。
即便是改朝換代,這個思想也會被下一任的君王延續加固下去。
封建王朝持續了多少年,這樣的思想鋼印便加固了多少年。
“蘇公子慎言!”
劉伯溫臉色微變,朝著蘇璟告誡道。
他是真心關心蘇璟,儘管現在朱元璋好像並沒有要對蘇璟動手的意思。
但狡兔死走狗烹,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蘇璟的思想,實在是有些太前衛了,讓劉伯溫都害怕的那種。
什麼叫太過敬畏天子?
敬畏天子,那是應該之事,太過是什麼意思?
敬畏天子還有程度的要求嗎?
蘇璟這言論,比之預言大明將來會滅亡都要恐怖!
那畢竟是根據史實推測之事,有理有據。
“知道了,我下次注意。”
蘇璟點點頭答應了下來,但臉上的神色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劉伯溫看著蘇璟,心中微歎。
蘇璟果真不愧是有著如此大才之人,根本就沒什麼懼怕的東西。
“蘇公子,我仔細想了想,感覺這科舉之事,或許也不一定隻是天子的原因吧。”
劉伯溫朝著蘇璟說道。
蘇璟笑道:“你是說那些地方盤踞的世家地主,貴族官紳勢力嗎?”
劉伯溫點頭道:“正是如此。此前戰亂,天子采用的都是舉薦製度,自然是選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但這舉薦的權力,大多在地方世家貴族地主的手中,朝堂之上,他們的勢力更是盤根錯節。”
“如今大明外患未除,需要時局的穩定,我猜想的話,明年的科舉,應當會有不少人出來反對吧。”
“至少,他們不會讓舉薦製就這麼消失。”
彆看劉伯溫整日在家中養花品酒,但這大明的事情,他心中都是有數的。
幾句話,便又從另一個方麵闡述了大明的現狀,科舉推行的阻力。
“不錯啊,老劉,你這眼界很大。”
蘇璟點點頭,有些驚訝道:“我估摸著,朝廷大臣中有你這種眼界的也不多。”
作為一個後來人看曆史,很容易把事情看得很簡單,因為什麼事情都是擺在了明麵上,結論自然是顯而易見。
蘇璟並不覺得自己知道這個算什麼厲害,就是多看幾本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