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頂在前麵,總好過自己衝鋒不是。
崔亮臉色如常,看向朱元璋說道:“臣以為不合適。”
不合適!
擲地有聲!
隨著崔亮的回答,不少人都鬆了一口氣。
崔亮說了,那他們就不著急說了。
不過,對於崔亮的行為,他們依舊認為很蠢。
朱元璋可不是什麼好說話的皇帝,群臣麵前,如此不給麵子,簡直就是膽大包天。
崔亮身後,站著的是禮部侍郎世家寶,他低著頭,心裡滿是擔憂。
但世家寶知道崔亮為什麼要忤逆朱元璋,那是身為禮部尚書的堅守。
禮,乃自古儒學之正統。
總不能天子一句話,就改變禮製吧。
朱元璋看著崔亮道:“崔尚書,你說不合適,那到底是怎麼個不合適法呢?”
看起來朱元璋好像並沒有生氣,一切都很平靜。
但在這大殿之內的大臣都知道,這樣的朱元璋,才是最可怕的。
崔亮毫無懼色,回答道:“回稟陛下,蘇璟青州府之功的確不小,但與誠意伯相比如何?若是封伯,誠意伯又當何處?”
劉伯溫直接被拉出來當成了標杆。
劉伯溫這樣的都隻能封伯,這隨隨便便來個蘇璟就封伯了,那不是開玩笑麼。
雖然用劉伯溫有些不講道理了,但這都是朱元璋親自製定的封爵,得認。
“哈哈哈。”
朱元璋突然笑出了聲,這可讓群臣的心裡提了上來。
這笑代表什麼呢?
難不成要發火了?
還是說,崔亮要倒黴了?
朱元璋看著崔亮道:“崔尚書,你的意思是,蘇璟的功勞不夠,所以不足以封伯是吧。”
“正當如此!陛下。”
崔亮堅定的回答道。
“好!”
朱元璋喊了一聲,說道:“那今日,朕就與你們好好論一論蘇璟的功勞,論功行賞,方能服眾。”
朱元璋話音剛落,太子朱標便從側邊緩緩的走了出來。
“標兒,你來說說,蘇璟都做了哪些有益大明的功勞之事。”
朱元璋淡淡道。
顯然,這些都是朱元璋早有預料的情況。
崔亮的反駁,也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群臣登時感覺到了不對勁,朱元璋這分明就是有備而來,剛才的事,可能就是為了鋪墊這個呢。
給蘇璟論功!
這才是重頭戲。
“是,父皇。”
朱標朝著朱元璋微微點頭,然後麵向下麵的群臣,沒有絲毫的膽怯。
早在大本堂,朱標便已經有了自己的小朝堂,這樣的場麵,對他來說,並不少見。
“崔尚書,蘇師曾培育出土豆紅薯,可做主糧,隻等今年分發到了各地農戶手中,預計可以增收糧食,約兩倍,此事,功勞有多大?”
朱標朝著崔亮說道。
這一開頭,便是土豆紅薯。
民以食為天,大明又是封建王朝,農業為主,糧食的增產,那可是重中之重。
兩倍的糧食增產,這已經是非常誇張的存在了。
這還是因為去年培育的種子數量,並不能夠將普及到大明全境的弄明手裡,否則的話,還會更多。
當然了,作為主糧,土豆紅薯肯定是沒有水稻和小麥來的好吃的。
但能吃就足夠了,大明朝可沒有發展到挑剔好不好吃的程度。
土豆紅薯一事,其實殿中百官不少都知道。
一開始是馬皇後在宮內種植,後來農學院建立,便一直由農學院負責培育種子的事宜。
如此高產的作物,自然是不可能會掉以輕心的。
但,此事的源頭是蘇璟,知道的人,卻是不多。
如今朱標點明,自然是震驚了不少人。
崔亮愣了一下神,然後說道:“回稟太子殿下,蘇璟此舉,有益大明,功勞甚大,能仍舊不足以封伯,至少要等今年糧食出產之後,方可定奪。”
崔亮這一番話,說的倒也沒毛病。
糧食增產,對於大明來說很重要,蘇璟的功勞毋庸置疑的大。
但總不能現在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就論功行賞了吧。
事情要分個先後,真有功了,再論賞。
這讓一眾淮西集團的官員心裡,都在為崔亮暗暗叫好。
這反駁,很到位!
“崔尚書所言甚是。”
朱標點點頭,沒有在這件事上糾纏,而是繼續道:“去年的賑災糧貪腐一案,明麵上是由我主導查出了貪腐,但實際上,一切全靠蘇師慧眼,發現了官糧流入市場,這才有了後續,此案之首功,當屬蘇師!”
賑災糧貪腐案!
這在去年可是個大案子,朱元璋震怒,處理了不少人。
當時是朱標出麵主導了事件的進程,百官沒想到,這件事的背後,竟然也是蘇璟。
“蘇璟身為商人,為民除害,有利大明,功勞甚大,但還是不夠,封伯之事,不在一城一地之間,一案一事之中,”
崔亮緩緩說道。
依舊是反駁,理由麼很簡單,就是功勞太小了。
賑災糧貪腐案,以封伯來說,的確是事情太小了。
朱標毫不意外,隻是繼續道:“那麼請問崔尚書,空印案夠不夠?”
空印案!
那才是去年最大的貪腐案子,涉及人數之廣,簡直就是聞所未聞!
朱元璋的屠刀,那是半點沒留情,殺的百官戰栗!
這朝堂之上的群臣,在空印案中雖然被牽連到的不算多,但依舊是膽顫心驚!
一切,都源於朱標當時製定的反貪製度。
現在,朱標親口坐實了,這導致了空印案出現的反貪製度,其實根源是蘇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