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山,朱厚煒直接便將王聖人給招呼了過來談起他作為鎮國府代表去西南教化“傳道”的事情。
對此,王守仁倒是沒什麼意見,在哪不是教學生,在哪不是傳播自己的思想。
有教無類,即便他們是土人又如何,既然現在是他們大明的疆土,那這些土人總有一天也會變成漢人的嘛。
畢竟,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是這麼一步步在同化、漢化的包容中形成的中華文明。
小王,對承自蔚王殿下的知識很有信心,也對自己很有信心。
西山“鎮國派”新學、科學,必然能發揚光大。
“你最近先好好歇息,順便看看有哪些弟子可以帶著去幫忙,畢竟一時半會可能是回不來了。”朱厚煒提醒道,想吃點啥就吃點額,要有什麼事要處理就儘快處理,不然後麵想要處理都不好親自處理了。
“對了,你覺得目前書院誰比較有潛力在你走之後可以替你當這個主授課呢?”朱厚煒問道。
雖然小王這次去是去辦大事的,但要是因此導致書院、軍校沒人管了那就有點完犢子了。
軍校還好,訓練上的事不管是朱厚照親自上陣還是讓命衛來監訓,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書院不一樣,弘治十七年、十八年可有是一個科舉周期,需要有人主持大局。
要是王守仁不在,朱厚煒需要在挑出一個夠格的擔任代理“教導主任”負責書院的同時持續書院上次在科舉上的榮光。
不然以後怎麼替換掉腐朽的人事呢?
“殿下,書院所教俱是來源於您”
“停,彆扯這些犢子,你推薦人就行。”
朱厚煒直接抬手給其打斷,拜托老哥我不是來聽你拍馬屁的,雖然我這個文抄公確實抄了很多東西扔給你,但書院你是教導主任你是主負責人ok?你不會指望讓我親自下場去乾活吧。
那我這搬運器的底不就曝光了嘛。
所以,彆想,我還是當好我的小吉祥物就行了。
舵手需要會那麼多嘛,不需要的。
會選人唯用這就夠了。
“那學生推薦李兆先李徵伯。”王守仁見狀,想了想說道。
“徵伯兄是上個科舉周期的狀元,自身學識深厚,若是不是因為身體原因可以更早的展現屬於他的光輝,而且在書院的眾多弟子中他對新學、科學的認知程度也是最高的幾人之一。”
“李兆先?”
朱厚煒點點頭,英年早逝的天才,這確實是個很不錯的人選。
要是刨除王守仁和朱厚照這種bug角色,李兆先可以說是這一輩最優秀的幾人之一。
“那便讓李兆先來試試。”朱厚煒點點頭。
“行,那就先這樣,回去休息吧,放假了。”
“這一年,辛苦了。”
春去冬來,又是一年新。
這一年不論是文武、農科商都有很大的發展,其中少不了像王守仁、杜圖這樣目前鎮國府的中流砥柱發揮積極的作用,要是沒有他們的話真不簡單能取得這般成績。
“杜圖,讓你準備的年終獎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新春臨近,朱厚煒作為大老板總是要準備好年終獎給手下們一些年貨。
可以不用很珍貴,但心意還是要有。
“備好了殿下,不論是屯田所還是軍校、書院以及各大鎮國府旗下行業都依據貢獻名單排列分配好了年終獎。”杜圖回應道。
“行,那就發下去吧,撐著最後幾日年關,給大家夥添添喜,過個好年。”朱厚煒點點頭看著外麵有些恍惚。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在大明六七個年頭了。
這六七個年頭,他雖然喊著擺爛擺爛,但看看現在的西山,他應該算是沒有虛度光陰吧。
“果然吃飽喝足不用生活發愁後,人總會有點更高的理想。”朱厚煒感慨。
雖至年末,但大家的生活依舊忙碌,該年終總結的年終總結,該製定新年計劃的製定新年計劃。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
王聖人要去貴州“支教”的消息,也是在軍校、書院傳開,自願報名的學員眾多,都願為教化萬民出一份力,以實現人生價值。
南方備倭水寨,則是依舊堅守崗位,時刻處於戒備狀態,守護著這剛被他們清理乾淨的大明海疆。
東北苦寒地,老王王越和小王王煜也在堅守職責,雖然北方冬境此時基本是沒有多大可能再遇韃靼襲擾,但從上次韃靼的“聲東擊西”中,兩人也是發現了一些目前遼東存在的部署缺陷。
戰後總結,補全缺陷,這正是目前遼東新軍需要做的事。
作為一支新生軍,這種借戰查漏補缺的機會是彌足可貴的,經驗老道的王越自然會以監督者的身份看著他們更正前行。
朝廷呢,每年冬天照常的各種考核計劃,戶部尚書王繼日常的算到國粹芬芳懟到天昏地暗也已經是正常操作。
可以說,雖然氣溫上並不多麼溫暖,但是忙碌的人群確確實實給冬天添上了一筆不一樣的溫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