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一年至弘治二十二年,大大小小戰事數十餘次。”
“好戰必亡,多蕩必衰。”
“該讓百姓們歇一歇了啊陛下。”
鄧艾拱手,感情真摯,言辭懇切。
“鄧艾,鎮國府這些年是打了不少仗不假,但哪一仗不是有理有據,哪一仗不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明百姓的集體利益在戰鬥?”
“沒有這幾場大勝,西南地區將動蕩,東南沿海倭寇仍然會是百姓們的夢魘,大漠韃靼、安南賊子更是會對邊境百姓展開難以想象的殘忍侵擾。”
“現在鎮國府將這些問題都給解決了,此刻你倒是跳了出來。”
“你這話,未免有些喪良心吧。”
朱厚照微微皺眉看著鄧艾,眼神中閃過一抹不悅之色。
他從小是個好戰派,這麼些年來也一直希望已經腐敗下去的大明軍務拉起來。
結果現在好不容易新軍成立、兵部建立,打了幾場漂亮的仗,一掃數十年之頹勢。
這老東西居然轉眼就跳出來潑冷水。
簡直是豈有此理!
更何況,這幾年打仗的頻率稍微高了那麼一丟丟跟今天探討的話題有哪怕一丟丟的關係嗎?!
“殿下,臣沒有否認這些戰事中為大明帶來的好的一麵,但凡事不能隻看好的一麵,其對大明對百姓的消耗擺在這裡。”
“殿下,好戰必亡,多蕩必衰啊。”
鄧艾“苦口婆心”,任由朱厚照說什麼他也就隻扯這這兩句。
打心底就認為現在的大明不適合做其它的大動作了,就該好好修養身息放下一切正在進行、還未進行的大動作。
頑固程度,可見一斑。
朱厚煒在一旁眉頭也是下意識抬了抬。
鄧艾說大明這些年大動作太過於頻繁這件事他是同意的。
畢竟強如唐太宗貞觀時期軍事、搞錢樣樣精通一場大戰後也起碼會有兩三年的緩衝。
永樂著名的五征漠北除了最後兩次的時間節點較為短暫以外其它幾次都是相隔了挺長的一個緩衝期。
雖然大明這十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十年,不管是經濟還是農業生產都有跨越式飛躍,但頻率漲的在朱厚煒看來也確實有點稍微太快了些。
戰爭想要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一個平衡的越戰越強、以戰養戰的節奏,大明目前還沒有達到。
所以原本朱厚煒便有打算後續將重心集中到發展建設上在原本的發展節奏再推進一步作為這些年戰事消耗的緩和與升級。
鄧艾這突然就踩到了跟他一樣的目的,讓他一時間還是有些驚訝。
這老小子在翰林中一直是一朵奇葩,但其的本質其實比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要好的多。
“真好,看來以後可以給他謀一個差事。”
“讓他好好的為大明服務服務。”
朱厚煒心中暗笑,已經在一份計劃名單上填上了鄧艾的名字。
回到現場,鄧艾還在述說著自己的觀點,希望降低朱厚照搞事的節奏。
“殿下,新軍現在是成績卓越,但這對他們何嘗不是一種消耗。”
“西域一戰已經打了近一年的光景仍然沒有一個好消息傳回,遠征在外、消耗巨大,這就是過多消耗產生的後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