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學者顏師古在注解《漢書燕刺劉旦傳》的注解中曾提到過。
漢代的廁所是和豬圈連在一起的。
豬圈成圓形,圍欄鏤空,欄裡頭有隻大肥豬,豬圈旁邊,圍著個方形廁所,外頭有樓梯接著廁所門,糞坑和豬圈是相連的。
所以在那個時候,豬的主要作用,便從食用,變成了積肥工具。
但也因為如此,豬被認為是不潔之物,因此便被人稱為了賤肉
直到明清時期,隨著貧富差距加大,人們對豬肉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於是,豬肉才重新出現在食客的餐單上
......................
就在李世民不解之際。
光幕播放道。
【那些對豬的誤解。】
【你以為豬邋裡邋遢,十分不愛乾淨?】
【但豬其實是目前養殖動物裡最愛乾淨的了,愛乾淨程度甚至超過了貓狗。】
“怎麼可能!”
李世民不信。
“那些豬天身上臟乎乎的,身上都是屎尿,它哪裡乾淨了!”
【我們之所以認為豬不愛乾淨,是因為豬總是把自己弄的滿身泥濘。】
【但豬這樣做隻是為了給自己降溫而已,如果有其他辦法,它也不會把自己弄得這麼磕磣。】
【而且豬也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笨。】
【根據科學顯示,豬的智商可以媲美黑猩猩,不隻是記性好,學習能力也超強,曆史上甚至還用豬排過雷。】
【而且豬也不是胖子,雖然它們看上去圓滾滾的,但它們的平均體脂率大約是15。而正常女性的體脂率則為2025。】
“所以,這就是它漲價的原因嗎?”
“行吧,我現在承認我豬狗不如了!”
“玩抖音到現在,先告訴我不如狗,後告訴我不如貓,現在好了,連豬都不如了,沒準兒哪天我連屎都不了。。”
“而且,豬還都是雙眼皮哦~~~”
“最重要的一點怎麼沒提到?豬肉好吃啊!比牛羊肉都好吃!”
..................
“合著豬是賤肉的原因都是我們人造成的?”
李世民不免苦笑道。
“這事兒整的。”
“怎麼有種逼良為娼的意思?”
看著眼前的豬肉,再回想起光幕說的豬肉比牛羊肉好吃。
李世民也是不由的點了點頭。
的確,豬肉確實彆有一番風味。
不過............
李世民皺眉道。
“為什麼沒有腥臊味這點還是沒提到。”
與此同時,光幕又道。
【豬為什麼一定要閹割。】
“那肯定是為了多長肉啊!”
李世民道。
“《禮記》中就提到過:‘豕曰剛鬣,豚曰腯肥。’”
“沒有閹割的豬,皮厚毛粗,閹割後的豬,膘肥臀滿,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劁豬也叫去勢】
【閹割豬豬至少有三個好處。】
【未曾閹割的豬,特彆是公豬,會有很大的腥臊味。】
【造成異味的根源是雄烯酮和糞臭素,閹割則能降低這兩種激素的代謝。】
【其次,家豬是野豬馴化而來的,好多豬缺耳朵斷尾巴,這就是發情期爭風吃醋,打架鬥毆導致的,切了之後,自然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第三個就比較實在,切完的豬長得快,能賣更多的錢。】
【值得一提的是,劁豬一般要在小豬1520日齡之間進行,不然等公豬長大後,因為體內雄性激素的堆積,還會有很大的腥臊味。】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