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麵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
【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曆史事件。】
【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
【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
“最珍貴的就是文字了,沒有這鼎上的文字,牧野之戰都存疑了。”
“而且這也說明,商就已經用天乾地支紀年了。”
“冷知識利簋本來放在陝曆博,被借走之後就沒還過。”
“排名太低了,利簋可是一件劃時代的寶物,可以力壓後母戊鼎,就算排不了第一也能排前三。”
“萬一,我是說萬一,出來了一個湯伐桀鼎甚至是夏鼎,這個利簋是不是就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了?”
.....................
“此物倒是頗為珍貴。”
大唐。
李世民點了點頭。
“也算是給後人留下點史料。”
“不過,話說回來,記載武王伐紂就能如此珍貴。”
“那朕也要把玄武門之事找個什麼器皿刻一下?”
“那到了後世,是不是也能成為國寶?”
“順便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刻畫的可惡一點兒,等後人一發掘,然後驚呼,原來我們冤枉李世民了啊!”
“嘿嘿。”
“此法可行啊!”
.........................
【第六位:何尊】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
【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今陳倉區)賈村鎮,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高38.5厘米14,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
【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麵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建都於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
“這個銘文中的“中國”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現在的河南洛陽一帶。”
““宅茲中國”,真是史詩一樣的語言。”
“天下之中,成周洛邑!”
“說個搞笑的事兒,何尊是文物學家花30塊在廢品站買回來的。”
“嗯?”
大唐,李世民皺眉道。
“一會兒寶雞,一會兒洛邑。”
“這倆也不是一個地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