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遷都洛邑,為什麼會在寶雞出土?”
“你們說,後世這兩個地方會不會因為這何尊的出土打起來啊?”
..........................
【第五位:雲紋銅禁】
【春秋雲紋銅禁是春秋中期青銅器。】
【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春秋雲紋銅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重量95.5千克,呈長方形。】
【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工藝精湛複雜。它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曆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證明中國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已熟練掌握失蠟法鑄造工藝】
【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河南博物院,青銅展廳,那絕對是一個震撼。希望全國人民來感受這青銅重器的震撼。”
“就這玩意比整個歐洲出土的青銅器重量還重。”
“這個跟湖北省博物館裡的曾侯乙尊盤相比如何同樣都是鏤空青銅器。”
“雲紋銅禁是最早的失蠟法器件,代表的意義不同。”
“這..........這也不對啊!”
大唐。
李世民撓了撓頭,看著麵前的地圖,很是費解的說道道。
“這楚國不是在後世湖北這一塊兒嗎?”
“怎麼又跑河南出土去了?”
“難不成這青銅器在地下成精了不成,會隨意亂跑?”
聞言,房玄齡忍著笑說道。
“陛下,據史書記載,楚國的先祖羋姓熊氏,在周滅商時居功甚偉,於是周武王便將羋家封到了,洛陽西南的丹陽,也就是丹水之北。”
“而楚國最早的首都也就在河南西南部這塊兒地方。”
“這樣啊。”
李世民有些尷尬。
“看來,朕還是對此知之甚少啊。”
......................
【第四位: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國家一級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
【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渾鑄、分鑄法鑄成,采用了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陰刻、髹漆彩繪等裝飾技法。】
【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鐘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
【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