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部並沒有停下開拓的步伐。
大明在東北設置了三百多個衛所,羈縻統治著遼闊的東北大地。
這些衛所各自為政,彼此之間也有矛盾,說是衛所,其實就是一個個部落,本身還能夠朝貢,甚至是相互攻伐。
朱祁鈺對於羈縻統治的區域,都劃歸了待收複地區,他要的可不僅僅是一個名頭。
劉安的任務便是儘可能收複這些地區,讓大明實際控製整個大東北。
本部在永明城,而遊騎兵小隊則是不斷向外輻射,往外百裡,那些零散的部落,多是在大明的鐵騎下直接臣服。
而永明城丘陵環繞,三麵環海,同時也有著不少平地能夠開墾。
明軍不僅帶來了捕魚技術,還帶來了中原的耕種手藝。
士兵在當軍戶的時候,種田可是必備的技能,不會種田,那就可能餓死。
而永明城也不是隻以漁獵為生,隻是沒有將重心放在耕地上麵而已。
劉安的遊騎兵就發現不少部落占著廣袤的平地,就僅僅用於放牧,並且全是放養的模式。
也難怪中原人一直嫌棄這些化外之地,在資源利用方麵,華夏到現在為止,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
除永明城外的各指揮使皆彙聚於永明城,就如奴兒乾都指揮使司還在行使職能的時候一樣,招撫部落首領為大明衛所,受大明管轄,隻不過,這一次,大明不會因俗而治,更不會放棄對這些地方的賦稅。
劉安在城中大帳內,前麵站著一個個所謂的指揮使。
結合他所了解的情況,他覺得羈縻統治也不是沒有道理。
這些地方除了方物之外,所產出的東西,交稅都抵不上運輸的費用。
當初大明來到這裡,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穀米,宴以酒食,給予這裡貴族來自文明世界的物資,並且尊重其本地習俗,讓土著管理土著。
在一定程度上,大明使者促進了這裡的社會經濟發展。
但是,這樣隻能讓貴族知道大明,更多的百姓並不知道,他們真正要效忠的對象是誰,一旦大明亂起來,這些人很容易被頭目挑動,在利益的誘惑下南侵大明。
在劉安麵前,所有的部落頭目都低著頭,跪伏在地上。
他們不明白,自己在領地裡,吃著肉,喝著酒,好端端的就被遊騎兵宣告到永明城麵見大明將軍。
上一次見到明軍,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歲貢軍,可歲貢軍通常就百來人,巡視整個奴兒乾都司轄境,命各都指揮使送方物朝貢。
而這一次在永明城看到了士兵,明顯不是歲貢軍,而是為了征戰的大軍。
最有可能整合東北,也就是奴兒乾都司各部落的部落,是靠近大明的女真部落,但在大明朝廷經略遼東的政策下,強大的部落被打散,被內遷,不少頭領氏族消失在曆史之中。
而在這偏遠地區,並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足以威脅大明的大型部落。
劉安側坐著靠椅,神態自得,虎目掃視著一眾大明名義上的所謂指揮使。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