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團!
就在信王落網的幾乎同時,涿州和新城也被攻克,馮盛明死在亂軍當中,張果中在新城自殺,崔呈秀率領山西騎兵潰入紫荊關逃往山西。
不過他在紫荊關遇上了援軍。
宣大總督張曉得知信王起兵及孫傳庭清君側的消息後,立刻迫不及待地拚湊起包括三千騎兵在內的一萬大軍南下增援,他親自率領主力,然後以部下親信薑讓,薑瓖兄弟為前鋒……
他原本是想讓麻承恩的。
但一向風格穩健的麻承恩很聰明地裝病了,不過麻家的家丁的確都交給了張曉指揮。
這樣比較安全。
於是張曉隻好以自己部下親信的薑家兄弟為前鋒,率領三千精銳騎兵火速增援信王,這支騎兵在紫荊關遇上了潰敗的崔呈秀,知道形勢逆轉的薑家兄弟立刻掉頭,連同崔呈秀一同撤往靈丘並且在靈丘與張曉會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還算強的集團。張曉迅速派人通知太原,這時候李虞夔早就已經到達太原,山西巡撫曹爾楨家就是直隸興州後衛,或者說是三河的,此前得知自己家鄉士紳起兵的喜訊後,毫不猶豫地在太原舉起靖難大旗。
然後他就這樣被坑了。
而且他還坑了晉王。
畢竟這種靖難總得有個旗幟人物,而晉王是不二之選,反正晉王銀子已經給信王送去了,不出來也沒有退路了,除了晉王之外,代王也被張曉逼著加入,這倆藩王雖然沒有兵可出,但銀子是不缺的,晉商們這些日子掏銀子掏的肉疼,迫切需要這種可以讓自己減輕負擔的。
總之山西已經明確加入了靖難。
至於此時突然砸下來的這個局勢逆轉的噩耗……
還能怎樣?
都已經舉起靖難大旗了,就算再放下也肯定沒好果子,誰還不知道楊信的真正目的啊,他最擅長這種擴大化了,哪怕山西士紳投降,結果也一樣是被他徹底清洗!如果說之前手中沒有任何武力,也沒有組織起來,倉促間想反抗也無能為力,的確可以考慮忍了,可現在整個山西士紳已經動員起來,幾萬大軍已經開始武裝了,甚至部分都已經就位,這種時候還不爭取一下……
士紳也有尊嚴啊!
士紳也不能讓你們這麼欺負啊!
十萬晉軍鎖斷太行,太原彆是一乾坤。
當然,他們那裡愛怎麼樣暫時還與楊信無關。
鎮南王還沒空管山西。
得知肥肉已經被孫守法搶到手的羅一貫和周遇吉,很乾脆地長驅南下繞過保定然後兵分兩路,羅一貫部直撲真定,周遇吉則殺向河間,一路之上恍如帶著妖風般,卷起無數狂歡的貧民,在空曠平坦的華北平原掃蕩。士紳的衣冠盛世在這片勢不可擋的怒濤中崩塌,所有縣城所有鄉村,伴隨他們前進的腳步全都燃起熊熊烈火。
反正鎮南王也不管。
鎮南王至今沒有發出任何命令,這已經過去多日,京城那邊早就知道了外麵發生的一切,但是鎮南王對此恍如未聞,據說京城不少官員都跑到承天門敲登聞鼓為各地士紳鳴冤,但終歸都是徒勞。鎮南王不管,皇帝也不管,為了防止外麵的人利用科學院那些供奉打擾自己,皇帝陛下都轉到了他那艘船上,那艘明輪蒸汽船在他和鎮南王共同努力下,已經能夠航行一個時辰不出問題了,甚至一艘更大的也在建造中。
沉浸在科研事業中的皇帝陛下,哪管外麵洪水滔天。
同樣九千歲也不管。
閣老們也不管……
包括徐閣老。
徐閣老對外麵士紳的悲慘處境一樣視若無睹。
哪怕孫閣老親自跑到京城,試圖為挽回這一切做最後努力,也一樣沒能勸說徐閣老仗義執言。
事實上不隻是徐閣老,那些江浙籍官員都在幸災樂禍。
反正他們的地已經分了,楊信愛怎麼折騰都不關他們的事,既然這樣就在一旁快快樂樂地看熱鬨好了,超然物外的感覺還是很好的,欣賞彆人倒黴的感覺同樣也是很好的。話說之前這些家夥的確都把楊信視為喪心病狂的惡魔,但當楊信禍害的對象變成北方士紳後,這些人才發現鎮南王對江浙士紳其實已經算是厚待了。
在江浙他可沒這麼搞。
雖然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但至少沒有這麼放任。
這完全就是在清洗,在江浙他隻要地,在北方他還要命啊!
大家過去真的錯怪鎮南王了。
至於孫守法和他的那一萬五千頭惡狼……
當然是發財啦!
各路藩王和各地士紳為信王靖難偉業募集的兩百萬白銀,全都落到了他們手中,雖然貪墨是不可能,但按照鎮南王的規矩,他們這些將領和士兵至少可以分一半。鎮南王的規矩是繳獲歸公,然後一分為二,一部分交給繳獲的軍,一部分歸公,交軍的那部分再分三份,一份給實際繳獲的那支軍隊,一部分同軍的友軍分,畢竟勝利是共同完成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公用。
士兵個人繳獲也歸公。
不過個人也可以留點紀念品。
至於紀念品的標準,這個也有一套標準。
當然,這隻是大致的,實際上有一套很複雜的繳獲製度。
但這個製度屬於鐵律,誰敢違抗那就是要軍法處置的,將領貪墨繳獲物,那一樣也是要槍決的。
所以這兩百萬兩銀子,誌願軍內部可以得到一百萬,雖然分配製度很細,但落到普通士兵頭上,仍舊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更何況保定及周圍還有一堆士紳等著他們來抄家,總之這一萬五千人完全在保定陷入狂歡中,甚至都頗有些樂不思蜀了。而羅一貫兩人則為了同樣的好日子在南邊奮力戰鬥,同樣北邊的張神武也在掃蕩冀東,他還有競爭者,楊家的家丁們也開始反攻了,就連宣府的滿桂都撕下他的偽裝開始洗劫宣府。
衛輝府。
“喪心病狂!”
洪承疇義憤填膺地說道。
他此時正在潞王府的大殿上,潞王同樣已經加入靖難。
當然,主要是河南巡撫郭增光,親自率領兩萬大軍兵臨衛輝,再加上洪承疇和吳襄部一萬精銳騎兵,三萬大軍在這衛輝城內,也由不得他不加入,這時候的潞王是朱常淓,就是後來在杭州投降然後被咱大清砍了的那個。算起來他是天啟的堂叔,不過年紀還沒天啟大,實際上才剛二十,正是熱血年紀,但卻是個音樂家所以對靖難缺乏熱情。
“亨九老弟,孫傳庭清君側可是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