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陛下,臣等辨彆出了古鼎的來曆。”
孔安國出列奏報,眼睛頂著兩個黑眼圈,卻沒有疲憊之感,反而滿臉興奮。
啊?
劉徹有些意外,朕都不在意的事情了,你怎麼還非要找到個結果,難不成真的找到了線索?
董仲舒此時也出列上前,“陛下,孔博士找到了古鼎上銘文的出處,我等辨彆後一致認為可以證明古鼎的來曆。”
陸續又站出來幾位太學博士,全都願意為此站台。
“那就說說吧,你們是怎麼辨認出來的。”
劉徹不在意鼎的意義,但對於鼎的來曆還有點興趣,畢竟是陸鳴在如此湊巧的情況發現的,下能辨認出來也好,減少一個疑問。
“陛下,此事還要從臣去魯王封國取回的古文經書說起。”
孔安國把《厚父》竹簡的前因後果都講了出來,
想要確定古鼎的來曆,需要先講清楚《厚父》竹簡的來曆,才好讓人信服。
劉徹眉頭一挑,沒想到當初陸鳴透露的信息還能在今天發揮作用,
陸鳴也聽的一陣驚訝,這麼巧合的麼,兩個東西的來源都和自己有關,
什麼叫氣運之子啊,叉腰。
“臣等根據《厚父》中所列的文字,推斷古鼎上的銘文乃是夏朝的文字,所以才與後世各種文字有所區彆,但是又一脈相承。
根據鼎上銘文,推斷此鼎曆史悠久,乃是夏朝時所鑄就的。”
大殿中一片沉寂,大臣們死死盯著孔安國,想要從他的表情上辨彆出真假,不是他們不相信孔安國,實在是這個消息有些突然。
一尊說不清來曆的古鼎,一下子就成了夏朝時鑄造的鼎,夏朝的鼎,那不就是禹王鑄造的九鼎麼。
“孔博士可否把《厚父》拿出來給我等觀看一番。”
汲黯有些急不可耐,
雖說陛下對天命的看法有了轉變,不再受那些儒門弟子的影響,但要是真的能確定這尊鼎鑄造於夏朝,
那不是妥妥的錦上添花麼。
足以說明,陛下的決定連九鼎都讚同,鼎確實不是天命的象征,陛下說的對。
孔安國早就準備好了,從懷中拿出竹簡,請眾人過目。
朝堂眾人拿過竹簡仔細查看起來,
竹簡上的文字雖然也不好辨認,但有些人家中有傳承,比如汲黯,他們家一連七代都在朝中為官,堪稱家學淵源。
“果真如此,”
看了一會後,汲黯確定了竹簡上的內容,
“陛下,臣請陛下把古鼎再次搬運到大殿中,重新進行辨認。”
不多時,古鼎被運到大殿中,汲黯等人上前一番查看,對照竹簡上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的核對。
“陛下,臣也認為此鼎是夏朝所鑄造的鼎。”
汲黯開口,認同了孔安國等人的判斷,這尊鼎就是夏朝的。
以他的信譽,沒有人會覺得他是為了迎合劉徹才會這麼說。
這尊鼎竟然真的是夏朝的!
群臣中一片嘩然,誰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臣等恭賀陛下,有德者九鼎自現行,此鼎足以說明大漢乃是代承天命,陛下乃是有德之君。”
讚美聲,附和聲絡繹不絕,整座朝堂上充滿了這樣的聲音。
陸鳴悄悄打量著,劉徹臉上的表情果然是有點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