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陛下來說,律法可不就是工具麼,包括自己和廷尉府,也都是陛下的工具,現實有些紮心。
“工具哪有唯一的,自然是哪個好用用哪個,實在不行還要混合著使用,法與德,無論哪一個都無法代替其他工具的作用。”
張湯又一次被紮心了,以他對陛下的了解,富民侯對律法的認識,一定最符合陛下的心意。
在陛下眼中,誰是工具不重要,有幾種工具也不重要,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單一的法家,單一的儒家,哪個都有問題,陛下才會兼而用之,這也證明,在陛下眼中他們都隻是工具而已。
……
周齊來到長安,順利通過了廷尉府的初試。
考過之後他才知道,一起來參加考試的有二百六十多人,除了部分人水平太差被淘汰,還有兩百三十多人通過了初試。
據說廷尉府隻有十三個官職的空缺,接下來還要打敗兩百多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初試考察的內容簡單,不過是些徭役、賦稅方麵的內容,平時朝廷都會派人宣講這些內容,之後的考試才有挑戰性。
這些天,長安城內的見聞讓他大開眼界,
提到糧食產量,竟然動不動就是上千斤,要不是早就聽說過高產糧食的消息,周齊都要以為長安人得了失心瘋。
食為天的評書聽著特彆有趣,琳琅閣的東西特彆貴,貴到他知道價錢後立刻逃了出來。
長安真好,他要留在長安。
想到接下來的考試,他又有些擔憂,
朝廷的律法繁多,他知道的卻隻有一部分,要是之後的考試需要用到他不知道的律法,那可怎麼考。
想到這,他也沒心情在外閒逛。
回到邸舍後,周齊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朝廷竟然要給他們發放書籍。
……
“陛下,目前共有二百三十一人通過了初試,考題和答案都已經準備好,請陛下過目。”
考題有帖經題,類似於填空,要補全條文中缺少的部分,
有策問題,類似於簡答題,還有案判題,根據給定的案例,依據法律進行斷案,撰寫判詞。
“考生的律法書籍都發下去了麼?”
“回陛下,今日已經發放完畢,二百三十一份,全部發放到位。”
當初考慮是否發放律法書籍的時候,朝堂上還曾爆發過爭論,有人認為無此必要,理由也很充分,
朝廷要的是通曉律法的賢才,來考試的人自然應該學過律法,不需要朝廷發放書籍。
以陸鳴為代表的一批人則認為應該發放,理由也很充分。
各種考生的家世條件不同,有的人能接觸到很多律法,有的人接觸不到,這是家世條件的差距,不是個人能力的差距。
朝廷發放律法書籍,給考生提供參考,可以最大限度考察考生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家世條件,為朝廷選拔出真正有能力的賢才。
最終劉徹拍板,發,必須發,朝廷的活字印刷術不是擺設,
本就是用來打破知識壟斷的東西,現在不用,更待何時。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