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代以來,直到秦國崛起,一個人能否成為達官顯貴,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
所謂世卿世祿,上一代是權貴的家族,下一代繼依舊是權貴。
上一代是草民的家族,下一代依舊是草民。
權力和富貴隻在血脈中流傳,其他人沒有任何機會。
直到商鞅變法,大秦崛起,秦國世卿世祿的情況才被徹底改變。
而其他六國,雖然也有動作,但要麼決心不夠,改革不徹底。
要麼改革之後被舊貴族反撲,成果煙消雲散。
比如楚國,有吳起為他們施行變法,但僅僅持續五年。
貴族反撲後,吳起被殺,屈,景,昭三姓大族重掌大權。
結果就是大秦通過變法成為當世最強,一統六國。”
椒房殿中,陸鳴正在講課。
學生隻有一人,太子劉據邊聽邊做筆記,極為認真。
“老師,一直到戰國七雄時代,才有諸侯國想要改變世卿世祿製度,
是因為這時候諸侯混戰,外部壓力太大麼?”
“老師認為是這樣的。
改革要得罪人,改革的徹底,要往死裡得罪人。
商鞅和吳起連命都賠上了。
沒有足夠外部壓力,或者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
誰會放著原本的舒服日子不過,去冒這種風險呢。
秦國積貧積弱,改革意願最強烈,又連續六代明君,才讓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
劉據又記下幾筆,小聲問道:“老師,你是不是也得罪人了?”
這幾日,劉據都在思考科舉製的問題,聽完今天的課程後,他確定了一件事。
大漢如今在又一次的施行改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次,父皇為此差點被竇太後廢黜皇位。
推行察舉製是一次,但遭遇的阻力不算太大。
如今要推行科舉製,是大漢又一次大的改革。
以後還要推行攤丁入畝,簡直就是在要某些群體的命。
自己的老師,似乎比商鞅和吳起更能得罪人。
“是啊,得罪人了。”
陸鳴哈哈一笑,揉了揉劉據的腦袋。
“所以老師教你的敵友分析法很重要,沒有人支持的改革是無法進行的。
軍中士卒的考試情況你聽說了吧,他們就是這次改革最天然的支持者。
我大漢是全民兵役製,年齡達到後,男丁幾乎都要來服役。
也就是說男丁幾乎全都是潛在的受益者,他們受益了,他們身後的家庭也會因此受益。”
劉據的眉頭舒展開來,他就知道,老師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
舅舅提出讓軍中士卒考取各縣吏員是在為以後的改革做準備。
老師,以後我會保護你的,劉據心中暗自決定。
“老師,這些人擔任官府吏員後,他們的孩子以後也有機會讀書,有機會參與科舉,有機會成為比他們更高級彆的官員。
所以他們會支持科舉製,支持科舉就是在支持他們自己。”
說著說著,劉據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老師,等他們條件好起來,家中孩子能參與科舉,時間會不會有些太久了。
他們現在會支持科舉麼?”
“為什麼不呢,他們看到了希望。”
陸鳴在黑板上寫下希望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