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婁室戰死、金國最後一支騎兵崩潰的消息並未第一時間傳到吳乞買那裡,因為王倫已經派出所有的漢軍步兵壓上了。
王倫在漢軍中推行了“參軍下都”製度,而且諸參軍隸屬於樞密院參謀司垂直管理,參軍的職權,便類似唐宋以來的監軍、以及後世軍隊的督戰、政委等諸多角色的糅合。
參軍往往作為軍事副官,擁有戰鬥建議權,協助軍法官推行紀律、監督軍紀、了解所在本都士卒的各種情況,要負責心理開導、幫寫家書、調解人際關係等,在戰鬥過程中,若主將戰死、受傷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無法指揮作戰,則參軍就是第一順位的指揮官。
可以說漢軍的參軍,更像是文職軍官,前幾年參軍大多是樞密院與兵部聯合任命,但北伐之戰開始後,參軍人選越來越多以一都漢兵集體投選。
參軍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總結每次戰鬥後的經驗,並上報至隨軍的參謀部門,這就讓漢軍的戰術配合愈發多樣了起來。
比如現如今的漢軍步兵,在臨陣時就已經形成了一套攻防兼備的戰術體係,多用車陣為防禦,兼用拒馬為阻攔,每當炮兵們搶占了射程距離的優勢後,漢軍步兵方陣便以十步為距,逐步前推,繼續擴大射程優勢。
這樣的情況下,漢軍步兵推進的速度並不快,但卻是可以一直穩步推進,逼迫金兵不斷後退,將優勢一直擴大到金兵無法承受不得不全麵後撤。
這種戰術應對時,若說起來也十分簡單,隻要正麵遏製住漢兵的推進,以騎兵破陣,步兵也無法始終保持推進的態勢。
但是從河東、河北以及遼西的數次大戰結果來看,金軍完全無法做到,步兵壓不住漢軍,騎兵也會被漢騎第一時間攔截,連番的血磨大戰,導致了金國的開國百戰精銳之兵幾乎被消耗殆儘。
這一次王倫在正麵戰場的反攻,結局也同樣如此,韓州東南的金軍率先被劉唐、董澄統領的漢軍擊退,若非完顏阿骨打的第五個兒子完顏宗輔平素為人寬恕,好施惠,對部下一向不錯,深受金兵信任,在他的指揮下,金軍好歹避免了被打得潰散。
金軍在韓州以及附近諸軍州,將兵力大致分成了三部,吳乞買的本意是形成區域配合式的防守,所以三部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
但王倫為了給嶽飛千裡迂回製造機會,先將重兵壓在東南麵,吸引了金軍的注意力,並在其餘兩部金兵的對麵也派上大軍,讓吳乞買一時辨彆不出漢軍究竟打算猛攻哪一部。
完顏宗輔兵敗後撤,對此完顏吳乞買也無可奈何,隻得下令:諸部死守陣地,隻打防守反擊。
但王倫卻下令停止了進攻,命諸部漢軍就地休整,他並不急於發起進攻,因為漢軍對東北的地況遠不如金軍那麼熟悉,若是吳乞買再敗,一發狠逃到長白山、大興安嶺,漢軍若要徹底剿滅金國餘部,就得多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所以他隻給了嶽飛十五天的時間,十五天從後世的遼源市繞道通化市,轉道北攻長春市,也有一千多裡路程了。
他相信嶽飛有這個能力,完成這一次艱難的行軍。
最先收到完顏婁室戰敗消息的,是駐守在燕支水的完顏斜也,燕支水是唐朝的稱呼,遼國稱之為渾河,金國則按照達靼人的稱呼,稱之為鶴五河,也就是後世的霍林河。
自金國連番失敗後,完顏斜也對待塔塔兒部的態度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再也不像從前那般耀武揚威了,他數次請求塔塔兒部出兵,協助女真反攻漢朝,並代表吳乞買,表示願意與塔塔兒部聯姻,金國願意封汗,承認塔塔兒部為一國。
可惜塔塔兒部也沒有實力和餘力出兵支援了,新漢朝廷迅速籠絡了漠南諸部,扶持了乞顏部,同克烈部也保持了貿易往來,已經到達乞顏部的石秀,便號召了數千漠南牧民前去漠北支援。
有了新漢的支持,乞顏部在弓盧水來回奔馳,牽製了塔塔兒部的大量精力,石秀甚至找到了唐太宗時就背叛突厥歸順大唐的拔野古部。
拔野古部的曆史相當悠久,一千多年前匈奴帝國崛起,作為東胡諸族部落的一支,拔野古部成為匈奴左賢王下屬的一支。
匈奴滅亡後,拔野古成為了鮮卑的一支;北魏滅亡後,拔野古又成為突厥的一部分,也被認為是丁零、高車、鐵勒的一部。
在漫長的曆史上,漠南漠北草原從未形成一個如漢族那樣有共同族群認知的民族,草原上的勢力,往往是某個部落強盛了,便形成以姻親為紐帶的部落聯盟,通過不斷對外征服,使得草原冠以本部落之名。
匈奴如此,鮮卑如此,突厥如此,回鶻亦如此,至於烏桓、丁零、柔然、鐵勒等,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
一個草原帝國的消亡,往往隻代表這個帝國最核心的部落聯盟的衰落,比如匈奴帝國分崩離析,一部分匈奴人被迫西遷,但並不代表著所有的匈奴人都徹底消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