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破了鹽州之後,漢軍在西夏以南的進攻,仍舊延續了分路行軍。
這並不是王倫為了平衡諸將的權力而執意分兵,完全是因為西夏國內的地形限製,隻能分兵。
吳玠奪回鹽州之後,遲遲未對耀德城發起進攻,卻讓西夏再次構築了防線,並不是吳玠失誤、沒有軍事眼光,而是攻打耀德城的難度太大了。
宋太宗時,前宋曾經在靈州東南設清遠軍,以殿中丞的身份負責陝西稅務的大臣鄭文寶,曾經試圖屯墾戍邊,招募百姓植樹造林、引水灌溉,但是收效甚微。
因為這裡就是被宋人稱呼為七百裡瀚海、在後世稱為靈鹽台地的沙區,從鹽州向靈州,途經耀德、溥樂二城,這麼長的路途、這麼大的範圍,也就隻夠出現兩處軍事堡壘而已。
所以吳玠若要繼續攻打靈州,幾乎沒有彆的方向可以走,隻能攻耀德、溥樂二城,然後穿行一大片荒漠化的土地,沿途少水源,是極其不利大軍行進的。
也正是因為七百裡瀚海的存在,吳玠無法與魯智深合兵,魯智深隻能獨為一軍,攻打東麵的西夏村落、城砦。
於是吳玠在一切準備妥當後,這才向耀德城方向進發,袁朗與山士奇則領兵繼續向西,在側翼支援的同時,也要向西攻打應州應理城,以期與武威城那裡連通。
最先出發的是曲端,他作為先鋒在前,次後跟隨的,則是大量輔兵與民夫護送的運水隊。
七百裡瀚海缺少水源,所以漢軍組織了運水隊,以馬車、牛車裝載大木桶儲水,一路跟隨。
一整個冬天,吳玠都在為後勤準備工作忙碌著,王倫用人的辦法,從來都是隻要你有能力而且表現了出來,那就給你加重擔。
作為新封的郡公,吳玠很想去信給楚國公嶽飛,問一問他,千裡奔襲漠北,是怎麼做到後勤保障的。
相比吳玠的焦頭爛額,魯智深這一路就好多了,他要負責半個西夏的攻略,多是村落,少大城,攻堅難度不大,將兵力再度分成兩股後,單一方向的後勤壓力反而沒有那麼大了。
因為魯智深用了一個屢見不鮮的辦法,那就是就食於敵。
前宋與西夏百餘年的戰爭,讓以關中士兵為主的漢軍使用這個辦法時毫無任何心理負擔,因為這是漢人對西夏的整體複仇。
長安府的朱武也在忙碌著,他要抽調人手,通過青海北道對仍舊堅守在沙州的李彥仙以支援,李彥仙並沒有攻破唐玉門關,但卻打得西夏甘肅軍司不敢再向沙州方向增兵了。
半年多的戰事,吳玠、魯智深以及史文恭、酆泰等將領從西夏國內繳獲了至少八萬匹各色馬兒、駱駝七千餘頭、牛六萬餘頭、羊群三十餘萬頭,一部分牛羊被充作軍糧,其餘都被送回了長安府。
於是在經過秦檜的治理後,長安城這座古老的城池,再度因為朝廷征西夏的戰爭而繁榮了起來,大量商人從關東湧來,大約長安城的百姓們也沒有想到,有一天長安城會再度因為牛羊貿易而重現前唐的幾分氣象。
鹹陽縣學學子王中孚已經畢業,他現在有了官身,以行軍參軍隸屬於朱武的征西夏總管府名下,仍舊負責各種後勤物資的統計和調度。
就連朱武也聽說了鹹陽王允卿善算術的名氣,抽空與這位年輕人聊了聊,並將一本王倫所著、他自己做了許多筆記的《算術小論》贈送給了王中孚。
“陛下果真精通算術麼?”
王中孚又驚又喜,似朱武這樣,從梁山時代就跟著王倫負責後勤、謀劃的國公,說是算學大家或許誇張,但朱武對算術的掌握和精通是肯定的。
“這是自然!”朱武沒有計較王中孚語氣中帶著的一絲不相信,而是認真地說:“陛下曾言,算術為諸科諸學問之母,若通了算學,則諸般學問皆通,允卿既有此大才,可潛心精修之!”
“下吏定不負國公囑托!”
朱武笑著揮了揮手,看到王中孚告退,眼中滿是欣賞,此前王倫在梁山泊建小學堂,畢業的學子多在軍中任職,可以說朝廷對外用兵,後勤調度從未拖後腿,這些精通算術的年輕學子們出力甚巨。
由於王倫在山東行省推廣基礎教育更早,所以漢軍之中,多有山東籍貫的中基層官員,負責後勤調度等工作,至於戶部,更是一大堆山東人。
因著地域籍貫,官場上從來少不了派係的爭鬥,如今朝中諸部寺做實事的技術官員,多是山東、河北人,王倫也要考慮其他行省、府縣的官員,畢竟長此以往,就是將官場籍貫派係鬥爭都留給了子孫。
所以朱武挺期望朝中多一些其他行省籍貫的技術官員的,這對朝廷總體而言是有利的,因此他遇到有才能的年輕人時,也願意多提拔一二。
隻是朱武雖有相人之眼光,但看人不夠完全,此前他以為嶽飛是國朝第二個韓世忠,結果嶽飛的表現遠遠超過除了王倫外所有人的意料。
這一次他看王中孚,同樣沒看全,隻覺得王中孚善算術,卻不知道這位也是個全才,更偏重於哲學和宗教方麵。
唯獨可惜的,是朱武這裡上報了功勞簿,王倫審看時,忽略了王中孚的名字,他實在不記得王重陽曾經用過的名與字,壓根兒就沒有想到,這位王中孚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重陽。
至於另外一位同樣大名鼎鼎的黃裳,王倫稱帝後還真命楊林找尋過,而且很快就找到了。
這位黃裳字冕仲,號紫玄翁,卻是宋神宗元豐年間的進士,的確崇信道教,但王倫找到他時,黃裳已經八十多歲了,如今已經去世數年,葬於江西行省的臨川府。
所以王倫想要改革道教,仍舊隻能任用包道乙、鄭彪、蕭抱珍等道士。
洪武十年的春天姍姍來遲,等待了一個冬天的漢軍,再次在各個戰場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