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乃蠻部主動投靠漢軍,隨著嶽飛帶領著聯軍在西域不斷取勝,乃蠻部傳統的遊牧範圍,也從金山北部向西擴張了百餘裡。
乃蠻部在金山一帶也並非一家獨大,東麵靠北就是都播部,西麵靠南就是葛羅祿、康裡諸部,他們的生存空間一直受限,直到嶽飛西來,在漢軍的主持下,乃蠻部的牧場才變得大了一些。
初春時節的金山以北,原始森林中仍舊滿是積雪,從更北方刮來的寒風仍未停歇,春風尚且不曾度過玉門關,更彆說來到更遙遠的西北了。
高寵就在這樣的天氣下,帶領著手下開始了遷徙之路。
郝思文給了他兩千漢軍騎兵,又分彆從都播、蔑兒乞部招募了四千騎兵,但其中一千餘人被高寵下放,專門負責驅趕牛羊,跟隨大軍前進,此外都播部也會再派人手跟隨。
所以高寵的兵力隻有五千,真正可用的也隻有兩千漢軍騎兵,朝廷給他的任務,是在金山以北尋找一條向西北方向的新道路。
按照樞密院的說法,東漢和帝時竇憲北擊匈奴,部將耿夔、任尚在金微山俘獲單於母閼氏以下五千餘人,自此以後北匈奴便與中原斷絕了消息。
北匈奴去了哪裡呢?按照從北魏、隋唐以來與西域諸國的消息往來,合理推斷北匈奴是沿著草原從西海向西北而去了。
漢朝的金微山就是本朝的金山,至於西海,則是延續唐朝的稱呼,並不特指鹹寧海,大約是更西麵的裡海。
所以樞密院認為,從西域向可薩突厥汗國必然有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高寵的任務,就是將這一條北匈奴可能西遷曾經走過的道路找出來。
高寵覺得這個任務實在艱巨,西域諸部落又不記史,北匈奴到底是消亡在西域還是西遷,就連朝廷都不能確定,讓他追尋千年以前北匈奴的足跡,這不是難為我小高嗎?
這也須怪不得樞密院,王倫想要將草原力量不斷向西引導傾瀉,一個塞爾柱王朝諸蘇丹國就要打很久,嶽飛的任務是繼續向南,找到唐朝時的大小勃律國之所在,從而打通開伯爾山口,從北方闖入印度。
那麼就得有人探索西北,或者說東歐平原、黑海一帶,王倫需要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借口,於是就把北匈奴給翻找了出來。
畢竟曆史上明太宗永樂皇帝朱棣北擊蒙古,用的就是給漢太祖劉邦報“白馬之圍”的仇為借口,那現在我王氏漢朝打出尋找北匈奴的口號,為劉氏漢朝報仇,也說得過去吧?
高寵覺得這個口號喊得太空泛太虛了,但是沒辦法啊,朝廷承認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的記載,認定了匈奴就是夏後氏之苗裔,那麼整個北方草原就成為了中原王朝的“自古以來”,在這種強宣稱之下,尋找一千年前的北匈奴,似乎也說得過去了。
高寵帶的這一支軍隊,兩千漢人騎兵中,有八百多名是在漢金之戰爆發後內附河東行省的漠南草原諸部牧民,他們已經完成了漢化,而且接受了道教為信仰,隊伍裡甚至出現了兩名漠南阻卜人道士隨軍。
阻卜人能夠與蔑兒乞人交流,蔑兒乞人的語言與都播人接近,就這麼一支內部溝通都顯得磕磕絆絆的大軍,高寵一路從都播部遊牧範圍的西南端向西進發,居然沒有產生太多矛盾。
跟著嶽飛闖入西域的漠北諸部都發了財,這是蔑兒乞人都知道的,從西域經金山入漠北的道路,北麵就是都播人,都播人也眼饞,但是還沒來得及發起對這條商路的攔路收費和搶劫,窮瘋了的北部蔑兒乞人先對他們發起了奴隸貿易戰爭。
被郝思文調解後,都播人眼中放光,都覺得跟著漢人去西域也是要發財的,聽不懂漢人的官話,沒關係,我們願意學的!
過年期間高寵集結了兵力,一麵操練兩部牧民,一麵與駐守在鎮州西北招討司的張清取得了聯係,張清通過漠南給他送了一批糧草,又給他送來了一支十餘人的小隊伍,一半是雲中府趕來的道士,還有幾名是遼國時代就留在鎮州的和尚。
這些道士與僧侶的任務,就是教會高寵名下兩部牧民們說中原官話,並協助處理一些內務。
年輕的高寵覺得頭腦更發脹了,他想向上級訴苦,請求郝思文再派些靠譜的人手來,郝思文卻先告訴了他另外一個消息:朝廷欲調關勝將軍西來,你這裡作為前鋒,要早點兒動身!
於是高寵就帶著一種莫名的心思,領兵向西而去。
在進入金山北麵乃蠻部的牧場後,居然有不少牧民主動前來詢問,是不是中原的皇帝可汗又增兵攻打西域了?將軍能不能帶領我們一起發財?
北庭大都護薛弼也及時送來了些有用的情報,高寵心裡有了底,便根據朝廷給他的權力,在乃蠻部又招了一千騎兵,向著鹹寧海北部衝了過去。
可薩突厥汗國的勢力範圍,大致在鹹寧海西北、裡海的北部,這個在近四百年前從薩滿教改信了猶太教的遊牧民族,大約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被萬裡之遙的漠北人盯上了,他們的反應遲鈍,隻知道河中地區那裡變了天,中原人如同數百年前的唐人一樣,再次出現在了西域。
由於勢力範圍恰在東歐平原,靠近伏爾加河流域下遊,可薩突厥人其實就掌控了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後的西北商道,靠著與西域、塞爾柱、拜占庭以及東歐諸國之間的貿易,可薩突厥汗國在西域人口中是“富庶一如河中”。
這個消息也被馬靈傳回了東京城,便被王倫當作了引導漠北力量向西的最主要目標。
從乃蠻部的牧區繼續向西,高寵的行軍路線直指鹹寧海,在這條路線上的諸遊牧部落也遭了殃,葛羅祿部的勢力大不如從前,所以後世哈薩克斯坦的中西部,還生活著許多既不屬於葛羅祿、也不屬於康裡部的小部落。
既然不是盟友和仆從勢力,高寵也不客氣,帶著興奮的蔑兒乞、都播、乃蠻諸部,便連殺帶搶地衝了過來。
這些小部落名義上的宗主國是西喀拉汗國,實際上的宗主國是塞爾柱王朝,可惜西喀拉汗國在漢軍出現之前就名存實亡,漢軍出現後,呼羅珊總督桑哥被嶽飛打得逃到了裡海方向,哪裡還有宗主國為他們主持公道呢?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