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大理段氏
五十多歲的大理國主段正嚴,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趙佶在位的大觀二年,段正淳出家為僧,禪位給兒子段正嚴,段正嚴就一度謀求歸宋,卻被趙佶拒絕,而是冊封其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
等到王倫稱帝的第二年,大理國就主動派出使者,與新漢確立了宗藩關係,王倫仍舊延續了趙佶的冊封。
可以說從前宋至今,大理國在西南一直很安靜,與中原王朝一向和平共處,表現得很是恭敬。
但這位又名段和譽的大理國王,從上任以來,國內就一直動蕩不安。
先是大觀四年,大理國內東方三十七部造反,被相國高泰明領兵平定,宣和元年,五部落反叛,大理國軍隊討伐戰敗,接著三十七部蠻再次反叛。
艱難地平定了反叛之後,始終把持大理國相國職務的高氏,權勢不降反升。
高泰明死後,兒子高泰運掌權,高泰運沒多久病死,弟弟高明清繼續掌權,在宣和元年三十七部蠻的叛亂中,高明清被殺,他的侄子、高泰明的孫子高量成又繼續做相國。
而高泰明的父親高升泰曾經當了兩年皇帝,改國號為“大中國”,於是高量成便世襲了“中國公”這一爵位。
等到大理國入朝納貢時,王倫對高氏的爵位“中國公”很不滿,於是高氏便自己改了封爵為“威楚公”。
王倫那時候本打算以此為借口,引得高氏主動動手的,結果高量成表現得太過於謙卑,讓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出兵借口,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與中原王朝再次定下宗藩關係後,大理國仍舊保持著與中原的貿易,同樣憑借著蜀地入東南諸國的茶馬道等商道,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但過得不錯的隻是相國高氏,而非國王段氏,大理國八府四郡四鎮之地,太守職位基本被高氏以及另外一個權臣家族楊氏瓜分了,尤其是高氏,權力過重,以至於大理國內民間都稱之為“高國主”。
段正嚴名義上是國王,但沒有一點兒實權,他的皇後就是高量成的姑媽,這位高皇後又極其善妒,動不動就杖責段正嚴的後宮,連段正嚴兒子段正興的母親、德妃王氏都不能幸免。
段正嚴的母親高升潔,則是高升泰的妹妹,而段正嚴又不得不將長女昭慶公主嫁給高升泰的孫子高量成。
可以說段正嚴周圍環繞著的,要麼是高氏,要麼是高氏的親信,跟他老爹段正淳一樣都是十足的傀儡。
因此段正嚴是真心實意想要歸宋,反正他也沒有實權,歸宋後至少還能脫離高氏的控製;而高泰明之所以支持歸宋,也是想要洗脫他老爹高升泰篡位的影響,反正歸宋後大宋若要治理大理國,還得借助高氏的力量,權勢不減,隻是名義上不好聽罷了。
由於短短數年,相國一職在高氏內部換了兩代人,高量成通過平定三十七部蠻的連續叛亂,消除了祖父高升泰篡位的過往影響,高氏的權力再一次被穩固,歸順中原王朝這件事就再無人提及了。
這讓王倫相當不爽,他娘的趙佶在位時你們哭喊著要歸附,到了新漢,你們就不吭聲了?
但政治上的事情,總得需要一個正當理由,王倫吞並高麗,還是引誘金富軾等權臣發動政變,然後自請歸附,大理國沒有動靜,他也沒有理由出兵的。
故而這一次王倫派太常少卿汪藻出使,名義上是求取大理國的舞樂,但群臣都知道這是借口,誰不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對聲色之事從來都不怎麼喜好的。
汪藻的任務,不是效仿高麗故事,也不是要聯絡高氏政變,而是要與段正嚴仔細談一談。
大理國名義上姓段,實際上姓高,所以要收複大理國,朝廷要打擊的肯定是高氏以及已經衰弱了的楊氏兩家權臣,這樣才能夠打擊大理國內的大地主、權貴勢力,從而完成對大理國的消化。
所以汪藻要試探段正嚴的態度,若他想要擺脫傀儡身份,那麼朝廷就可以借助這位王倫冊封了的“大理國王”的名義派兵來攻。
收複大理國,相比收複高麗對於中原王朝有一個利好,那就是大理國篤信儒家、佛教,甚至國內已經出現了儒、釋的融合,尊奉孔子的讀書人往往也都信奉佛教,於是就被稱為“釋儒”。
唐朝時期的南詔國,是由烏蠻建立起來的,但到了南詔後期,權勢已經被白蠻奪取,大理國就是白蠻建立的。
唐朝五代前宋以來,中原對西南諸多少數民族統稱為“蠻”,其中社會發展水平遠低於中原的族群,被泛稱為“烏蠻”,而接受了漢化、與中原相近的族群,則是“白蠻”。
唐朝之前,白蠻也被稱為西爨,烏蠻則被稱為東爨,南詔國時期處於統治地位的烏蠻,也被稱為茫蠻、哀牢夷,其中一部分逐漸漢化,就形成了“僰人”,未漢化的則形成了“白衣蠻”。
大理國的統治階層,則都屬於從烏蠻轉為白蠻的僰人,大理國八府四郡四鎮之外的三十七部蠻,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白衣蠻”。
簡單地說,段氏、高氏等都屬於後世的白族,而白衣蠻到了明清被稱為“白夷”、“擺夷”,也就是傣族。
但有趣的是,段氏自認為祖先來自武威,是兩漢北魏以來的武威段氏大族,在北魏與南方政權的戰爭中,他們的祖先從武威流落到西南,成為了蠻人酋帥,所以仍舊以武威為郡望。
高氏則自認為祖先乃是三國蜀漢時的越嶲夷帥高定,同樣是漢人南下入蠻,郡望乃是渤海。
這件事就好辦了些,王倫願意承認段正嚴的漢人身份,而且也願意以南北朝嶺南冼夫人的家族、長樂馮氏那樣宣傳段氏,但前提是,段正嚴能夠識時務,給朝廷一個插手大理國事務的絕佳借口。
這個借口就是段正嚴請求朝廷出兵,討伐高氏之不臣,那麼王倫就願意效仿前宋對待吳越錢氏那樣,也善待武威段氏的分支大理段氏。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