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甘為富家翁的大理高氏
新漢的製度,對於民間百姓流動並不禁止,尋常百姓出行,隻要攜帶了官府出具的身份憑證,開具了路引,隨意去哪裡都是可以的。
在華夏曆史進入到戰國時代的“爭霸”“統一”為主題時,商鞅變法引導的“耕戰”就成為曆朝曆代的主流。
若按照《商君書》,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們為了尋求穩定,是妄圖通過土地為限製,將百姓們的生活空間局限並固定的,讓百姓們隻固守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農夫就專心耕作,商人就專心買賣。
故而儒法結合之後的傳統思想下,遠遊出行向來不是主流,官方的意識形態下,也拚命推崇鼓勵所謂的“不遠遊”和“落葉歸根”,說白了,就是不希望民間出現不受控製的地域流動。
但前宋不抑兼並,沒有土地的百姓大量淪為流民,所以從前宋起,官府對民間自發的人員流動或者遷徙都不那麼嚴格。
到了新漢,朝廷也不禁止,甚至王倫是持鼓勵態度的,因為均田令的強製推行後,天下的人口戶數也被仔細清理了一番,如今國朝人口,不分男女、包含各個年齡段,已經超過一億。
所以在許多人口大省,官府也不能保證所有的農人都能夠靠著土地維持生計,在朝廷的各種優惠政策之下,規模化的人口流動已經漸漸成為常態。
但人口的規模遷徙,主要是從北方數省向原燕雲十六州等府縣流動,遼東行省也吸納了不少人,卻也差不多到了一個上限。
畢竟北方苦寒,開墾土地又幾乎全靠人力,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對民間的吸引力有限。
總體的人口流動,大的形勢仍舊是從北向南,哪怕在王倫帶領下的新漢朝廷,具有了極強的執行力,也無法扭轉這一大勢。
這個所謂的“從北向南”,大致是從北方諸行省向淮河、長江流域遷徙,湖南、江西、廣東成為許多南下百姓的首要目標。
華夏的曆史,從某種方麵而言,就是中原王朝對南方的開拓史,秦始皇統一六國、攻打南越,到了東漢,長江下遊地區就變得繁華。
魏晉南北朝的衣冠南渡,使得江南地區得以進一步開發,隨後唐朝時期一直到五代,湖南也得到了繼續開拓。
按照正常的曆史進程,新漢的曆史重任,是要繼續開拓兩湖、兩廣地區,並將丟失的交趾重新拿回來。
所以王倫從未忘記要繼續向南開拓,隻是十餘年間,他要忙碌著收拾前宋的爛攤子,要穩固北方,相較而言,對南方的關注似乎就沒有那麼高了。
朝廷當然沒有忘記南方,就在西夏被消滅的第二年,工部就抽調了四千名黨項俘虜,從關中直下湖北,負責修繕江陵府到湖南長沙府的官道。
大致而言,華東地區修繕道路,朝廷用的主要是倭人奴隸;華中地區修繕道路,用的是黨項、西北諸羌人等;而嶺南修路,用的則是昆侖奴。
工部的官員們曾提出一個相當激進的計劃,認為朝廷可以調動十四萬名倭人、朝鮮人等,對蜀道進行一次大規模修繕,動用火藥炸山,則四川與陝西的道路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這個計劃最終還是流產,先不說十四萬名倭人奴隸要抓多少年,單單火藥炸山,所用火藥就是天文數字,以著這個時代黑火藥的威力,施工難度實在太大了。
而且鑿開山洞需要大量石匠,朝廷可實在沒有這麼多的工匠可以抽調雇傭的。
提出這個計劃的年輕官員有些沮喪,但很快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計劃,湖南、江西與廣西、廣東之間的五嶺,山勢遠不如秦嶺那般綿長,炸五嶺的難度遠低於炸秦嶺嘛!
所以要拓寬五嶺之間原有的官道,朝廷隻需要三萬左右的昆侖奴,十四萬倭人難湊,三萬昆侖奴總歸是可以吧?
這個計劃頓時引起了王倫的興趣,與工部官員討論了很久,與眾臣商議後,朝廷就派了一支考察團南下,並且抽調了江西的一個都督府兵馬跟隨護衛。
當然,這都是王倫為了抽調兵力南下平定收複大理國的障眼法,但不妨礙朝廷假戲真做,若這個計劃可行,那麼朝廷就可以用俘虜的大理國兵馬為勞力,在配合昆侖奴,哪怕傷亡慘重,也要將五嶺鑿通了!
各行省布政使一級的高官,少有連續做兩任的,但廣東布政使、監察左禦史趙鼎是個例外,他被王倫召回京師、一番交談後,又被派了回去。
朝廷對西域的開拓,是嶽飛等眾將領在前,北庭副都護薛弼協助管理後勤,更後麵還有個坐鎮寧夏、隴右的李綱;東征日本,水師諸將領的後麵,有坐鎮朝鮮的秦檜協助;同樣地,朝廷若要收拾大理國,趙鼎就要負責後勤、軍事參謀等諸多事務。
李綱、秦檜、趙鼎,那都是妥妥的宰相之才,王倫對他們有信心。
洪武十四年,王倫便以鑿通五嶺為借口,不斷向兩廣地區抽調兵力南下,對此大理國內部並無任何反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由於新漢的確存在著“工程兵”這個兵種,在大理國的高氏權臣眼中,不過是將前宋的廂軍改了個名號而已,而且中原王朝喜歡修路,也不單是新漢,前宋一樣喜歡修路不是?
所以高量成根本就不知道,段正嚴這個大理國主,已經私底下將大理國給賣了,他最近在忙碌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洱海附近開設一個賭馬場。
從前宋時,蜀地就有不少富商喜歡到大理國遊玩,靠著與前宋的良好關係,高量成從來不覺得中原王朝會對大理國下手,尤其是現在這位王皇帝,把眼光都看向了西域和日本,他缺乏對中原朝廷的足夠認知。
高量成覺得,漢人好賭,若以滇馬以及從關中引進的蕃馬,搞個賽馬,肯定能夠吸引不少蜀地富商以及本土的大戶參與,也算是給他高家多弄一份賺錢的產業了。
這個消息傳到京師後,王倫對高量成的看法頓時下降了一分。他原本還覺得高量成在大理國執政很有才乾,結果這人的眼光上限也就那樣了。
“曹爽一般的人物罷了!”
王倫的評價很不客氣,讓一旁的蕭嘉穗頓時笑了起來:“高量成或許並無篡位之心,但段國主還是怕了,於我朝而言,此乃好事啊!”
的確是好事,王倫也不急,他與眾臣子商議的計劃,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調動兵力並在廣西集結,從而適應一下嶺南的氣候。
大理國掌權的高氏略無防備,朝廷收複大理國的阻力就更小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