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秦檜的分倭之策_奪宋:水滸也稱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奪宋:水滸也稱王 > 第1018章 秦檜的分倭之策

第1018章 秦檜的分倭之策(1 / 1)

第1018章秦檜的分倭之策

對馬島又向朝鮮行省輸送了一批倭人少女,秦檜府上也多了一名朝鮮侍女以及兩名倭女奴婢。

秦檜本人對女色的興趣並不大,這一點倒很符合梁山時代延續到新朝的官場作風。

秦檜對朝廷一乾重臣中最感興趣的是吳用,他如今也算是身居高位,於是許多朝廷從不對外宣示的內情,就了解了不少。

在秦檜看來,他與吳用本是一路人,都是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一向喜歡揣摩上意的秦檜就發現,王倫這個皇帝,對外族是有著相當強烈的歧視的。

作為皇帝,王倫自然不可能說老子就是個大漢主義者,他對外的宣傳口號喊得響亮,一如唐太宗一般,說什麼胡漢皆為朝廷子民,但實際上王倫很明白,中原王朝的基本盤,從來都是人數占據優勢的漢人。

所以王倫對內的政策,遠不如對外那般激進,對百姓相當寬容,但是對外的政策,漢軍從來都是先打殺得服氣了再說。

吳用被派往負責梳理漠南地區後,表現得遠沒有在西寧府坐鎮時那麼顯眼,要知道青唐吐蕃雖然名存實亡,但唃廝囉的孫子輩,可仍舊在西寧府附近諸府縣地區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那麼為什麼朝廷攻滅西夏時,唃廝囉的子孫們不見任何動靜呢?

唃廝囉三個兒子,瞎氈、磨氈角和董氈,在他死後各自擁兵自立,彼此混戰,最終瞎氈的六個兒子相繼投靠前宋,被前宋封為蕃官,並且皆以“趙”為漢姓。

新漢剛剛取代前宋時,瞎氈的三兒子瞎吳吒、漢名趙紹忠還活著,當時朝廷也承認了他的地位。

但是吳用在西寧府時,瞎氈的孫子輩,有幾個被內遷到了陝西行省,還有兩個絕嗣,他們的地盤就被朝廷以熟蕃接管,這些熟蕃都是漢化了至少三代人的前吐蕃小貴族,他們的自我認知都已經變成了漢人。

為何會出現突然絕嗣這件事呢?自然是吳用動的手,可以說唃廝囉的後代中,有能力的那幾個重孫子,都被吳用搞得斷了香火傳承,權力自然也就無法延續下去了。

到了大同府之後,吳用從東向西對漠南諸部落挨個梳理,依舊是將諸部落頭領、有名望的小貴族們遷徙安置,若是遇到有野心、有能力的,吳用仍舊是暗中支持他們的仇家,搞暗殺、投毒那一套。

再加上嚴格規定諸部遊牧區域,不斷以分家的名義拆分部落,漠南靠近大定府等府縣的草原上,就出現了許多數百人的小部落,千人規模都算是大部落了。

秦檜覺得,朝廷完全可以在日本西海道九州島推行同樣的對策嘛!那裡不是出現了一堆自稱是漢獻帝後人的劉氏倭人貴族麼,便也可以照貓畫虎不是?

於是功利心極重的秦檜,便給王倫上奏了一封厚厚的書信。

他認為九州島南部的薩摩諸國,這裡生活的倭人自稱隼人一族,在隋朝時期被自稱和人一族的日本貴族征服,那麼朝廷就應該扶持隼人,允許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這樣就更加有利於朝廷的分化統治。

義勇水師在薩摩等幾個令製國的征服很艱難,這裡山林多,當地的隼人民風彪悍,堅持不肯當中原的奴隸,一直在山林之間進行著各種騷擾和抵抗。

所以朝廷若能扶持隼人,那麼日向國也可以分化出所謂的“日向人”,這樣倭人就難以似漢人一樣,形成一個文化和血緣並重的民族了。

實際上王倫在收複朝鮮行省後,在朝鮮推行的也是這一套政策,願意成為中原人的,朝廷鼓勵並支持,同時給予相當的政策優惠和傾斜;若自認為是新羅人或者百濟人,並且也願意服從中原領導的,王倫也接納他們。

隻是朝鮮行省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自認為是高句麗人,王倫是堅決不同意的。

高句麗那可是華夏境內在東北的地方政權,高句麗論人種那也是東胡族群下的靺鞨、扶餘人等,高麗明顯是三韓人,不能說有個高麗國,就是繼承了高句麗啊!

因此朝廷在官方的宣傳中,一直強調高句麗的東北地域屬性,認定了這是一個受漢化的地方政權,從來都是中原的藩屬國,絕不認同高麗對高句麗的繼承關係。

秦檜坐鎮朝鮮,對付的主要就是這批妄圖將自己三韓人身份向高句麗人上麵靠的那一個群體,他覺得朝廷的這種分化政策非常好,有很強的普適性。

書信送到京師,王倫仔細看了數遍,沉默了許久。

王倫很清楚,秦檜的上奏一旦公布,恐怕就會引起另外一場“華夷之辨”。

早在先秦管仲、孔子時代,華夷之辨的一個標準就是衣冠、禮儀,簡單來說,就是文明。

但先秦之後,華夷之辨就同時兼具了三個標準,即血緣、地域以及文明,前宋由於與遼國、西夏的長期對峙,宋儒就格外看重血緣與地域。

實際上契丹人的遼國與女真人的金國,官員、貴族們的服飾與中原並不二致,但宋人就是不認可契丹與女真為華夏,而是視其為蠻夷,但遼國又自認為是代表了華夏,金國也有同樣的趨勢。

王倫對漠南的分化,強調的是固定了遊牧場地的部落地域屬性,這樣就可以逐漸轉變為類似陝西百姓自稱秦人、兩湖百姓自稱楚人那樣,都認同自己是漢人,其次才會以生活的地域偶爾區分。

哪怕未來不能夠對漠南完成徹底的漢化,至少也不會讓他們彼此之間迅速形成統一的族群認知,這對於中原王朝是有利的。

但是在東北、朝鮮地區,由於族群的觀念已經開始出現,朝廷的手段就不能全部照搬漠南,而是儘可能地強製要求歸屬為漢人,不能歸屬的,則暫時承認他們自稱的族群身份。

王倫可以接納漠南、朝鮮人等成為漢人的一個分支,但對於接納日本倭人,他實在不能。

就像後世的越南人一樣,其實越南人對於中原王朝的態度一向很矛盾,他們拚了命地想要自我證明、同時期望中原王朝對他們的認可,那就是認定越南人與漢人是堂兄弟的關係。

但中原王朝的態度更明確,認為漢人是越南人的親爹,這種彼此認知上的差異,導致了越南在文化上接近漢人,卻始終不肯加入中原大家庭。

至於日本倭人,他們連堂兄弟的關係都不肯承認,隻認為自己在某個時期是漢人的學生,憑什麼我們倭人要給你們漢人當兒子?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蘇小姐斷情獨美後,商總下跪求娶 離婚你提的,再婚你哭什麼 無上仙秦:從綁定大秦國運開始成至高 十國風華 阿鬥:相父你在哪個罐子裡呢 鎮國王侯 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邊軍:從將門奴仆殺到九五至尊 造夢西遊:隻有我有活動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