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東南事務
廣東行省廣州雖然改名為南海府,但朝廷三大水師之一的南海水師駐地卻不在南海府,而是向南移動到了廣西行省的欽州寧越府。
東南諸藩國中,大越李朝大概占據著後世越南的北部,占城國占據著越南南部,但越南最南部,卻不屬於占城,而是被吳哥王朝占據了。
占城國在五代之前,被隋唐稱之為林邑,其正式國號為占婆補羅,在梵語中,“補羅”意為“城池”,故而中原王朝如此稱呼。
李俊海舟入南海之後,就在廣西行省沿海、廣東行省的雷州半島、瓊崖府等地,修建了數個大小港口與碼頭,與朝廷水師在遼東、朝鮮海域一樣,南海水師也成為了東南海域的霸主。
故而在大越李朝、占城、吳哥、暹羅等東南諸國紛紛遣使者入中原,同新漢王朝確立了宗藩關係之後,鴻臚寺出麵與諸國使者談判,租借了占城國的“丹納”地,並改名為峴山港。
這個峴山港,就是後世越南的峴港,而占城國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應租借,原因追溯起來,還是前宋遺留的老問題。
二百年前,交趾地區愛州地方豪強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擊敗了南漢大軍,建立了吳朝,交趾自此脫離了華夏。
到了宋太宗時,交趾政權更迭為了丁氏為靜海軍節度使,內部發生動亂,黎桓成為權臣,妄圖取而代之,宋太宗認為這是討伐的好機會,於是派荊湖士卒兩萬南征,結果與南漢一樣,又在白藤江收獲了一場慘敗。
這一次慘敗後,宋太宗加封黎桓為靜海節度使、交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交趾郡王,於是黎朝被中原王朝認可了交趾之主的身份。
有了中原王朝的認可,黎朝便以“東南小中華”自居,覺得自己繼承的是唐朝在東南的治統,於是開始向南入侵占城。
自此黎朝以及後繼的李朝便不斷發兵攻打占城,西麵真臘人建立的吳哥王朝也不斷入侵,可以說占城一直處於被兩個小國夾擊的戰爭中。
作為名義上的宗主國,前宋對東南事務毫無任何影響力,就看著三個藩屬小國互相打鬥,最近的一次,就是三十多年前,李朝名將李常傑病死前一年,占城再次被李朝擊敗。
所以新漢建立後,占城國雖然不是第一個主動派使者入貢的東南小國,但對中原王朝的態度相當熱情,前次李俊領水師攻三佛齊,占城方麵主動開放了港口,並且提供一批糧草。
因此朝廷與占城商議後,便將占城與李朝北部的港口城市峴山港租賃了,南海水師也在這裡駐紮了一部船隊。
故而朝廷的態度很明了,就是要拉偏架、支持占城,並且在李俊所領水師的“調解”下,吳哥王朝與占城國也坐下來和談,劃定了在占城國西南的疆域。
這一次和談後,吳哥王朝便將東南外海的昆侖島讓了出來,昆侖島就此成為中原昆侖奴貿易的中心,諸藩國捉捕而來的昆侖奴,都在這座小島上發賣。
朝廷支持占城、調和真臘,這讓大越李朝很是不滿,受限於越南的地形,交趾地區的王國,往往順著海岸線向南進攻開拓,現如今南海水師租借峴山港之後,就堵死了李朝向南擴張的任何可能。
但不滿歸不滿,由於國主李乾德在位期間數次發起對外戰爭,李朝的日子也不好過,畢竟一個小國,國力是無法支撐連年的戰爭的。
在王倫發起滅金國之戰的前一年,李乾德病死,其侄子李陽煥繼位,數次遣使者入開封府請求冊封,王倫一直拖到洪武十年才派禮部官員南下,封其為交趾郡王。
李陽煥名位不正,而且又不是李乾德的兒子,上台後由諸大臣輔政,國內又發生了數次地震,為了改革,李朝便效仿中原,將被官府沒收的官田分給百姓,又命禁軍也就是李朝六軍“更番歸農”。
簡單來說,李朝的政策就是中原均田令和軍隊屯田的翻版,如果推行到位,未必不能增強國力。
但問題就出在了李陽煥本人身上,他是李乾德的侄子,便效仿宋仁宗、宋英宗故事,要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拜為太上皇,在李朝掀起了大越版的濮議之爭。
若王倫早點兒冊封,或許李陽煥的地位更穩定一些,但發現李陽煥親政不久就搞這種事情,王倫覺得,不讓李朝內部更亂一些,簡直對不起如此配合的李陽煥。
中原王朝遲遲不認可李陽煥的地位,李陽煥又在國內掀起了黨爭,而他本人十多歲時就體弱多病,於是李陽煥又搞了一個更騷的操作,他居然效仿秦始皇,寵信佛道,並派船隊向西,前往天竺求取仙藥。
這讓廣西的官員們、南海水師的將領們都覺得,朝廷不攻打李朝、收複交趾,簡直是在浪費送上門的大好機會啊!
而且李陽煥效仿中原推行的各種富國利民政策,由於監督監管不到位,官府發放的官田,多被貴族、豪族、大戶所霸占,民間少地或者無地的百姓並沒有因此受益。
讓正規軍搞屯田,簡直跟後世越南讓軍隊經商如出一轍,李朝的六軍將領們在獲得了屯田權力後,便專心致誌地做起了另外一件與屯田絲毫不想乾的事情,那就是將李朝的糧食大量出售給南下的中原商隊。
反正王倫收到從大越李朝傳來的各種消息後,隻能感歎曆史從來都是如此地相似,知道越南喜歡模仿中原,但是萬萬沒想到,居然能夠模仿得如此不倫不類。
國君年少且多病、權臣輔政、黨爭四起、佛道猖獗、軍隊敗壞,這是妥妥的亡國之相啊!
但深思熟慮了許久,與朝中眾臣數次商議討論後,王倫仍舊決定,按照此前的計劃,先攻大理國,再收複交趾。
攻打大理國的好處在於,大理國境內的銅礦、銀礦,可以立即被朝廷所用,畢竟大理國東川郡的銅礦、烏蒙部的朱提銀,從兩漢時期就聞名於世。
攻占大理國,設立雲南行省,就可以阻擋天竺文化經驃人建立的蒲甘王國、也就是後世緬甸向華夏西南地區的入侵。
王倫是支持大涼山天竺人北來的說法的,華夏境內諸民族哪個不是勤勞勇敢,實在不需要一個外來的懶惰族群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