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咧,這怪風要刮到甚麼時候去了?”
日本九州島築前國東北,漢軍的營地裡,一名山東兵抱怨地說。
年初朝廷樞密院行了調令,山東行省濟南都督府的兩千禁軍集結,從蓬萊府港口出發,向耽羅縣乘海船而去。
在耽羅縣,濟南都督府兵發現受召的還有河北行省大名府的同袍,從耽羅島轉到對馬島,休整了小半個月,朝廷征調的兩行省三都督府兵力共計六千人馬,便分批次被水師送到了九州島。
這是折彥質的請求,他還是看不上朝鮮兵,覺得朝廷隻派了水師陸戰營上岸為主力,當真是不夠打的。
眼下水師已經控製了九州島周邊海域,島上諸令製國主要由義勇水師劫掠、占領,但海峽對麵的長門國已經暗中投降,石見國在望,若仍舊依靠朝鮮兵,折彥質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再次取得三日月山之戰一般的大勝。
於是劉錡就受命領著訓練超過一年的朝鮮民兵向日本增援,朝廷同時抽調了山東、河北二行省三個都督府的兵力,趕在颶風到來之前一發送去了日本。
三個都督府的人馬到了諸前國大營,前後休整、適應環境不到一個月,夏季的颶風就從南方大海上吹了過來。
颶風帶來了強降雨,連月的狂風驟雨,讓這些剛剛趕到日本的都督府兵們很不習慣。
這裡的營地是朝鮮兵以及部分被俘的倭兵一起修建的,是竹木屋以及帳篷的混搭,幾天前的一場狂風,將小半個營地的帳篷都掀翻了,這就是折彥質不喜歡用朝鮮兵的原因,他們連最基礎的營地修建都做不好。
狂風暴雨起碼還能夠忍受,最讓剛趕到的都督府兵們害怕的是,這個破地方動不動就地震,雖然烈度都不大,但三天兩頭感受到腳下的震動,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一次大的。
“這破島,倭人是如何生存千餘年的?”另外一個山東兵也跟著抱怨了起來。
抱怨歸抱怨,兩個士兵望著陰沉沉的頭頂,隻期望這一陣颶風早點兒刮過去,若能見到太陽,哪怕天氣轉晴三兩日,曬上一曬好歹也舒服些。
折彥質的指揮部設在一處被占據了的倭人小貴族的石頭城堡中,說是城堡,在折彥質眼中,這與中原北方常見的小塢堡沒什麼區彆。
同樣是剛剛趕來的劉錡正立在一座巨大的地形沙盤後麵,阮小二要求九十月間,一旦颶風停歇,就對長門、石見諸國發起進攻,他也要領著部分都督府兵以及訓練完畢的朝鮮兵加入戰鬥的。
有一個好消息是,石見銀山的大致方位已經確定,大概百餘年前,倭人就已經發現了這處銀礦,隻是開采規模不大,倭人也不清楚那裡的礦山下具體埋藏了多少銀礦石。
日本崇德天皇數次派出使者請求和談,但朝廷的條件實在太苛刻,他無法接受。王倫要求他自去天皇尊號,前往開封府享福,崇德天皇無論如何也不肯答應。
三日月山之戰,平氏的勢力被大大削弱;壇之浦海戰,源氏遭到了近乎滅頂的打擊,於是日本國內剛剛有興起苗頭的武士階層的力量就被漢軍打得快要瓦解了。
於是天皇以及舊貴族又奪回了權力,他們仍舊想要維係自“大化革新”後的那一套固有的國內政治布局以及平衡,便是舊貴族們也知曉,若是答應了唐人的條件,那麼他們這些依托天皇獲得權勢的貴族們,就啥也不是了。
日本方麵仍舊固執地稱呼漢軍為唐人,本朝不是前宋,不會瞧不上強盛的唐朝,所以漢軍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榮耀:你看,連倭人都得仰望咱們,覺得咱們跟唐朝一般強大!
所以壇之浦海戰結束後,崇德天皇便迅速地將舊貴族以及新的武士階層們團結在了一起,仍舊妄圖死守本州島。
王倫是不肯接受天皇投降,也不肯讓日本作為中原的藩屬國繼續存在的,所以才會提出那個令對方無法接受的和談條件。
日本如今還沒有占據北海道島嶼,三島之地大約六百萬人口,足夠朝廷用來練兵,不但訓練水師,還可以訓練新兵,隻要占據了石見銀山,哪怕對日本的戰爭再打個三十年,朝廷都承受得起!
若是佐渡金山也被順利拿下,王倫覺得就是打個一百年他都願意,反正民間義勇水師也參與了進去,占領的主力兵源靠朝鮮,朝鮮兵力枯竭,那就抽調草原部落。
實在不行,將來還有大理國、大越李朝被征服後的軍隊可以北調嘛,反正他是不會將太多漢人士兵的性命消耗在日本的。
按照度支司的估算,去年東征日本的各種消耗,朝廷的財政投入,大約相當於已經掌握了的絲綢之路的稅收。
嶽飛還在繼續向西、向南探索,這意味著一條絲綢之路就可以維持朝廷在日本方向戰事、占領的開支,何樂而不為呢?
況且對日本的掠奪和占領,收益正在逐步穩定,未來可期的是會繼續提高,若單單以兩三年的投入和產出對比,對日本的征服顯然是吃虧的,但若是將時間放得更長遠一些,保守估計最多十年,收益就是巨大的。
“長門國的大藏氏前月派來使者,倭人妄圖派大軍闖入,故而請求我大軍支援。”呼延慶向劉錡介紹地說。
阮小五領水師就在長門國西麵外海遊弋,此時大約停駐在某個小島上,是可以隨時快速支援長門國的。
顯然大藏氏擔心的是日本天皇方麵會趁著颶風來襲強行出兵,但對於漢軍而言,日本中央與地方內鬥越亂,對朝廷就越是有利。
本州島西部諸國打得亂了,漢軍才更容易完成對這一地區的征服不是?
劉錡很謹慎地沒有發言,他是剛從朝鮮行省來到九州島的,還不熟悉情況,先了解了更多再建言也不遲。
折彥質卻說:“卻也未必拘泥於一路攻將過去,等颶風停歇,不如集結大量船隻,自築前國沿外海直入石見國,先將那銀山給占據了!”
他提出來的就是蛙跳戰術了,簡而言之,漢軍的進攻路線,不再是越過長門水道進入長門國,也不走陸路進攻石見國,而是繼續憑借水師之利,直插過去。
這就要考驗水師的運輸能力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