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一直覺得儒家思想很有趣,儒家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整體理論是頗有些泛泛而談的。
但正因為如此,曆朝曆代的大儒們,對儒家經典便做出了各種符合自身利益或者時代的解釋,總之解釋權在我,從漢儒到宋儒,發展的趨勢也漸漸明朗。
漢儒是“我注六經”,即兩漢的儒學,其實是大儒們對經典的注釋和解讀,是要闡明聖賢們的微言大義,理論基礎仍舊是對聖賢們思想的重複。
到了宋儒,則變為“六經注我”,即前宋的儒學,是大儒們從經典中尋找合適的論點,從而論證自己行為的正確性。
前者是機械性的,後者是功利性的。
機械性發展到最後,是儒學變得宗教化和神聖化,而一旦學說宗教化,那麼必然走向死板和一成不變;功利性發展到最後,必然是精致利己主義的,曆史上南宋的朱熹為了避免這一墮落過程,拚命提倡“存天理,滅人欲”,其實就是在反抗儒學功利性的極致發展。
王倫想要改造的新儒學,其實是將功利性扭轉為實用性,這一過程自然是很困難的,但未必走不出一條新的道路。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讓中原王朝不斷對外開拓,推行以農業、工業產品為基礎的外貿,一旦放眼看到了天下之大,那麼這個過程基本就無法停止了。
因為要阻攔對外開拓的人群,就是阻攔更多的人受益,任何人都無法與自身切身利益、與一個廣泛的受益群體相對抗。
從新漢開國以來,王倫所有的對外戰爭的目的都隻有一個,將蛋糕做得足夠大!
就好比新漢開國之初強製推行均田令,民間反對的聲音從來不斷,地方豪強、士紳組織的反撲也從未停歇,但都被王倫以“匪亂”的名義強行鎮壓了下去。
隨著金國被滅、草原打通、西夏被滅、西域再次開通、絲綢之路順暢、海外貿易興盛,許多原本覺得在均田令下利益受損的諸多民間人士才發現,賺錢發家的機會,原來不僅僅局限於大量集中土地啊!
若要擔心家中存糧不足,福建廣東百姓都已經開始向呂宋島進發了,那裡可是有著大片一年三熟的土地,產的糧食及時回運,哪怕長江以南遭受大麵積的災荒,朝廷也能夠及時調度糧食。
若是想要利用土地發家,比如種植原材料,大琉球島和呂宋島搞種植園不香麼?
朝廷鼓勵作坊產業,是因為漢人自古就聰明,善於積累工藝經驗,對於許多東南士紳富戶豪族而言,在本地多興辦作坊賺了錢,然後雇傭百姓、購買奴隸去開發大琉球島、呂宋島,前期固然艱難,但收益也是巨大的啊!
總好過在中原跟那些百姓們搶奪土地不是!
正常人都看得出來,均田令的推行,朝廷其實是培養了一個廣闊的內部消費市場,哪怕一個家庭的消費能力有限,但全天下千萬規模的家庭聚在一起呢?
而且朝廷不是隻推行均田,同時還改革了教育和科舉,培養了大批實乾型的人才,又提高了工匠的地位,環環相扣之下,前進的浪潮和大勢已經形成!
在這樣的大勢下,東征日本的義勇水師掠奪了倭人奴隸送回中原後,各個行省的用途便各有不同。
遼東行省由於地廣人稀,更樂意將倭人視為農奴,購買了倭人奴仆的百姓們更願意給予倭人部分自由權。
河北、山東、淮北的倭人奴隸,也大多從事農業和挖礦之類的體力活,江南、浙江由於作坊多,工商業發達,購買的最多的是倭女,以充作侍女、婢女。
福建百姓是最不將倭人當作人看的,畢竟開發大琉球島與呂宋島,要與島上的野人鬥爭,還要與島上的毒蛇、蚊蟲、炎熱的氣候鬥爭,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福建人口本就少,送命的機會自然要交給倭人去乾了!
儘管義勇水師在九州島做了許多惡劣的行徑,但倭人奴隸卻得到了中原商人和百姓們的一致稱讚,都覺得好用。
隻要管飽,不刻意虐待,這些倭人簡直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奴隸,他們聽話、勤勞,對中原充滿了敬畏,絲毫不敢反抗,相比喜歡偷奸耍滑的朝鮮人,倭人居然有了不錯的口碑。
故而朝堂曾經有聲音提議,要不要給予倭人奴隸一定的社會地位,比如他們在中原的下一代,倭女與漢人男子的私生子女的身份,是不是要得到承認?
但王倫以一句“再議”就打了回去,日本天皇還在,日本諸島還沒有完全征服,現在考慮這種事情還為時過早!
倭人如果沒有為中原的複興付出一代人的生命,那就算不得立了功勞,憑什麼給他們正常人的身份?這麼聽話的奴隸,再找下一個可就實在太難了!
王倫的態度就此決定了一切,東征日本的諸軍隊都不急,皇帝和朝廷認為應該慢慢打,那咱們就慢慢打!
這也是洪武十四年,在九州島方向幾乎沒有發生值得記錄的戰事的原因。
日本的崇德天皇就麵臨著這樣的困境,義勇水師自南向北在九州島諸令製國肆虐,上岸的朝鮮兵和諸都督府兵就駐紮在九州島北部,隨時都可能跨越長門水道進攻本州島。
瀨戶內海西麵大半個都被義勇水師以及朝廷水師的船隊占據,並且向西延伸到長門、石見諸國外海,可以說日本的海軍在壇之浦海戰後基本被打殘了。
中原王朝一口吞下九州島後,就這麼停止了進攻的步伐,開始對九州島慢慢消化了起來。
崇德天皇非常憤怒,他很清楚,假設他能夠奪回西海道,九州島大約也會被唐人給搬空,沒有了人口,土地還有什麼意義呢?
但偏偏他又無力反擊,漢軍的水陸配合太嫻熟了,而且熟悉水文氣候,日本軍隊方麵,將領已經被嚇破了膽。
他想要投降,哪怕接受中原的冊封都可以,但唐人就是不鬆口,提出的條件也太苛刻了,根本就不是想要和談的樣子。
於是崇德天皇也發了狠,從本州島、四國島拚命征調大軍,打算與唐人決一死戰。
如他所願,時間很快到了洪武十四年的九月中旬,肆虐的颶風停歇,築前國的朝廷大軍開始跨越長門海峽,向本州島進發而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