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朝開始,儒、釋、道三教合流就已經成為趨勢,但新漢建立後,儒家自己不爭氣,佛教隻想著怎麼給信徒洗腦並且斂財,道教本有著向佛教發展的趨勢,卻在朝廷允許草原傳教後又發生了諸多變化。
王倫覺得三教合流是一個正確的曆史趨勢,產生於印度地區的佛教,本意是要對抗婆羅門教,卻不可避免地被婆羅門宗教體係影響,也有著強烈的輪回觀。
但佛教在早期延續了印度人善辯經的優點,雖然在王倫看來,因明學就是他娘的毫無道理與邏輯的詭辯,但至少可以同名家相互融合,就可以彌補華夏文化中不善演講和辯論的缺點。
當然不善演講和辯論,在王倫本心中是算不得缺點的,孔夫子就曾說過“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漢人喜歡動手而不喜歡動嘴,這本身就是大優點嘛!
而且漢人聰明,做什麼都能做到極致,就好比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思想家範縝,在永明七年接受齊竟陵王蕭子良的挑戰,與佛教徒展開大辯論,將一眾佛教徒辯得無言以對。
範縝隨後寫下《神滅論》,十餘年後梁武帝蕭衍在天監六年又親自下場,頒布《敕答臣下神滅論》,又寫《與王公朝貴書》,號召貴族並佛教徒等與範縝展開大辯論,結果再次失敗。
蕭衍後來還主持了佛道大辯論,結果道士將僧侶們辯得啞口無言,身為皇帝不得不拉偏架,強行判佛教取勝。
到了唐朝高僧玄奘法師西行入印度求佛法,將佛教起源地的僧侶們辯得全無反駁,而且大乘、小乘一起取勝。
所以王倫一直瞧不上因明學,這種缺乏正常邏輯的辯論學問,偏偏又是婆羅門贏學的理論核心。
華夏哲學傳統的邏輯,比如先秦時期的名家,大致遵守了一個形式邏輯,也就是從現象推導結果,通過論據得出論點,從而得出論證。
但因明學這種印度式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在因明學中,有宗、因、喻,宗即結果,也就是論證;因是歸納,也就是論點;喻則是舉例,也就是論據。
假設以宗教信仰中的罪過論述,從華夏形式邏輯與因明學的不同思考方式,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巨大差彆。
按照華夏形式邏輯的思考,其方式是這樣的:
論點或者前提:無罪者上天堂,有罪者下地獄;
論據或者小前提:我平日積累善功,從不作惡,還信了宗教,遵守教義教誨;
論證或者結論:我就可以上天堂。
因明學的印度式邏輯則是這樣的順序:
宗:我上天堂了;
因:天堂本就有我的位置;
喻:隔壁那個刹帝利國王殺人無算,他也上天堂了。
這其中論據完全無法推導出論證,也無法得出論點,甚至佛教辯論或者印度人辯論中,連“喻”這個步驟都直接省略了。
“天堂本就有我的位置”這個論證過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按照印度邏輯,不需要推論,這本身就是事實!
所以王倫非常非常敬佩範縝,因為玄奘法師辯論勝利,是他以因明學在印度式邏輯內部的勝利,而範縝則是以華夏的形式邏輯,在印度式邏輯之外取得的勝利!
王倫需要的,就是儒、道兩家能夠在華夏形式邏輯的基礎上學會印度式邏輯的這種不要臉作風,那麼三教合流之後的新儒學,不管未來進化的方向怎樣,至少在辯經這一方麵就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了!
王倫忙著對思想的整合與改造,九州島的義勇水師們也在忙著對倭人的征服。
狄成所領的三行省義勇水師負責九州島東部諸令製國的攻略,薩摩與大隅國反抗最為激烈的隼人一族,幾乎被屠殺得乾乾淨淨。
於是大隅國北麵的日向國也慫了,日向國的執政貴族算是藤原氏的一個分支,如今藤原氏主政,日向國還打算負隅頑抗一下。
但是被王倫認為民風儒雅的浙江行省義勇水師們,大約是在大隅國始羅郡屠殺上了癮,與江南行省的老鄉們聯手發起了對日向國的征服。
東征日本,福建行省來的船隊是沿海諸行省最少的,主要是因為福建百姓在前宋就喜歡滿世界溜達,前宋以及新漢的船隊所到之處,到處都有福建百姓的身影。
福建人能夠跑到高麗王國做官,也能夠跑到東南諸島國做官,朝廷鼓勵民間對外開拓後,大琉球島以及呂宋島就成為了福建人的主要目標。
若非開拓大琉球島需要大量的勞力和奴隸,福建行省方麵甚至都不願意派船隊前來日本。
但福建行省的海商和百姓們舍得花錢,倭人奴隸一半以上都被福建人購買運送到大琉球島,去跟島上的野人鬥毆去了。
另外一個富裕的廣東行省,則將目光投向了昆侖島,主要搞昆侖奴貿易。
浙江與江南二行省的義勇水師在日向國登陸後,日向國做樣子抵抗了一陣,便快速投降,貴族們迅速與義勇水師的頭領們“同流合汙”,一起做起了奴隸貿易。
與九州島諸多主動改為劉氏的倭人貴族不同,日向國的貴族們,選擇了另外一個漢姓,改為了向氏,這讓開封向氏家族很是不滿,他們家族可是出了宋神宗的向皇後,如何肯接納倭人?
但這種事情向氏不滿不管用,東南的義勇水師以及本地豪商們主動給向氏送了一筆錢財,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肯與自己配合的倭人貴族。
於是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向氏倒是借著這個機會,選擇了與義勇水師合作,也投了一筆錢,參與到了倭人奴隸貿易中來。
東南的儒生、士紳們很曉得變通,沒人會跟發財過不去,按照東南對儒學的最新解釋,倭人都是一群蠻夷,如今能夠成為華夏的奴隸,就有機會接受天朝的教化,這是他們的福報啊!
倭人應該充滿了感激才對!至於那些不滿要抵抗的倭人?殺掉就好了,這也是一種華夏式的教化之功嘛!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