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順按耐不住,指揮著自己的旗艦出現在外海時,就看到了誇張的一幕。
一千漢騎正在數萬倭人大軍中來回肆虐,已經徹底撕開了倭軍的陣列,望遠鏡裡能夠看到的地方,到處都是亂糟糟逃跑的倭人士兵。
要知道這一千漢騎,若是按照朝廷的製度,勉強算是中型騎兵,相比輕騎兵,也就是戰馬腹部多懸掛了一小塊馬甲、多掛了兩麵藤牌而已。
甚至朝廷調派而來的這一批騎兵,胯下戰馬也基本都是漠南馬,個頭不甚高大,短程衝刺不行,隻不過是善長途跋涉,外加對飼料的精細程度要求不高,耐力強,抗病能力強一些而已。
若是放在當初滅金之戰,或者滅西夏之戰,這樣的一千騎兵,甚至都沒有資格進入戰場,隻能充當戰場外的遊弋而已。
張順在望遠鏡中就看到了令他極度無語的一幕,一群亂糟糟逃走的倭兵,大約是被某個倭人軍官集結在了一處,剛剛湊了大約三四百人,就被數名漢騎策馬衝至給驅散了!
張順甚至還有心情數了一數,不多不少,剛好九騎!
漠南馬算不得是高頭大馬,但騎兵都是山東人,所以在張順的望遠鏡中,這些漢騎的動作很彆扭,幅度相當大,要努力地拉著韁繩,身體近乎要低於馬鞍,揮舞著鐵骨朵亂砸亂敲。
難怪他等了這麼久,沒有看到劉錡發出的信號!
按照與劉錡的商議,張順的水師船隊要埋伏在戰場南麵的海域,等到戰事膠著時,劉錡會發出信號,水師就會出現在倭軍的側後方發起炮轟。
但是很顯然,如今這個局麵,水師已經沒有參與的必要了,一千漢騎就像是闖入了幼兒園的大漢,揮舞著武器,打砸得倭人四處狼狽逃竄,萬餘朝鮮兵興奮地高呼,被劉錡下令,跟隨著騎兵發起了全員衝鋒。
注意到海麵出現了一艘孤零零的打著漢家旗號的戰船,劉錡想了一想,便命隨行的水師司旗官打出旗語,要求張順迅速趕往吉敷川入海口,攔截潰逃的倭兵。
接到旗語後,張順也命人以旗語回複,便帶領著二十艘火炮船向東北海域方向而去。
吉敷川之戰就這麼略顯倉促地結束了,劉錡以三千都督府兵、一萬一千餘朝鮮兵,便擊破了日本方麵七個令製國拚湊起來的近三萬大軍,其中包括了大量臨時征召的農夫足輕。
事實上這一戰,是一千漢騎大破近兩萬倭軍,倭人麵對規模化的騎兵,完全沒有任何應對的手段,既沒有充足的拒馬,也缺乏靈活的戰術應對,幾乎是漢騎衝破了第一道防線後就全軍崩潰了。
張順趕到吉敷川入海口、以小船載著水兵上岸後,勉強喝到了一口湯,攔截並俘虜了大約一千多名倭兵,其中包括美作國的某個貴族。
於是東征軍在吉敷川西岸,前後殺傷、俘虜倭人兩萬餘,又取得了一場理所應當的大捷。
在劉錡與張順二人見麵、商議該如何寫戰報向上級彙報時,日本方麵又一次匆匆派來了請求和談的使者。
自東征軍攻破對馬島之後,崇德天皇已經是第五次派使者請求和談了,這一次他已經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既然中原王朝的皇帝認為日本不敬,那麼他願意稱藩,而且願意承擔所有罪名,情願自去天皇之位,出家為僧。
沒辦法,日本是真的打不過啊,水軍打不過,陸軍打不過,就連日本的民間抵抗力量也打不過同樣來自中原民間的義勇水師。
此前崇德天皇還覺得,日本向唐朝學習效仿了二百年,總該有實力與中原王朝平等對話了吧,然而現實打臉來得就是這麼快!
劉錡以自己無權接見使者為理由,拒絕了崇德天皇又一次派出的和談使者,皇帝陛下對日本的心思,他這個曾經的侍衛官簡直再清楚不過了,否則王倫為什麼要派他去朝鮮練兵,派他加入東征軍?
吉敷川之戰後,劉錡就派了三百騎兵、兩千朝鮮兵,外加長門國主動派為向導的兩百名士兵,向石見國大搖大擺地殺了過去。
在長門國外海,阮小五的船隊也跟著行動了起來,十二艘火炮船向石見國殺奔而去。
由於東征軍數次大勝,被漢軍接納的“倭奸”也多了起來,於是更多的情報就被收集整理,阮小二也確定了一個信息:陛下所說的石見銀山,大概率就在石見國邇摩郡,也就是倭人口中的佐摩銀礦!
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石見國北部就有兩處小港口,非常適合拓寬後修建為中型港口的!
也就是說,隻要漢軍占據了佐摩銀礦,完全可以通過石見國的港口運送回中原,不過考慮到夏秋時節這裡也要受颶風影響,全占石見國就非常有必要了!
故而阮小二已經上奏朝廷,希望再增派至少四千人規模的都督府兵,如此才能夠攻占並且常駐石見國!
吉敷川之戰結束後,崇德天皇甚至考慮著遷都了,因為河內國就在瀨戶內海東岸,一旦這裡被唐人衝上岸,宮城所在的山城國能不能守得住都是個問題!
但漢軍卻沒有繼續越過吉敷川,劉錡受命,分派軍隊向石見國殺了過去,大軍仍舊駐紮在吉敷川入海附近的西岸。
包括崇德天皇在內的日本貴族、統治者們集體頭疼,若是漢軍繼續衝殺,將戰線越拖越長,那顯然對日本是有利的。
但漢軍明明已經占據了巨大的主動權,卻仍舊如此謹慎,崇德天皇大致已經看到了本州島西部諸國的命運,大約與九州島一樣,都要接受唐人的掃蕩了吧!
阮小二等水師將領以及劉錡很好地體會了王倫的要求,保持對日本方麵的軍事壓力,以一年兩到三次的會戰規模和頻率,讓日本始終陷於緊張的備戰之中。
東征軍隻需要穩紮穩打,每前進一步,就將腳步紮得穩定,這就是純粹以國力,進行蠶食式的碾壓!
劉錡與張順寫就得吉敷川戰報,已經上報阮小二處,並被水師船隊向中原送去,同時還有劉錡受命所寫的另外一封報告。
報告是關於東征漢軍針對日本城堡以火炮攻擊的測試,日本頗有一些石頭堡壘,而中原築城多為夯土城牆,所以軍器監需要知曉火炮攻擊各種城牆的具體威力表現,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