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潘紹一起前往日本的,還有一名太醫院的太醫溫實。
溫太醫三十多歲,是太醫院中有太醫這個頭銜最年輕的一個,他師從名醫許叔微,對傷寒傳染疾病很有研究。
許叔微字知可,是前宋淮南東路真州人士,以前也是讀書人,但屢試不第,乾脆棄文學醫,在鄉間頗有名望。
韓世忠攻略淮南時,聽說了他的名聲,便親自延請,臨時征辟為隨軍大夫,還朝後便推薦給王倫,王倫便將許叔微召入太醫院為官,如今也是翰林院大學士。
王倫在梁山時代就請安道全解剖人體,從而訂正前宋流傳下來的《歐希範五臟圖》,新漢建立後,在安道全的建議下,朝廷每年會與一部分死刑犯簽訂條件,若死刑犯同意,那麼朝廷就會給他們的家屬一定補償,從而進行屍體解剖試驗。
三十多歲的溫實,就靠著出眾的解剖技術,成為本朝最年輕的太醫。
如今天下流行的不再是《歐希範五臟圖》而是《安道全繪製五臟圖》,前後經過了大約四次大修改,有兩次都是溫實主刀解剖的。
溫實入日本,是因為太醫院管理的天下諸行省醫學堂,對屍體解剖又提出了許多異議,太醫院便挑選了溫實,前往日本尋找一些合適的活人進行實驗。
大約是長期跟屍體打交道,溫實整個人散發著一股冰冷、生人莫近的氣息,隨船的其餘官吏、工匠們大多不願意靠近這幾個太醫院的醫官,但潘紹卻是個例外。
“溫太醫,聽聞尊師許學士善《傷寒論》,敢請教這霍亂之疾,可有良策否?”
“家師以為,霍亂或由蚊蠅毒蟲所引起,若人或者牛馬飲了汙水,便腹瀉不止,糞便又或可引發瘟疫蔓延,此絕症也,難救!”
溫實也屬於熱衷技術的人才,他多多少少也聽聞過潘紹的事跡,畢竟這個人做事太瘋狂了,自己隻不過解剖一下屍體而已,這位可是打算用霍亂做武器的!
潘紹摸了摸胡須,他覺得自己的研究皇帝陛下隻罰了半年俸祿,官職仍在,說明皇帝陛下其實也是讚同的,他很想在日本嘗試一下。
畢竟這個時代,似霍亂、鼠疫乃至天花病,在哪個地區都不少見,潘紹覺得自己未必沒有機會。
溫實大約有了些猜測,便鄭重警告:“霍亂之疾最是猛烈,數個時辰便可發作,進而引發大疫,司丞要謹慎啊!”
他們這些當醫生的,最怕就是聽到“大疫”,甚至比朝廷更加關注這些傳染疾病,實在是當醫生的,幾乎都是棄文從醫或者文醫並修,史書記載的那些慘烈的瘟疫,讀之都要遍體生寒的!
似乎是心思被看穿,潘紹有些尷尬地笑了笑:“俺自曉得!”
於是話題很快轉移,對於太醫院派自己出行的緣故,溫實也並未隱瞞,事實上在太醫院得到朝廷支持興辦醫學堂後,新漢醫學界對人體解剖的接受程度已經相當高了。
溫實解剖過朝廷的死刑犯,解剖過女真人,也解剖過黨項人、契丹人、草原人,連朝鮮人他都解剖過,唯獨沒有解剖過西域人和倭人。
跟隨嶽飛神武軍西征的隨軍大夫們,倒是私底下解剖過戰死的突厥人,根據西域傳回的書信和圖畫,太醫院至少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不論膚色如何,人體的內部結構幾乎都是一樣的!
那麼為何會出現人種膚色的差異呢?太醫院的一群太醫經過討論後一致認為,或許與生活環境和習性有關,也就是與水土、食物有關。
這就相當接近真相了。
聽聞太醫院需要更多的活體,潘紹便笑了起來:“我這裡攜帶了五萬支各色毒煙箭,捉活的倭人,最是容易!太醫可奏請諸將軍們,保管有奇效!”
溫實頓時來了興趣,太醫院對人體的討論有很多,其中就有關於呼吸和血液的,他也很想知道,若是毒煙被吸入口鼻,是否會對五臟產生危害。
兩個執著於技術的“變態”,就這麼廝混在了一起。
東征軍的將領們還不清楚皇帝陛下給他們送來了一群什麼樣的人物,劉錡已經徹底占據了吉敷川西麵,雖然周防國隻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占據,卻喪失了近半的人口。
長門國主動投靠,於是漢軍的目標便第一次正式投向了石見國,再次從水陸兩個方向對石見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在石見國,東征軍第一次吃了大虧。以往漢軍主要尋求野外決戰,但石見國沒有足夠的兵力,也不敢出城,便做好了固守城池的打算。
這個時代的日本,城池多還是木柵為牆,也有一部分石頭砌築的城,但根本就經受不住漢軍火炮的狂轟濫炸。
前宋的火藥產量就很大,本朝整頓了火藥局,整頓了民間的火藥作坊之後,天下的火藥產量相比趙佶時代,誇張地提高了近兩倍。
而日本又是山地居多的地形,朝廷派到日本最多的輔助兵種,就是石匠領頭的民夫,而且多是征召朝鮮百姓。
故而九州島築前國的三日月山,漢軍在這裡修建了一處采石場,以倭人士兵俘虜為勞力,專一開采石塊,然後打磨成石球,當作漢軍進攻日本城寨的炮彈。
從周防國北上石見國,漢軍在石見國最南端的鹿足郡津和野城遭遇了一場攻城戰。
日本諸令製國的基礎建設太差,若要殺到邇摩郡的佐摩銀山,漢軍就必須打下津和野城,從而通過美濃、那賀二郡,進而直達邇摩郡。
津和野城顯然並不能阻擋漢軍推進的腳步,劉錡派出的火炮營,半日就炸開了這座城池的大門。
按照中原的習慣,一旦城門被攻破,城內要麼投降,要麼逃走,進攻的難度並不會太大,戰事最激烈的時期就是攻打城門而已。
於是攻入城內的漢軍難免放鬆了警惕,然而這裡就出現了文化差異以及對戰爭理解的理念不同。
雖然城門被攻破、城牆被火炮打得千瘡百孔,但倭人士兵以及百姓仍舊集結在各處,對入城的漢軍發起了無休止的騷擾和阻擊。
慌亂之中,朝鮮兵轉身就逃,差點兒引發全軍的潰逃,好在後續跟上的都督府兵擋住了倭人的反撲,艱難地將陣地維持在了城門一帶。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