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仙出現在伽色尼王國的東麵,某種意義而言,他頗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因為按照樞密院的規劃,南下印度本應該是由安西都護府來做的。
但東喀拉汗國的疆域全盛時,也曾經跨越了喀拉昆侖山脈,所以北庭都護府插手後世阿富汗一帶地區事務也說得過去。
由於唐朝以來留存的資料有限,導致軍情司搜集到的地圖情報並不十分準確,實際上唐朝時期的大小勃律國在如今的於闐國以南而非以西,所以李彥仙其實是走錯路了。
於是李彥仙緊急派人前往薩末犍城方向通報嶽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嶽飛與韓世忠的關係還不差,自進兵西域之後,韓世忠就一直在維係北庭都護府轄區內的商道,尤其是對亦列河穀地區的開發。
所以相比嶽飛在碎葉城那裡突飛猛進,韓世忠的表現就相當低調,但他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絲綢之路從起點到東段徹底打通,嶽飛那裡打仗歸打仗,商道並未就此堵塞。
而且隨著漢軍重返西域,高昌這座從漢武帝以來就以漢人為主的城池,也積極地再度向中原的一切靠攏,成為西域有名的商業、經濟和文化中心。
眼下從寧夏、隴右進入北庭的道路,一條自然是從河西走廊穿過沙漠過伊吾都督府,另外一條則是從酒泉沿著居延水過居延城,從漠南西側的荒漠和草原進入北庭城。
朝廷也適時調整了關稅,花費了大力氣沿著道路修建了成串的驛站和補給點,不斷吸引漠南牧民沿著驛站半定居,吸引西北的漢人百姓前來生活。
對於李彥仙出現在伽色尼王國東部,嶽飛也有些無奈。由於路途遙遠,朝廷能夠給他派來的兵力,也就隻能維持在萬人左右的規模。
要將碎葉城等數座城池占據,他能用的兵力著實有限,而且今年又恰逢兵部對戍邊將士的輪番調換,新趕來的內地漢軍士兵要熟悉地方情況,還要派人收集有關印度的一切情報,所以嶽飛在薩末犍城方向推進邊稍顯遲緩。
而且嶽飛本人也有些心思,他聽聞朝中有官員議論,不宜將過重的軍權都交由一人之身,建議皇帝將嶽飛召回。
不過王倫還是對嶽飛表示出了足夠的信任,嶽飛本人也從未想過在西域割據自立,假設嶽飛或者韓世忠想要造反,且不說手下將士們會不會同意,隻怕跟隨漢軍西來的漠南漠北諸部牧民們立刻就要逃走了。
西域距離中原實在太遙遠了,這裡與中原的一切相比都是那麼的落後,嶽飛軍中至少六成的糧草需要從中原調運,幾乎所有的武器都要朝廷提供,而朝廷在後勤補給這方麵,權力從未交給地方坐鎮的將領們。
單單這一點,妄圖在西域自立就是癡人說夢,漢軍的體係化管理之下,軍閥已經是很難出現了。
在與李彥仙那裡溝通過後,嶽飛同意了李彥仙就地駐守,並去信韓世忠並上報了朝廷。
占德校尉高潁也在入秋後接到了新的任命,南下姑墨城坐鎮,姑墨城是嶽飛在烏滸水附近占據的一座小城,在那裡設了一個兵站,大致位於唐朝時期姑墨州都督府轄區內的東部。
因為高穎對西域流行的諸多宗教有研究,王倫認為他應該繼續研究一下印度,便下旨調他南下,方便接觸更多的印度人。
禮部和鴻臚寺也抽調了一部分年輕的官吏前往西域,意在了解西域更多情況的同時將華夏的影響力也一並傳過去。
由於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的勢力從西域大衰退,經過五代的亂世、西夏的崛起,除了前宋初年還能保持與高昌回鶻的聯係外,前宋無力,對西域就十分陌生,朝廷有關西域的各種資料情報很是缺失。
因此洪武十四年,朝廷不斷派遣官吏,前往寧夏、隴右、西域,收集整理一切曾經遺失的情報,西夏國史也被納入到翰林院的史書編撰工作當中。
在朝廷的協助下,高昌回鶻的過往曆史也開始收集整理,戶部、工部和司天監也在重新整理並確認著唐朝時期在西域所設的一係列都督府的轄區方位和範圍。
這件事在王倫看來相當重要,因為這足以為漢軍乃至後世的中原王朝提供發動“自古以來”技能的可能。
漢軍在西域發起的第一個輿論戰,就是反駁高仙芝怛羅斯之戰的失利。大食與波斯的文人們很是自豪地宣稱,他們以五萬人迎戰中原十萬大軍,殺唐軍五萬、俘虜兩萬,從此中原不能在西域稱雄!
波斯人的所謂史書記載傳到開封府時,王倫一個字都不帶相信的,唐朝時期若能在萬裡之遙投入十萬大軍,唐人是掌握了那美克星的高科技麼?
如今朝廷在西域投入的全部兵力,隻以漢人士兵為計,嶽飛那裡萬餘人,韓世忠、史文恭一共一萬多,高寵和關勝加起來沒超過六千,總兵力連三萬都不到。
而且朝廷是借助漠北之力,效仿遊牧民族,以半遷徙的方式西進的,韓世忠為什麼到了北庭後就前往亦列河穀屯田,嶽飛在碎葉城附近也大規模屯田,不就是因為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後勤補給的能力也就隻能維持在這個兵力數字左右麼?
若唐朝有能力在西域投放十萬大軍,本朝就有能力投放差不多規模的兵力,十萬漢軍,都夠一路打到耶路撒冷,去跟歐洲的東征十字軍碰一碰了!
故而在西域的行軍參軍們以新舊唐書、《資治通鑒》、《通典》等史料記載,進行了嚴格的推斷,認為唐玄宗時在西域的全部駐軍應該在二萬到三萬之間,而怛羅斯之戰,高仙芝僅帶了不足一萬唐兵,又招募了近兩萬葛羅祿、拔汗那仆從軍。
黑衣大食則是前期擁兵七萬,感覺打不過,又增兵至二十萬,再招募西域諸部仆從兵馬共計三十萬。
故而怛羅斯之戰唐軍傷亡數千,黑衣大食傷亡七萬,不得已在戰後五十年間不斷派遣使者來朝。
漢軍如此宣揚,讓薩末犍城附近的波斯人、大食人等無法反駁,實在是華夏的史料記載太豐富詳細了,而且怛羅斯之戰後,被他們鼓吹為勝者一方的黑衣大食,怎麼就心甘情願連續四十多年派遣使者恭恭敬敬地朝貢大唐呢?
再加上嶽飛對西喀拉汗國以及塞爾柱王國聯軍的戰績,無敵的漢軍讓波斯人與大食人意識到,曾經那個強悍無比的中原王朝又回來了!
至此,針對怛羅斯之戰的大辯論,漢軍取得了大勝!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