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在對西域的征服中,最不順利的就是花剌子模地區。
這一地區以及呼羅珊北部生活著大量的波斯人,其群體同時表現出了波斯人、大食人以及突厥人的三種特質。
波斯人進入農耕時代很早,所以他們北部就有著農耕民族的許多共同特點,比如重視家庭、組織力較強,但是接連遭到外部入侵之後,就如同曆史上兩宋的漢人一樣開始變得內斂,進而變得異常保守。
先後阿拉伯化以及突厥化之後,波斯人簡直是個矛盾綜合體,明麵上總是配合並主動迎合新的征服者,內部卻開始變得極端化。
在領兵重返西域時,嶽飛也是做足了功課的,所以不花剌之戰結束後西域諸國紛紛歸順,嶽飛也按照慣例,在花剌子模選任本地人為官,協助漢軍在這一地區的收稅和征糧工作。
而且嶽飛為了儘可能平息本地區的反抗,對稅率定得並不高,大約在二十稅一左右,安西都護府駐軍的日常開支費用,主要來自對商稅的部分截留。
然而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自己選出來的官員,全都是大地主出身,他們對本地百姓的征稅,則是十稅一,而這僅僅是名義上的,實際上百姓們基本都需要將一年產出的五分之一左右繳納出來。
若是這些波斯官員打著自己的旗號還好,但他們偏偏以漢軍為借口,惹得花剌子模地區的百姓對漢軍的怨氣極大。
嶽飛察覺到這裡不對勁後,便派人調查,於是罷免了一部分本地官員,要求波斯人重新選拔,然而選出來的官員還是一個德行。
偏偏漢軍又無法直接插手,因為語言不通,因為嶽飛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和人手維護這一地區的駐軍,他隻能奏請朝廷,將趕到西域的關勝留下來,就近協助監視波斯人。
嶽飛很清楚絲綢之路對中原的重要性,隻要這條商路不斷,西北乃至西域就能夠保證較長時期的和平,所以如何治理花剌子模,就成為嶽飛最近最頭疼的一件事。
花剌子模之外的其他地區,多以唐朝時的粟特胡人為主,儘管粟特人也被分化、同化、演變為諸多不同的部族,但管理的難度並不大。
因為粟特人曆史上從未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昭武九姓雖然出名,但彼時的西域諸小國林立,所以粟特人一向以善經商而聞名,同中原的交流幾乎沒有斷絕。
故而他們很順暢地就接納了漢軍的統治,畢竟唐朝強盛時,他們也接受過唐軍的統治,對此熟門熟路。
花剌子模就成為安西都護府周邊最不穩固的一股勢力,偏偏這一地區距離安息都護府的核心區域、距離西域最繁華的區域又不遠,所以嶽飛一直不放心。
若不能穩定了花剌子模,漢軍是不能輕易南下殺向印度去的,誰也不敢肯定這群直娘賊的波斯人會不會突然叛變,斷了漢軍的後路。
事實上王倫挑選嶽飛為安西大都護,對於西域諸國百姓而言,本是一件大好事的。
嶽飛為人謹慎,非常有理智,願意思考,也願意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他在西域並不暴虐,手段也很是溫和。
另外一個有資格出任大都護的自然就是韓世忠,但韓世忠是個過於豪邁的性子,若是讓他不順眼,他就敢大殺特殺,大不了被皇帝召回京師做個閒散的國公嘛!
良家子出身的嶽飛不嗜殺,為人又公平,但是很顯然,在波斯人眼裡,這不過是征服者的虛情假意而已。
所以針對花剌子模的情況,嶽飛寫了一封奏章,希望朝廷下達旨意。若說嶽飛找不到應對之策,那是不可能的,嶽飛隻是需要知曉皇帝以及朝廷的底線而已。
這封奏章送到京師時,已經到了洪武十四年年底,王倫將這封奏章以及從西域送來的各種情報看了又看,頗有些猶豫。
他知道波斯人善變,這幾乎是任何一個被反複征服的民族的通病,嶽飛能看出花剌子模的重要性,這讓王倫感到很欣慰,覺得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
或許隻有一場大屠殺,才能夠讓波斯人徹底醒悟。
但朝廷能否負擔得起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若要平定花剌子模,朝廷肯定要從內地府縣抽調兵力的,眼下已經確定了明年也就是十五年發起對大理國的收複,萬裡奔襲西域朝廷實在負擔不起啊!
要不要解開繩索,繼續抽調草原諸部西進呢?
漢軍重返西域,大致而言漠北諸部前往安西都護府,漠南諸部則前往北庭都護府,眼下在安西都護府駐地,朝廷已經調動遷徙了大約近五萬戶漠北牧民。
由於前期抽調以牧民青壯為主力,所以安西都護府理論上可以抽調的牧民兵力,達到了誇張的一戶一兵,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數字。
實際上漠北諸部是被打散了的,是跟隨並協助分散在西域諸城的漢軍一起行動的,大致可以調動而不影響地方穩定的兵力,也就在二三萬之間。
這是樞密院經過仔細的計算後,確認的漢人士兵與草原士兵的一個比例,若能維持在一比三左右,便可以保證遷徙到西域的漠北諸部不會造反。
遷徙入北庭都護府的漠南諸部,大多被安置在金山以南,侵占了一小部分乃蠻部的遊牧地,但高寵殺向鹹寧海後,乃蠻部的遊牧地向西北方向又擴充了不少,而且在碎葉城周邊也分得了一塊牧場。
王倫要考慮西遷草原諸部的力量與本地駐守漢軍的對比,他覺得若隻針對花剌子模地區,朝廷抽調一半的漠南部落青壯,湊了三萬兵力左右,一年時間大致是可以完成作戰計劃的。
“得挑個下手狠的將領,願意承擔些屠夫惡名的人,領兵前去!”
王倫便翻開了桌上的一本名冊,這是朝廷在各地駐軍營指揮使級彆以上軍官的名單,同時還有兵部對軍官們的考定評價。
其實呼延灼、史進等將領都很適合帶兵支援而去的,但呼延灼實在不合適,他帶領的是朝廷唯一一支成建製的重騎兵,要留在臨潢府一帶就近監視東北和草原東部諸族,實在動不得。
史進則要威懾陰山以南諸部,也動不得,王倫翻看這名冊,思量了許久,終於選定了一個人。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