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與呼羅珊地區的波斯人為何要反對漢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曆史悠久、文化深遠,在西域就是妥妥的文明人。
在他們眼中,大食人不過是一群騎駱駝的搶劫犯,突厥人不過是一群披頭散發的野蠻人,隻有波斯才是西域的上善之國。
這是對自己族群文明的一種驕傲,可惜在長期來華經商的波斯商人眼中,與更加輝煌璀璨的中原漢文明相比,就連波斯都成了野蠻人。
既然眼界狹窄的老鄉們不聽話,開封府的波斯商人們立刻主動做了分割,表示俺們來華已經數年,都已經是精神上的漢人,俺們的榜樣是唐朝那位李波斯,至於花剌子模和呼羅珊的老鄉,跟俺們不熟,不是一路人!
王倫將跑到開封府、被趙佶優待的一賜樂業人群悄無聲息地弄走了之後,來華的各國商人們就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要聽話。
所以朝廷對於來華定居的外國商人,不優待不歧視,隻有一個要求:入鄉隨俗。波斯商人可以繼續保留自身的生活習慣,但唯有一點,不得宣揚綠教信仰。
商人嘛,從來都是有奶便是娘,於是靈活的波斯人便紛紛改信祆教或者摩尼教,這兩個宗教朝廷並未限製,實在是唐武宗滅佛之後,祆教基本就隻存在於河東行省以及漠南的個彆地區,基本沒有影響力。
而方臘起義被平定後,摩尼教在東南的土壤被徹底掀翻,就連投靠梁山的方臘部下們也不再信奉了。
王倫則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訓,漢軍以武力威服諸國諸部落諸族之後,朝廷便不遺餘力地推廣儒學以及中原的新式教育,文化同化積極跟進。
這個過程雖然緩慢無法立竿見影式地生效,但卻將漢文明的同化能力展現得淋漓儘致,漠南草原諸部已經出現了許多能以漢語寫詩作詞的讀書人,甚至在東部草原一向有文化的廣吉剌部,已經出現了第一個縣令級彆的官員。
而一直不聲不響的韓世忠,則在北庭都護府又搞了一件大事,烏孫人集體改宗原始的薩滿教義。
西域被佛教影響了千餘年,綠教化不過二百年,當漢軍重返西域後,絲綢之路東段的再度暢通,朝廷不斷從內地府縣抽調僧侶以交流佛事為名義進行各種支持,綠教的影響力就被強行壓縮了回去。
這也是王倫打壓佛教、並沒有引起太大反對的一個原因,他做事總是留有一些餘地,為佛教的傳播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生活在亦列河穀、天山之間的烏孫人,本就是遊牧為生,主要遊牧於天山山脈的半山腰高原草場之間,地理位置相對閉塞一些,故而受綠教的影響並不大。
況且這裡又算是高昌回鶻能夠影響到的勢力範圍,所以烏孫人的信仰比較雜,原始的薩滿信仰仍舊頑固地存在著。
西域兩大都護府重建之後,朝廷補充了大量都護府官員,韓世忠便在下屬的建議下,積極引導烏孫人,重新找回了曾經的信仰。
十五萬帳的烏孫人在漢人屯墾兵與北庭都護府的官吏見證下,拋棄了繁瑣的綠教,集體祭祀上天,成為繼於闐國之後,西域第二個脫離綠教的大勢力。
作為西域宣撫使,在碎葉城的薛弼臉色很怪異,盯著帳前跪倒的十多名波斯人,覺得這群波斯人腦子都有問題。
先前波斯人殺摩尼教的長老、雇傭刺客暗殺漢軍巡邏兵,被楊再興十抽一殺了一回後,武鬆也不手軟,直接殺了二十名波斯的地方宗教領袖。
於是萬餘名波斯人聚集了起來,推選領袖,要與漢軍抗爭到底,但嶽飛從薩末犍城領四千漢兵、一萬五千餘各藩屬國士兵的消息傳來後,波斯人突然就慫了。
他們現在才發現,漢人與大食人、突厥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漢人有自己的更加成熟的製度,根本就不需要這些波斯大地主們協助治理地方,漢人完全可以直接接手從而取代他們的統治地位。
也就是說漢人根本就不需要他們,他們對於漢軍而言本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還是那句話,安西都護府的任務是維護絲綢之路,是要尋找一條陸上南下殖民印度的道路,並不是要對花剌子模、呼羅珊這些地區進行直接管轄和統治的。
所以波斯人本來與漢軍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唯一的矛盾不過是宗教信仰而已,但嶽飛也從來沒有想過對綠教徒趕儘殺絕。
在聽聞嶽飛領兩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奔襲而來時,波斯大地主們徹底慫了,連忙找到西域宣撫使薛弼求情。
薛弼覺得這些波斯大地主都是蠢貨,他的任務是協助嶽飛安撫西域諸國,原本他是打算同波斯人商議,修繕道路,從而將絲綢之路連通到裡海,也就是朝廷口中的西海方向的。
這是一件朝廷主導、各方都能受益的好事情,但波斯人什麼都想獨占,以為自己鬨一鬨,中原王朝也會像黑衣大食、塞爾柱突厥王國一樣,對波斯人百般籠絡。
這些眼界被土地限製死了的波斯大地主們,就連曾經波斯與唐朝的關係都不曾了解,他們根本不知道,唐軍都不曾讓步,更何況以唐軍為榜樣的漢軍呢?
宣撫使在朝廷官職序列中,一直都屬於臨時性的,屬於有時限的重權職務,所以薛弼的任期並不長,一旦任期結束,他就要被抽調回京,出任朝廷高官。
波斯人這麼一鬨事,薛弼的履曆考評自然不會好看,這讓薛弼一點兒好臉色都沒有,阻礙前程了這屬實,所以薛弼將波斯使者們狠狠訓斥了一番。
畢竟相隔太遙遠,薛弼還不知道朝廷已經決意發放“波斯券”為國債,給波斯人來一個狠狠的教訓,但他清楚朝廷不會就此不管的。
他盯著不住求情的波斯使者們,這些匍匐的身影在他眼中就成了一團團肥肉。朝廷若能咬上一大口,安西都護府就有了足夠的軍費,能夠對印度方向發起一次有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薛弼也挺煩波斯人的,朝廷對西域的政策其實是很平和的,隻要你肯臣服,那麼就仍舊享有自治權,朝廷並不插手內部的具體事務。
但波斯人就是這樣,臣服得扭扭捏捏,總覺得自己有資格和底氣向朝廷要求更多,這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爾等自回,若仍不滿,便聚合兵力,靜候楚國公來吧!”
薛弼發出了戰爭宣言,他心裡很有幾分得意,或許前漢的使者、唐朝的將領們,也曾經在西域用這樣的態度說過這樣囂張的話語吧。
這感覺真他娘的…爽快啊!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