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行省沈陽府。
遼金時期這裡原本屬於沈州,因為在沈水之北,到了本朝就被改名為沈陽府,隨著朝廷對東北人口的調整,沈陽府與遼陽府一樣,也漸漸發展了起來。
沈陽府相比內地府縣,仍舊算得上是地廣人稀,故而百姓多種植高粱,並就此形成了高粱釀酒的規模化產業。
這個技術是良釀署提供的,良釀署屬於皇室所有,許貫忠曾經與王倫爭論數次,想要將良釀署收歸戶部所有,王倫隻是不許。
因為良釀署有個權力,那就是發放天下酒傕。本朝製度,百姓家中自釀的酒水,隻要不拿到集市售賣,用來自飲,朝廷是不管的。
一旦出現在集市上售賣,就必須要有官府發放的酒傕,也就是釀酒許可,這個酒傕也不算貴,大致與前宋保持了一致,隻是廢除了附加其上的諸多雜稅。
前宋的國家財政收入當中,田賦最高,鹽稅其次,排第三的就是酒稅,除了官府售賣釀酒許可之外,附加在酒水售賣這一行為上的雜稅就有十餘種。
不過隨著本朝的改革,鹽稅降了下來,酒稅也不算高,二者相加大致在朝廷各項賦稅的前十。
良釀署靠著每年售賣的酒傕,收入在五百萬貫左右的規模,而前宋曆年最高酒稅收入則達到了誇張的一千三百萬餘貫,占到了全國稅收的二成。
本朝酒傕收入下降,主要是朝廷將酒水分為兩大類:純糧食酒以及果酒,果酒的酒傕價格很低,承包了山林的百姓們釀製果酒的限製也不多,所以天下各地的果酒就迅速流行了起來。
這也是王倫為了讓民間百姓多存糧食的一個小手段,禁酒令肯定是無法推動的,那麼對糧食酒征收高稅,對果酒征收低稅,民間的流行自然就會發生改變的。
不過在東北二行省,朝廷發放的酒傕價格並沒有內地府縣那麼高,遼東、吉林畢竟地廣人稀,穀物種植多為粗放式的,靠著黑土地,產出也不錯,已經保證了基本的自給自足。
朝廷也並未將東北視為糧倉,以這個時代的交通運輸條件,東北糧食運往內地,還不如朝廷從東南諸藩屬國購買大米來得劃算。
所以經由良釀署的推廣,東北二行省的高粱酒產業就此發展了起來,主要銷售往漠南漠北地區以及北方諸行省。
可以說一個大致的經濟循環就這麼建立了起來:朝廷號召草原牧民跟隨漢軍向西域搶劫,一應繳獲牛羊布匹糧食錢財等,被牧民們托軍驛送回草原,朝廷再通過酒、鹽、糖、鐵鍋等商品,消化掉一部分草原百姓獲得的戰利分紅。
在這樣的經濟循環之中,沈陽府由於沈水的便利,就搶占了酒類商品的很大份額。
“好消息!”
沈陽府戶曹下屬的一名小吏,主持了一次本府釀酒作坊的會議,通報了一條好消息:朝廷已經拿下了日本九州島的酒水貿易,組織購買一批高粱酒賣給倭人。
這的確是個好消息,沈陽府靠近平盧港,雖然是內陸府,但是在官府的協調下,沈陽府在平盧港投資了一筆錢,便多了一個碼頭的使用權。
“咱們沈陽府拿下了三萬石的額度…”主持會議的戶曹小吏話音剛落,會場就響起了一片失望的聲音,三萬石高粱酒,在沈陽府當真算不得多,一個大作坊就能吃下去。
“莫急,莫急!”小吏笑嘻嘻地說:“倭人喜歡吃清酒,何為清酒?便是純酒兌水,三萬石純酒,那就是八萬石清酒,這還是第一批!”
一聽“清酒”,與會的作坊領事都笑了起來,因為他們都想起了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朝廷吞並高麗王國為朝鮮行省後,朝鮮行省內的一個產業就徹底消失了,那就是釀酒業。
由於高麗的釀酒工藝一般、糧食產量有限,所以高麗人就學著中原的釀酒工藝,進行了地方特色的改進,在糧食酒中兌水,飲起來寡淡得很,被高麗人裝模作樣地稱為“清酒”。
前宋由於不能占據遼東,高麗商人便成為二道販子,從中原進口各種商品賣到日本去,於是一些高麗特產也傳入日本,其中就包括“清酒”。
朝廷對內地行省、府縣的酒水售賣相對嚴格,但是卻不禁止酒水外賣,也就是賣到草原、賣到吐蕃、賣到西域、賣到東南,朝廷對此是持鼓勵態度的。
王倫覺得,在沒有徹底完成編戶齊民之前,周邊異族酗酒也不算是壞事,也就是他找不到鴉片,否則他是一定會賣到日本去的。
事實上王倫還乾了一件事,他讓安道全私下裡幫忙收集有關“五石散”的配方,把安道全嚇了一跳。自曹魏時期出現五石散後,魏晉南北朝的士大夫們便流行服散,一直持續到唐太宗時期。
“藥王”孫思邈批判五石散,隨著唐太宗時期華夏整體風貌轉為積極,五石散就徹底絕跡了。
當初王倫支持道教在漠南傳教時,安道全就非常擔心,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要追求長生,要服用丹藥,安道全生怕王倫也會就此步入後塵。
但好在王倫從未尋道士煉丹,這讓安道全也漸漸放下心來。得知王倫居然打聽“五石散”,安道全顧不得許多,耐心勸諫,表示皇帝陛下若要服散,臣不但不奉詔,還要與天下官民一起進諫。
王倫隻得解釋,這不是我要服用,我打算讓倭人貴族們服用,讓他們有了癮,朝廷豈不是更好對付麼?
安道全這才鬆了一口氣,當即表示,隻要皇帝保證不服散,我就可以聯合太醫署的太醫們以及道士們一起研究,保證成癮,讓服用者欲仙欲死,而且這玩意兒還可以賣到國外,當作一種高端產品!
這就是王倫與安道全商議後針對日本的一個計劃,五石散配高粱酒,簡直是人間絕配啊!
秦檜前往日本,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將安道全組織人手研發的“五石散”在日本貴族當中傳播流行出去。
對於道德底線極其靈活的秦檜而言,他根本不會為此擔上任何心理負擔,皇帝陛下交代的事情,他認真完成,以皇帝知人善任、顧念舊情的性格,必然也不會拿這件事作什麼文章的。
沈陽府的釀酒商人們,就這麼興高采烈地配合著朝廷,開始了對日本貴族“投毒”的工作。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